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正確的「秋凍」原來是這樣

落葉飛舞,寒風凌冽,給人很淒涼的感覺,這樣的季節,感覺很沒有人情味,特別是傍晚的時候還會有種落寞的情懷。秋季需要增強抵抗力來應對嚴寒的到來。古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所謂「秋凍」真的有科學道理嗎?都有哪些講究?凍到哪一天才合適呢?下面堂主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什麼是「春捂秋凍」?

春捂秋凍是指,剛到春季,不要太早脫掉厚的衣服,依舊要注意保暖,避免我們的身體因一時難以適應而感冒生病;秋季剛到來時,不要過早的增加衣服,適當的涼意可以幫助增強自身的抵抗力,但是此時也要注意氣象變化,必要時添衣保暖。

·「春捂秋凍」有道理嗎?

春捂秋凍有一定的道理,對於老年人和體質弱的人們,季節交替時不妨捂一捂,多穿衣物,注意防病。但「秋凍」需因人而異,老年人、婦女和孩子就不太適合「秋凍」。

俗語中「春捂秋凍」中提到的「秋凍」是指秋天到來後,氣溫會稍有下降,但是不要過早穿上棉衣。這是因為過早保暖,機體對寒冷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認識過程,使得人體對寒冷的調節能力下降,真正到了嚴寒時節更加容易染上疾病。相反,如果此時適當「凍一凍」,則有助於增加自身皮膚黏膜對寒冷的耐受力,從而提高抗病能力。

· 這些部位不宜「秋凍」

「秋凍」並不是全身各個器官都要凍,有些部位,如頸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應根據氣溫變化注意保暖,尤其是腳部。

腹部: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

雙腳:腳被譽為人的第二心臟。腳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而腳部又彙集了全身的經脈,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脖子: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癥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肩膀: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受傷。

「秋凍」隻適合身體素質好的人。老人、小孩及體質虛弱的人千萬別嘗試「秋凍」。因為這類人陽氣本來就不足,多穿些衣服反倒有益於固護陽氣。這五類人不能「秋凍」:

1.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到了深秋的季節氣象變化快,這樣會讓人的皮下組織以及皮膚血管而出現強烈的收縮,增大了周圍血管的阻力,導致血壓突然升高,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冠心病患者出現心肌梗死或者心絞痛,甚至也會出現中風,危及到生命。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千萬不能秋凍,反而要注意身體的保暖,要根據氣象的變化來增減衣服,防止舊病的複發。

2.慢性胃腸道疾病患者

秋天是消化系統疾病的多發季節。深秋時節氣溫變化無常,胃腸道對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著涼,容易引起胃腸炎、胃潰瘍等疾病複發,嚴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併發症。

3.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有支氣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凍」。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氣道的防禦能力是非常差的,當身體著涼時抵抗力會下降,讓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快速的入侵引起咳嗽,加重病情。一般哮喘患者對於濕度以及氣溫變化是非常敏感的,當抵抗力比較弱時會誘發哮喘。

4.關節炎患者

患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常反覆出現腿部脹痛、沉重感,受寒後可使上述癥狀加重,出現關節疼痛,或伴有腫脹,行走不便等。

因此,關節炎患者從秋季開始就應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後引起關節疼痛加重。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常並發血管神經病變,表現為微循環障礙、手足麻木、疼痛,嚴重者可表現為壞疽。寒冷刺激不但會加重糖尿病,還可能加重微循環障礙,導致血管神經病變進一步加重。

6.體寒的女性

容易出現手腳冰涼並且小腹部疼女性千萬不能秋凍,不然會導致身體更加的氣寒,在秋季要注意腹部、腰部以及腳踝的保暖,這樣可以避免加重體寒,不然會造成月經不調、宮寒甚至會引起女性不孕。

秋凍也因人而異,各人要根據自己的體質條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秋氣象候乾燥,溫度較低,易引起咽喉乾燥、口舌少津、嘴唇乾裂、鼻出血、便秘等症。應多補充水分,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多吃甘蔗、梨、蘋果、乳類、芝麻、蜂蜜、銀耳、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

更多健康資訊和和病情顧問,歡迎大家關注「北京護生堂大藥房」微信:hstdyf_lepu。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