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位女性建築師不會做飯,卻設計出了造福後世的現代廚房

你可能每天都對自家亂糟糟的廚房一籌莫展,但如果你是一位來自一百年前的家庭主婦,恐怕會感到無比慶幸。因為一百年前的廚房要糟糕得多——昏暗,破舊,油膩,雜亂無章。

隨著上世紀初世界各地的城市工業化和人口暴漲,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空間越來越狹小。有些家庭甚至沒有廚房。工人階級家庭和窮人請不起傭人也無力負擔寬敞的住宅,他們的住處通常只有一個或者兩個房間,一個大的鑄鐵火爐兼具了做飯和取暖兩個功能,周圍凌亂地擺放著餐具和家具。家庭主婦一邊在黑暗的油燈下準備食物,一邊還要忍受孩子們的啼哭聲。

好在這一切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悄悄地發生了改變。

我們感謝工業革命帶來了電、煤氣和自來水這些廚房的必需品。我們還要感謝奧地利史上第一位女性建築師瑪格麗特·舒特-裡奧茨基(Margarete Schütte-Lihotzky),是她將科學融入了日常生活,設計出了日後造福千家萬戶的法蘭克福廚房——現代廚房的鼻祖。

奧地利第一位女性建築師

1897年,瑪格麗特出生於維也納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是開明的人,這讓從小生活在平等自由氛圍中的瑪格麗特嚮往學習藝術。1915年,她在240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Kunstgewerbeschule)的第一位女性學生

在大學期間,瑪格麗特師從建築師奧斯卡·斯特蘭德(Oskar Strnad)——維也納“國宅”設計的先驅之一,致力於為工人階級設計舒適實用又不貴的房子。瑪格麗特深受導師的影響,也十分關注工人階級的生活。她親身走訪、觀察工人們的住處,希望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改善他們惡劣的居住環境。

這些舉動在當時是十分驚人的,“在1916年,沒有人會想到一個女人會去蓋房子,即使是我自己”,瑪格麗特在日後回憶時說道。

即便如此,瑪格麗特從維也納應用大學畢業後順利地投身於建築行業,成為了奧地利第一位獲得建築師資格的女性。她先是跟阿道夫·魯斯(Adolf Loos)等維也納著名建築師們合作了幾個住房項目,為一戰的傷兵和退伍軍人規劃住宅。

她在職業生涯早期就獲得不少行業內的獎項和肯定,但真正讓她聲名鵲起的是後來的“法蘭克福廚房”。

法蘭克福廚房的誕生

“法蘭克福廚房”顧名思義,是在德國法蘭克福誕生的。

1926年,瑪格麗特接受德國建築師恩斯特·梅(Ernst May)的邀請來到法蘭克福,他們面對的是一戰留下的廢墟和大量居無定所的工人和窮人。一個叫做“新法蘭克福”的建築項目應運而生,目的就是解決這令人絕望的住房短缺問題。預算很緊張,空間也很緊張,建築師們需要把一萬個適合居住的單元塞進這個城市——新思想和新設計應運而生,這其中也包括瑪格麗特設計的廚房。

要在有限的空間內解決廚房雜亂無章的問題,提高做飯的效率,瑪格麗特構思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靈感來源有兩個。

一個是“泰勒製”(Taylorism),又稱“科學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是由美國人弗裡德裡克·泰勒在十九世紀末提出的針對工廠車間的工作流程。他的“動作時間研究”(time-motion study)詳細地記錄了工人工作的每個步驟和所需時間,設計出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將工作流程標準化以達成最高的產量。

瑪格麗特不是第一個想到把這套科學管理方法用進家庭生活的人。美國家庭經濟學家克里斯汀·弗雷德裡克(Christine Frederick)將泰勒的“時間-運動理論”納入了自己的廚房研究中並寫成了書。這本書被翻譯成德語並傳到了同樣信奉“泰勒製”的瑪格麗特的手中。

瑪格麗特的另一個重要靈感來源是豪華火車餐車的廚房。她發現這個小小的廚房只能同時容納兩個廚師,卻能夠有條不紊地給車上一百多個人提供食物,還兼具清洗和儲存所有的餐具的功能——她腦海裡的“泰勒製”家庭廚房被具象化了。

