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航60年前的畢業設計,是造一架真飛機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孫慶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供圖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博物館,眾多威風八面的戰鬥機間夾著一架銀色的輕型旅客機,外形不出眾,看起來也並不起眼,但卻是新中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由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千餘名師生鏖戰百天而成,今年已有60歲高齡。

如今,當年參與研製的師生有的已到耄耋之年,有的已辭世。5月31日,“北京一號”研製團隊的前期副總師俞公沼、後期副總師張吉臣、特設組組長張樹林、動力組組長楊國柱、副駕駛方一蒼重聚北航,講述了“北京一號”背後的故事,以及60年前激情的燃燒歲月。

談起這架飛機的誕生,這要從北京航空學院的畢業設計說起。據俞公沼回憶,當時的北京航空學院只有4個教研室,即飛機設計、飛機工藝、發動機原理、發動機工藝,學生的畢業設計聽起來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設計一架飛機。

“當時在教師和學生中存在著一個疑問:北京航空學院五年製畢業的大學生,按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都學完了,現在要設計一架真的飛機,能不能設計,設計能不能成功?”張吉臣說。

為了讓學生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1957年,學校設想能否讓學生參與一個實踐活動。“這個實踐最好就是,以教研室為首,真材實料地設計一架飛機,讓學生參與其中,真正學會造飛機。”俞公沼說。當時的校長官和老師最終達成了一個決議:“我們要讓畢業生設計一架真實而完整的飛機。”

至於造什麽飛機,大家爭論了半年之久——一種方案是設計旅客飛機,另一種則是農業機。“農業機安全性不高,因為是一個發動機,另外外觀也差一點。輕型旅客機是雙發動機,安全性較好,外觀流線型好,但功能性較差。”特設組長張樹林記得,北京航空學院時任院長武光最終拍板定下了輕型旅客機這一方案。

1958年2月,在中南海,周恩來總理聽取了北京航空學院關於將教學與科研、設計、生產相結合,設計和製造一架飛機的設想,並立即表示支持,撥款15萬元用於“北京一號”的研製。

由於當時我國沒有設計研製過大飛機,因此當時研製“北京一號”,毫無經驗可借鑒,更無系統的資料可選用。尤其對於建校才5年的北京航空學院來說,設計中資料不全,實驗室設備儀器不全,專用設備極少……困難重重。

動力組組長楊國柱記得,只是把發動機裝上去、裝起來,都是相對困難的,“因為我們當時學的都是老師教的、課本裡的。比如說發動機究竟怎麽轉的,我們不知道,好在那個時候我們有專門的老司機了解發動機是怎麽樣的,所以我們當時的解決辦法就是調查研究,他們不會,我們也不會,他們學我們也學。”

對此,學校成立了指揮部,建立了設計室和工藝室,分別下設10個設計組、3個生產準備車間和5個生產車間,1800餘人參與其中。

參加設計的師生,為了確定一個更合理、更好的設計方案,通宵達旦找資料、算性能、繪曲線,先後提出了11種設計方案。終於定下來的方案,從定型到1958年7月12日畫完最後一張圖紙,僅用了35個晝夜,卻總共完成了2000張繪圖紙,人均日出圖量達5.3張繪圖紙。

總體設計方案確定後,部件設計和零件設計全面鋪開。因設計人員少,且缺資料、無經驗,又要在短期內交出全部設計圖紙,任務繁重且艱巨。為按時完成任務,飛機設計和工藝專業的師生齊上陣,幾乎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一兩點鍾,甚至徹夜不眠。

據了解,飛機的設計和生產多依靠師生手工進行,從使用計算尺確定每一個參數,到人力托舉飛機安裝起落架,連飛機蒙皮上的鉚釘都是手工敲製的。

“當時基本都是連軸轉,很多學生晚上就在實驗室眯一會兒,繼續乾。”俞公沼回憶,後來武院長看到老師學生們太辛苦,讓食堂在12點開了一頓餐,“學生們都說,大饅頭真好吃!”

1958年9月24日清晨,“北京一號”在北京首都機場以300公里的時速、超低空10米高度掠過主席台,全場歡騰。“當時我們就坐在樓頂上等著起飛,飛機成功上天,我們都樂開了花”,“北京一號”研製團隊副總設計師張吉臣回憶到。

首飛後不久,“北京一號”又陸續進行了更長線航線的飛行實驗,累計試飛46個起落,飛行30余個小時,經歷了多種天氣條件的考驗,按照預定的試飛項目,對飛機性能進行全面考核。結果證明:品質和飛機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操縱性和穩定性,這標誌著新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勝利地通過了考驗。

時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曾表示,“北京一號”能在100天內試製成功,不僅是新中國的創舉,而且打破了世界航空發展史的先例。

曾參與“北京一號”研製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浚院士認為,“北京一號”的研製使得北航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水準有了很大的提升。通過教學科研與生產實踐的結合,北航不僅可以為師生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而且促進了學科的交叉融合發展。“讓學生參與實踐,能夠幫助學生未來快速地融入工作崗位中去。當年參與‘北京’系列飛行器研製的北航59屆學生中,走出了多位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李軍鋒指出,60年前“北京一號”首飛成功,在我國航空史上留下了一個令人驚歎的奇跡,也在北航校史上寫下了一頁濃墨重彩的篇章。“可以說,'北京一號'是北航師生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北航教學科研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典範,更是所有北航人為之驕傲的精神象徵。”

中青在線北京6月2日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