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聯想CFO就“製造移出中國”致歉:表述不恰造成誤讀

(觀察者網訊)

23日至24日,聯想集團CEO楊元慶、CFO黃偉明分別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美國CNBC新聞網採訪。談及關稅貿易問題,兩者均表示,若事態升級,聯想可以對其全球生產供應鏈進行調整。

楊元慶表示聯想可在美國增加產能;而黃偉明則稱必要時有能力將生產製造(production)從中國轉移至其他地區,“我們很明顯已經做足了準備。”翌日,黃偉明就此致歉,稱表述不準確造成了公眾誤讀。

23日,楊元慶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指出,如今北美市場佔聯想集團總銷售額的20%。而日媒報導透露,目前有超過50%銷往美國的產品,都是在中國大陸生產。

楊元慶表示,產品先由中國生產再出口,是聯想接觸美國市場最有效益的一種模式。任何對聯想現有全球生產供應鏈的調整,都會增加生產成本。但美國設立關稅,聯想會對其全球供應鏈進行相應的調整。

“我們在墨西哥和美國的生產基地可以增加產量,”楊元慶說,“如果你的對手將生產線轉移到了不會受到關稅影響的地方,我們也可能會相應的進行調整。”他表示,聯想有全球平衡的業務,在全球布局供應鏈,可方便、靈活地調整供應策略。

在採訪中楊元慶還指出,華為是聯想在個人電腦方面一個有價值的客戶,聯想將在尊重各地法律的前提下,與包括華為在內的所有客戶保持業務關係。

另一方面,美國當地時間23日,聯想集團CFO黃偉明接受CNBC新聞網採訪時也表示,“我們絕對有能力將一部分生產製造,從受(關稅)影響的國家轉運站移至別的不受影響的區域。”

除了中國外,聯想在墨西哥、美國、印度、日本、歐洲和巴西都有工廠。他強調,聯想的生產供給鏈在全球都有布局。若關稅問題加劇,他表示,“我們很明顯已經做足準備”。

被問及這是否意味這聯想會在美國增產時,黃偉明並未直接回答,只是稱這種情況下會增加聯想的製造成本,但會降低物流成本。

24日晚,聯想集團向觀察者網確認,黃偉明本人致歉,稱“由於我的相關表述不準確,造成媒體和公眾的誤讀”。致歉全文如下:

5月23日,在聯想2018/19財年四季度及全年業績發布會後,我接受了美國CNBC有線電視新聞台採訪。在回復記者提出當前中美貿易衝突中美國有可能繼續加征關稅聯想如何應對的問題時,由於我的相關表述不準確,造成媒體和公眾的誤讀,對此我表示道歉並澄清如下:

作為一家業務遍及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的公司,聯想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一個成熟自主、持續創新的供應鏈體系。

目前,我們在亞洲、歐洲、北美及南美洲共擁有36個生產製造廠,其中有11個是聯想自有的生產製造基地。

即便個別地區政策可能會對我們造成影響,我們仍然能夠以中國智造作為根基,通過布局全球的產業鏈,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

正如我們今天在澳門的聯想全球供應商大會上宣布的,我們將投資超20億人民幣在深圳建設全新的智能製造基地,計劃2-3年內完成。未來,聯想還將在中國智能製造方面不斷加大投資,力爭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智能製造升級轉型作出更大貢獻。

黃偉明(Wong Wai Ming)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2019年5月24日

值得一提,聯想也正在增加國內產線產能。

據澎湃新聞24日消息,聯想集團在全球供應鏈大會上宣布,將在深圳投資3億美元建設一座新的智能工廠。

聯想集團全球供應鏈高級副總裁關偉表示,新工廠將是一座綜合性的工廠,與武漢工廠和合肥工廠構成鐵三角。聯想合肥工廠生產的聯想PC工廠,武漢工廠主要生產手機,深圳南方工廠將是綜合性工廠,工廠建成將花費2-3年時間。聯想集團副總裁柏鵬透露,南方工廠主要生產新的IT設備和孵化產品。

“從供應鏈安全的角度上,在深圳設廠可以與另外兩家工廠相互備份,使得供應鏈更為安全。”關偉表示,目前為止聯想產品90%都在中國製造,10%由海外的工廠來完成。

聯想集團剛於昨天公開去年全年以及第四季度財報。由於個人電腦及智能設備業務以及數據中心集團均創下了收入新高,公司全年收入首次突破500億美元,達510億美元,扭轉了上一財年1.89億美元的虧損,同比增長12.5%。

財報顯示,公司本財政年度的除稅前溢利為8.56億美元,較上一財年1.53億美元的除稅前溢利有顯著改善。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達5.97億美元,扭轉了上一財年1.89億美元的虧損,當時一次性非現金4億美元的遞延所得稅項資產撇帳拖累了收益。

而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當天下午的媒體溝通會上,針對不久前聯想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一定要回歸中國”的言論,楊元慶解釋,劉軍的意思是更重視中國市場,要把中國市場的增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回歸中國”的說法不對。

“聯想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公司,我們的大本營一直都在中國。”楊元慶表示。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