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兒童秋季腹瀉的中醫治療調護

秋季腹瀉,主要癥狀是先吐後瀉,可能發燒(或不發燒),大便像水或蛋花湯一樣,大多沒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達十幾次,起病急,發病快,傳染性強,6個月到3歲的嬰幼兒易患本病,每年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中醫將本病歸於「泄瀉」範疇。小兒臟腑嬌嫩,抵禦外邪的能力薄弱,在秋冬季節易被寒濕之邪侵擾;又兼脾胃不足,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寒濕之邪損傷脾胃,導致運化失職,水谷不分,發為泄瀉。

臨床治療根據病情辨證施治。泄瀉清稀如水樣,舌苔白或白膩,屬於寒濕內盛,治療以溫化寒濕為主,用胃苓東加減;泄瀉腹痛,糞色黃褐,肛周灼熱,舌苔黃膩,屬於寒濕化熱,濕熱傷中,治療宜清利濕熱,用葛根芩連東加減。

在家中可嘗試以下食療方。

寒濕型:1.炒米湯:將普通大米洗凈,晾乾,用大鍋炒至金黃色,加水煮粥,給孩子喝粥水,有止瀉作用;2.山藥糜:懷山藥研粉,每次3~6g,開水調如奶糕狀,每日3~4次代餐,能止瀉健脾。

濕熱型:新鮮馬齒莧250g(約一大把),加水1000ml,大火燒開改為小火煎煮10-15分鐘,加少許白糖,過濾後飲用。若久瀉不止:石榴皮9g,水煎加紅糖,代茶飲。

中醫外治法對本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小兒推拿:直推脾土200 次,推上三關100 次,運內八卦100 次,順逆柔運全腹共10 分鐘,按摩足三裡30 次,手掌擦熱熨臍3~5 次,按揉長強穴50 次,捏脊7~11 次,每天2~3 組。微波治療:取穴神闕、關元,短時中頻照射,能顯著改善水瀉、腹痛癥狀。敷臍療法:依據患兒病情選用方葯,又能避免患兒服藥之苦。

護理本病時應注意

1、保持肛周皮膚清潔乾燥,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撲松花粉或塗護臀膏;

2、控制飲食,建議少食多餐,以溫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為主(米湯、米粥、麵條等) ,不吃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蛋、奶、海鮮、堅果等),不吃生冷(瓜果、優酪乳等)、油膩食物(肥肉、葷湯等)。

預防本病需注意

1、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生食,瓜果洗凈;

3、注意氣候變化,添減衣服,以免著涼;

4、餵養合理,飲食節製,避免過飢過飽,保持脾胃健運。

播放GIF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