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讀博路上,過來人的6條血淚教訓

原文作者:Buddini Karawdeniya

我的博士項目是在南金斯敦羅德島大學Dwyer實驗室研究分析傳感器,在這期間我犯了很多錯誤——其中一些成為了寶貴的經驗。若你是在讀或即將入學的研究生,這裡有6條博士避坑建議。

來源:Pixabay

1. 切莫與他人比較

我遇到許多科研人員因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備感壓力和失望。但事實上,每個研究領域,每個博士項目,每個研究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領域可能數十年才會有值得發表的突破性發現;而有的領域發表論文則會相對容易。讀博第三年,我開始擔心,自己似乎要花費比其他人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研究項目並發表論文。我的確花了差不多六年的時間才完成博士項目,但是所有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我的一項重點項目的成果發表在了《自然-通訊》上,另外幾個項目也產出了十來篇論文和兩項專利。不要事事與周圍人比較,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在錯誤中成長,提高學習工作效率。

2. 切莫盲目相信你的數據

博士期間我學會了質疑自己的數據。面對數據的時候想想哪個環節可能出錯——尤其是哪裡看著奇怪或者異常的時候。我曾經設計過一款用雷射檢測微量化學物質的傳感器。有一天,實驗信號看起來非常棒:雷射功率一直上調至最高而不是我平時慣用的設置,而且雷射功率越高,信號強度越大。雖然這個結果看起來非常好,但最終結果卻證明設備顯著高估了傳感性能,因此產生了大量無用的數據。隨時注意樣品汙染、標注錯誤或儀器校準錯誤等問題。不要盲目相信數據,即便它們是你親自做實驗獲得的。

3. 切莫獨自苦惱

讀博並非易事。失敗更是家常便飯。遇到問題不要獨自苦惱,向經驗更豐富的人,比如高資歷同事、博士後或者導師尋求幫助和建議。讀博期間我遇到很多看似無解的問題。有一次,我更換了一種自然多糖的供應商,結果卻和預期的不一樣。經過幾天反覆實驗,我非常困惑:明明是同一種多糖,為什麽信號不同呢?當我帶著這個問題谘詢導師的時候,他提出了一種我未曾想到的技術,幫助我發現了信號不一致背後的多糖成分的差異。

4. 切莫沉迷工作

我們都對最新的實驗數據充滿期待,因此常常會連續熬夜或周末加班就為獲得完整結果。有一次,我和另一位同事嘗試了各種工具方法,卻仍無法確定我們的納米傳感器是否正常運作。絕望中,我們暫時放下手頭的任務,進行了休息調整。休息有助於整理思路:短暫休息之後,我們重新恢復了精力去尋找新的解決方案。長時間不間斷地工作容易造成思維局限和精力耗竭。必要的時候,暫時放下手頭工作,休息調整,然後重新開始。

5. 切莫隨意亂丟研究記錄

像大多數研究生一樣,我用實驗記錄本記錄實驗進程和結果。這種方法適合短期工作,但並不適合龐大的博士項目(特別是需要同時處理多個研究內容時)。保存好清楚的實驗記錄,利用Excel表格和Word文檔定期更新實驗日誌。建一個詳細的附錄,加上鏈接,鏈接到相應的文件夾——待發表的數據、分析結果和圖片。當我博士畢業時,我一共寫完了19本實驗室筆電,如果沒有Excel表格、附錄和索引,我肯定會迷失在茫茫數據中。從項目一開始就對數據進行整理和歸納,免得到頭來大海撈針。

6. 切莫執著於一次失敗

放棄一個自己長期為之努力的實驗或理論很痛苦,但知道何時該改變方向對於博士項目的順利推進至關重要。我讀研究生的第一個項目並未成功,當時我已經辛辛苦苦做了18個月,意識到失敗不可避免的時候,說老實話我心裡非常失望。但後來和我的導師進行溝通後,我轉而開始另一個項目。學會如何“縮短失敗周期”,才能將時間投入到有望帶來巨大成功的項目上。學會快速調整的我最終發表了多篇頗有影響力的論文,也獲得了多個研究獎項和獎學金。

原文以What not to do in graduate school為標題

發布在 2019年 7月 19日《自然》職業版塊上

版權聲明:

2019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