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藥味】百變中藥材之「龍骨」

播放GIF

歡迎點贊和轉發哦~

早在戰國時期的醫書《神農本草經》中,即認為龍骨能治療瀉痢,便血,驚癇,白帶過多等疾病。而東漢時期醫家張仲景則創製了桂枝龍骨牡蠣湯(由桂枝,龍骨,牡蠣,芍藥,生薑、大棗、甘草組成),用以治療心悸、神昏等神經衰弱的癥狀。

經過幾千年中醫學的沉澱,「龍骨」不止擁有鎮驚安神,斂汗固精,外用生肌斂瘡;治療心悸易驚,失眠多夢,自汗盜汗,遺精,崩漏帶下,外用治潰瘍久不收口,陰囊濕癢等作用,還普遍運用到了蒙葯、傣葯中。

原圖來源:葯智中藥材基本資訊庫

龍骨,又稱:陸虎遺生、那伽骨、生龍骨、煆龍骨、五花龍骨、青化龍骨、花龍骨、白龍骨。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骨胳的化石。挖出龍骨後,除去泥土及雜質。五花龍骨質酥脆,出土後,露置空氣中極易破碎,常用毛邊紙粘貼。其【性味與歸經】為甘、澀,平。歸心、肝、腎、大腸經。

在《方脈正宗》中:治療大人、小兒一切癲狂驚搐風癇神志不寧:龍骨一兩(火煆研極細末)犀角、丹砂、琥珀、天竺黃各五錢(俱研極細末)鉤藤、懷生地、茯苓各一兩五錢(俱微炒燥為極細末)蘇合香三錢、牛黃二錢(俱用酒溶化)共十味總和一處用膽星八錢研細末,竹瀝一碗打糊為丸如梧子大,大人服十丸,小兒服二、三丸俱用生薑湯調灌。

龍骨不止有安神鎮痛的功效,其搭配黃芪、牡蠣、地黃、白芍、海螵蛸、茜草、續斷,組成了經典方劑【安沖湯】具有補氣養血,固沖止血的功效。具有同樣功效並含有「龍骨」的經典方劑就有固沖湯、固真湯、安老湯等,具體如圖可知:

原圖來源:葯智中藥方劑可視化分析

當龍骨與人蔘、附片、白芍、炙甘草、煆牡蠣組成另一種經典方劑【參附龍牡救逆湯】,其擁有溫補心陽,救逆固脫的功效,主治:心陽虛衰,突然面色蒼白而青,口唇發紫,呼吸淺促,額汗不溫,四肢厥冷,虛煩不安,右脅下並可出現瘀塊,舌苔,如圖可看出,這幾類中藥材也可以組成如下的經典方劑:

也許您是多年研究中醫藥的專家,也許您是剛入中藥之門的新生,小編在此為您從一味中藥材擴充到中藥方劑和中藥處方,希望能為您打開一扇新的研究之門。

新聞來源:葯智網

商務合作:183 2385 6316

157 3056 3797

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葯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