綜合這些靈感,瑪格麗特開始著手設計廚房。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十世紀初期的歐洲動蕩不安,勞動力短缺,很多女性身兼家庭主婦和外出務工者兩種身份。瑪格麗特心中有一個信念,她要用自己的設計為這些女性減輕負擔。

她走訪、觀察了許多工人階級的女性,了解她們的日常生活;她建了一個1.9m*3.4m的廚房原型,用秒表測量在這個房間裡完成每一項任務需要多長時間;她畫了無數張圖紙,用來展示人在廚房裡是如何移動的。

最終呈現的結果無不體現著她的專業與巧思。

整個廚房像是一個流水線工作車間,準確來說是家庭主婦的“實驗室”——長長窄窄的布局,一扇用來采光的窗戶,一個可調節的頂燈,L型的工作台,一個煤氣灶,一個旋轉凳,內置儲物櫃,一個折疊式熨衣板和一個可拆卸的垃圾抽屜。

為了做飯時方便拿取,香料架就安裝在爐子旁邊;用來儲存大米、麵粉、糖的鋁製儲物櫃上貼了標簽,一目了然;工作台被設計成了坐高,廚師可以坐著乾活,省力不少。

除此之外,廚房用具的材料也是根據當時的科學研究精心挑選的——麵粉容器是用可以驅趕粉蟲的橡木做的,工作台是用抗刀痕抗染色的山毛櫸做的。

這些布局和裝置在今天的我們看來理所當然,但在當時卻是一大創舉。如何安裝放置這些零零總總的設備和廚具,都是經過嚴格計算的,為的是在有限的空間裡用最短的時間讓每一個家庭成員吃飽肚子

用瑪格麗特自己的話來說:“我希望用自己的設計為婦女們爭取忙碌生命中的寶貴時間——可能是幾個月,也可能是幾年。”

法蘭克福廚房之後

瑪格麗特活了一百零三歲,一生都投身於城市建設和建築設計。

在法蘭克福的工作結束之後,她輾轉過許多城市,莫斯科、倫敦、巴黎、伊斯坦布爾等等,還曾兩次到訪過中國,並對北京的四合院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她漫長的一生裡參與過無數住宅、學校等等公共建築的設計工作。這其中法蘭克福廚房無疑是對後世影響最深的一個

但有趣的是,儘管設計出了造福萬千家庭的廚房,瑪格麗特自己從來都不是廚房的常客。她在自己一百歲誕辰時說道:“你會很驚訝地發現,我在1926年構思法蘭克福廚房之前從來不親自下廚。在維也納的時候我媽媽做飯,在法蘭克福時我會去餐廳吃飯。”

不做飯不意味著不為做飯的人著想。

事實上,瑪格麗特是當時為數不多的站在女性的立場為女性謀福利的人。在她看來,廚房的勞動也是工作的一種,跟其他需要走出家門的工作相比,女性將時間花在日常的家務勞動中並不意味著她們就低人一等了——家務活也是專業的,因此也需要跟其他工作一樣被科學嚴謹地對待

儘管後人對法蘭克福廚房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過於狹小廚房的空間只得容納一人,女性不得不承擔所有的家務,這不利於平權的發展。但是,在那個女性地位普遍低下的年代,有一位女性建築師不顧社會的偏見,切身地站在女性的立場,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改善女性的日常生活,這難道還不夠美好嗎?

參考文獻

[1] ARCHER, S., 2019. The Frankfurt Kitchen Changed How We Cook—and Live. https://www.citylab.com/design/2019/05/modern-kitchen-history-design-ideas-domestic-architecture/586345/

[2] Elsaesser, T., 2006. The Camera in Kitchen. Grete Schütte-Lihotzky and Domestic Modernity. and Carmel FINNAN. Practicing Modernity: Female Creativity in the Weimar Republic. Würzburg: K?nigshausen & Neumann, pp.27-49.

[3] Schütte-Lihotzky, M., 2011. Passages from Why I Became an Architect. West 86th: A Journal of Decorative Arts, Design History, and Material Culture, 18(1), pp.86-96.

[4] 張雲亭, 2017. 現代廚房從這裡開始。DEMO https://zhuanlan.zhihu.com/demostudio

作者:Edan

編輯:李子

一個AI

看完了,還不快去收拾廚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