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740期)

患者36歲,患口舌糜爛已兩月不愈,多處投醫無效。視其方皆為山梔、黃芩、黃連、知母等苦寒清熱瀉火之品。近口舌糜爛痛劇,難以進食,甚則飲水都難。因飲食不足,奶水已無,難以哺乳雙胞胎。

時感頭暈,心下痞滿,腹脹,便溏,咽乾不思飲,舌紅絳,口腔、舌嚴重糜爛及乎看不到正常粘膜。脈沉細。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桂枝加黃芪湯(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韓某,女,41歲。以肝硬變來門診求治。其愛人是西醫,檢查詳盡,診斷肝硬變已確信無疑。其人面色黧黑,胸脅串痛,肝脾腫大,腰髖痛重,行動困難,必有人扶持,苔白膩,脈沉細,黃疸指數、膽紅質檢查皆無異常,皮膚、鞏膜無黃染。

曾在當地多年暇中西藥不效特來京求治。初因未注意黃汗,數與舒肝和血葯不效,後見其衣領黃染,細問乃知其患病以來即不斷汗出惡風,內衣每日重換,每日黃染。

遂以調和營衛,益氣固表以止汗祛黃為法,與桂枝加黃芪湯治之:

桂枝三錢,白芍三錢,炙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四枚,生黃芪三錢。

囑其溫服之,並飲熱稀粥,蓋被取微汗。

結果:上藥服三劑,汗出身痛減,服六劑黃汗止,能自己行走,繼依證治肝病乃逐漸恢復健康,返回原籍。二年後特來告之仍如常人。

解說:本例是肝硬變並見黃汗之證.黃汗不去,則肝病長期治療不效,提示了仲景學說的「先表後裡」治則的正確性、重要性。也提示醫者必須掌握黃汗的證治。因本患者有汗出惡風、身痛身重等,為桂枝湯的適應證,故治療以桂枝湯調和營衛。因表虛濕踞,故加黃芪益氣固表.使營衛協和,正氣固於皮表,汗止濕消,黃汗自除,此是黃汗的正證和正治的方法。面對黃汗的變證和變治也當熟悉。

原文複習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臥盜汗出者,此榮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各家論述

《醫方考》:客者除之,故用桂枝之辛甘,以解肌表之邪;泄者收之,故用芍藥之酸寒,以斂營中之液;虛以受邪,故用黃芪之甘溫,以實在表之氣;辛甘發散為陽,故生薑、甘草可為桂枝之佐;乃大棗者,和膽益胃之物也。

《醫門法律》:用桂枝全方,啜熱粥助其得汗,加黃芪固衛。以其發熱,且兼自汗、盜汗,發熱故用桂枝,多汗故加黃芪也。其發汗已仍發熱,邪去不盡,勢必從表解之。汗出輒輕,身不重也;久久身瞤胸中痛,又以過汗而傷其衛外之陽,並胸中之陽也;腰以上有汗,腰以下無汗,陽通而陰不通也,上下痞隔,更宜黃芪固陽,桂枝通陰矣。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