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改造工廠,它如何走在淘寶、拚多多前頭?

當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中國製造”陷入發展瓶頸之際,誰又會能為之注入活力?

馬雲?他振臂高呼:“新製造”將是“新零售”之後另一大機會。騰訊?2018年,騰訊時隔6年後,再次對公司架構進行大調整,突出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的重心。無獨有偶,百度也緊隨其後進行了類似調整。

BAT進入工業互聯網的步伐加快,切入姿勢各異。比如,今年下半年,阿里雲將物聯網技術結合淘工廠嘗試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此外,電商新貴拚多多也在半個月前拋出“拚工廠”概念,試圖用品牌扶持的方式,為工廠打開銷路。

然而,早在2014年,必要就首創了C2M(消費者對工廠)的模式,開始了工業互聯網,其核心特徵為在線預售、彈性供給、數據驅動、柔性生產,與傳統電商模式截然不同……

滿足人性與“殺死”庫存

四年前,必要創始人畢勝提出“未來的商業零售將通過數據來驅動製造”的構思時,曾被認為是“天方夜譚”。但經過這幾年的實踐,不僅把C2M模式跑通了,還給合作工廠帶來了遠高於代工、外貿業務的增量,實現盈利並保持良性循環。

不過,這一切對一個用戶而言,他們並不關心,他們可以不知道什麽是“C2M”,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用300元買到30000元的Prada製造商產的包包,換而言之,在消費市場中,驅動人性的本質是“低價買到高性價比、優質服務的商品”。

所以,從這個層面,不存在所謂的“消費降級”,因為在必要平台上除了主流白領用戶外,同樣還有明星、藝術家、運動員等消費群體。如此看來,也不難理解、也不必爭議拚多多“進五環”的局面了。

“直擊商業本質”是畢勝用過去交過上億“學費”領悟出來的。他曾是百度創始人李彥巨集助理,擔任過百度市場總監,百度上市後他便抽身創業,曾創辦了國內最大的B2C垂直鞋類電商——樂淘,並獲得過雷軍投資。2013年,把樂淘交割出去的第二天,他便買了一張機票孤身一人飛往海南閉關,而後思考出“C2M才是零售業的未來”,並用了17個月的時間去籌備必要商城上線。

在此之前,畢勝的“電商騙局論”演講曾在業界引起一片嘩然,再到他創立必要,仍堅持電商的本質就是零售,而零售的頑疾是“庫存”,消費者也因為庫存多花了不少“冤枉錢”。在畢勝個人公號的分享裡,曾做過統計:

百麗、安踏、美邦、李寧、維多利亞的秘密、朗姿等品牌的加價率(售價/成本)分別鋼彈4—9倍,但把這些品牌一年的利潤加起來,卻遠不及阿里的1/2。核心問題就出現在了庫存上。換而言之,大部分消費者是在為品牌零售商的庫存做溢價對衝,分化風險。

哪怕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也會被庫存絆倒。2018年上半年,H&M庫存鋼彈約4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3%,這也直接導致了經營利潤下降了33%。H&M處理庫存的方式不是打折出售,而是直接燒掉,目的就是保持正價、保住品牌。

除了庫存之外,零售流通環節多同樣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加價。近期,必要將進行一場鑽石抽獎活動,這裡的鑽石是由南非鑽石供應商直供,是其它管道價格的三十分之一,可見消費者過去多花了多少冤枉錢。

傳統零售的本質,還是建立在存貨與期貨模型上,對未來預估的生意方式,靠主觀經驗來拿捏,難免與實際運行產生偏差,所以一旦出現庫存,促銷則成了最常規、最泛濫的行銷手段。

因此,必要通過C2M的創新模式,在縮短中間環節同時,也兼顧了滿足人性與“殺死”庫存。而它的具體實現路徑,則是通過甄選一線大牌製造商建立合作,建立柔性供應鏈生產線,然後把必要的後台與工廠的生產系統打通,用戶直接下單給工廠後,可以按需生產。

創立必要之後,畢勝幾乎不接受媒體採訪、不參加行業論壇,一頭扎到供應鏈之中,在他朋友圈最近曬出的飛航統計中,2018年從北京來回往返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累計40多萬公里。經過前四年的磨合,用戶反向生產平均生產用時,已從最初的半個月,壓縮到2-3天。

顛覆常規的零售思維

從互聯網、電商零售跨界製造業,必要如何進行冷啟動?過程艱難曲折,畢竟必要沒有天貓、京東那麽多的流量資源來撬動,而最初畢勝僅拿著自己的想法去找工廠合作,當時說動了4家,結果上線前還跑了1家,剩下3家中的1家還因為產品方向的問題,一上線就虧了3000多萬,這家工廠老闆一頭打電話罵著畢勝,另一頭調整方向,咬牙堅持了下來,如今每年從必要帶來的新增訂單量超過3倍。

4年前,傳統製造業外貿訂單下滑,嘗試轉型做自有品牌、做內銷,但並不見效。如此背景下,必要的C2M模式提供了另一種轉型方式,早期與必要合作的三家工廠中,最具代表性的轉型案例是必要攜手依視路集團打造的“BADGE眼鏡”項目:

在傳統零售巨頭Costco 把會員模式玩轉,亞馬遜Prime在電商裡發揮奇效後,京東、淘寶們紛紛效仿,搞促銷、做爆款、開下線店、雇買手、做品控……幾乎成為當下零售、電商們的“標配”。然而必要商城,都不採用上述常規打法。

因為在必要的盈利模式中,必要會主導定價權,單件商品利潤控制在20元以內,幾乎接近批發價,所以不用賣會員、做促銷,與加價模式下的零售相比,必要已經相當於直接“返現”給用戶了。

而買手是賭個人“喜好”的活,不適合C2M的個性化需求;至於“品控”,讓互聯網公司的人來做,不在工廠一線的話,形同虛設,即便互聯網公司品控在一線,那也經不起工廠老闆們的“糖衣炮彈”誘惑。為減少人為因素過多乾預運營,必要商業模式不涉及廣告投放,商品推薦位都由數據分析、機器算法來決定,這背後直接反應的是消費者對每款商品投票數的多少。

與傳統電商看重GMV、流量、增速不同,必要經營理念中更看重用戶好評率、退換貨率、LTV(顧客終身價值),畢竟當必要誕生時,網購已經成為一片紅海,因為電商隻提供了便捷,沒有完全提供信任,“閉著眼睛買都放心”就成了畢勝再次創業的出發點。

100%信任的基礎來自品牌,有人曾做過粗略統計,國外的傳統零售品牌成長時間最少需要75年,從這個角度看,真正意義上的品牌,在中國太少了,僅僅是“商標”。抱著“熬”的心態,必要在成立4年中,並沒有激進地進行廣告投放,而是精細化運營,把品類進行有效組合,主打剛需產品,提高用戶粘性,目前已經做到783個品類,超過一萬SPU,如果按照傳統SKU計算方法,這個數字已經接近3萬。

必要C2M的模式成立的底盤,由“持續提供高品質低價商品與優質服務”構成,用戶7天無理由退貨可以通過“一鍵退貨”來實現,如果遇到惡意退貨用戶,系統識別出來後會“拉黑”用戶。當前必要的退貨率約為3.8%,好評率約91.6%,中評率3.4%,差評率只有5%,這組數字已秒殺絕大部分主流電商平台。

改造工廠,如何一路領跑

2018年被譽為“工業互聯網爆發元年”,而工廠是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的一大融合場景,互聯網、電商巨頭紛紛殺入進來。

阿里雲與1688平台聯手的“淘工廠”為淘寶賣家提供的新貨源,拚多多計劃扶持1000家快消品工廠。

於是,我們對當前互聯網改造工廠的三種主流模式進行了總結(如圖):

相比之下,必要如何脫穎而出,並在“改造工廠”的零售之路上領跑?通過訪談調研後,我們大致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保持高門檻進入:必要篩選合作工廠時,給出“四個基本條件”,一是頂級製造商,二是遵循必要的定價策略,三是和最好的設計師合作,四是擁有柔性製造鏈。如今,在此基礎上已經延展到了五十多項。按此條件,中國600多萬家工廠中,估計有600家頭部工廠符合要求就不錯了。

二、堅持“零庫存”:必要可以協助工廠建立柔性供應鏈,並提供數據分析工具,支持工廠按需生產,打破傳統零售的采銷模式,不備貨、不壓庫存,在此基礎上優化生產流程,把3天左右的訂單周期進一步縮短。

三、跨維競爭:明確自己的核心優勢是什麽,不和阿里、京東這類大平台拚流量、拚促銷,陷入他們的競爭維度,而是拚耐力——持續提供“高質低價,好服務”的商品。穩步前行,總體上保持200%的年增長,同時有清晰的“安全邊際”,創造利潤,不靠燒錢做市場,重視用戶好評率與複購率。

四、技術創新突破:比如,把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製造業當中,“針數儀”是代表性的產品,它可以精準判斷服飾面料。另一款必要自主研發的“3D引擎”能支持部分品類實現純個性定製。

複盤必要這四年的發展歷程,其發展思路很大程度上借鑒了美國潮牌電商Karmaloop的“起死回生”經驗。這家1999年誕生的公司,在年輕的創始人格雷格.賽爾克帶動下曾經輝煌過,2013年,Karmaloop巔峰時刻,營業額突破1.27億美金,但由於創始人的“胡作非為”,導致公司在2015年破產,由投資過Karmaloop的私募機構Comvest接盤,格雷格身負500萬美元債務出局。

而後,在新任CMO杜魯·薩諾科齊的帶領下,讓Karmaloop活了過來,當時美國互聯網流量紅利已經褪去,他重視用戶留存、變現,與精細化運營相結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增長體系。

不靠打折拉新,把用戶分層,區別出VIP用戶,然後再把80%的資源與精力集中投入到20%的重要用戶身上,並提高客單價,采取“交叉銷售”。最終,用了10個月的時間,杜魯就將Karmaloop扭虧為盈,實現絕地逆轉。

不敢說必要已經成功脫穎而出,但它的打法上,或多或少出現了Karmaloop的影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