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老腿先老,乾細胞修復關節延緩衰老

腿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在人體中,有一半的血液、血管和神經都分布在雙腿上,而且血液從腿部向心臟迴流時,需要藉助腿部的肌肉收縮產生的壓力,把血流推向心臟。因此,我們的腿部在血液運行中扮演著「第二心臟」的重要角色。

很多人上了年紀之後,腿腳變得不靈便了,這其實是衰老的最早特徵。我們從出生開始,腿部就一直工作著,從20歲開始,如果長期缺乏運動,就可能會在未來10年內喪失5%的肌肉組織。30歲開始,人體的骨量達到峰值,之後成骨細胞活性降低,鈣流失加劇,骨量逐漸下降。等到上了年紀,很多人便會感覺到腿腳不靈便,稍微多走點路,雙腿就容易產生酸脹感,嚴重的還會出現雙腿發涼、麻木、抽筋、間歇性跛行等。

人老為什麼腿先老?

髖關節和膝關節是人體最重要的兩大關節。髖關節的骨關節炎在北美地區高發,亞洲人的發病率相對較低,但亞洲人的膝骨關節炎發病率卻很高。

據統計,我國膝骨關節炎的總患病率高達15.6%,而且年齡越大越容易患病。

膝關節主要由三塊骨頭組成:一是股骨、二是脛骨,還有一塊叫髕骨。除了這三塊骨頭外,還有韌帶起到穩定的作用。關節表面還有軟骨,軟骨裡有軟骨細胞,軟骨細胞的生長、存活靠的是關節液,健康的關節液對於關節來講非常的重要。這些零件中的任何一個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膝關節炎。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這句話並非沒有道理,人體的衰老會在不經意間表現在關節上。在50歲以上人群中,膝骨關節炎的患病率會以10年為部門成倍增長。有數據顯示,80%的65歲以上的女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膝骨關節炎。

值得注意的是,關節就像一面鏡子,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身的健康狀況。大多數膝關節炎並不是一種孤立的疾病,它與許多疾病都息息相關,比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疾病。

得了膝關節炎有哪些癥狀?

就像輪胎會老化一樣,人的關節也會發生老化,出現病變。「一輛汽車開了10多年可能就會報廢了,我們的關節經歷四五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使用,難免會出現病變。」有些年輕人也早早得了關節炎,這與年輕人疏於對關節的保健有一定的關係,「就像汽車不保養,使用的壽命就會縮短。」冬季氣象寒冷對於關節也是一種不良刺激,因此,老年膝關節炎患者在這個季節容易出現病情加重。

關節疾病的主要癥狀可以概括為紅、腫、熱、痛、活動障礙。具體來說,主要是關節出現紅腫、疼痛、腫脹、僵硬、發熱、活動受限等癥狀。

膝關節健康,靠「護」是不夠的,關鍵在「養」

1、鍛煉不可少,增強大腿肌肉力量就是最好的方式。日常可多做「靜蹲」:後背靠牆,雙足分開與肩同寬,小腿與地面垂直,大腿小腿之間夾角不要小於90度,保持至堅持不住再休息,每天練習3~5次;

2、平時不要做超負荷活動。肥胖者適當減肥,體重超標會給膝關節造成額外負擔,增加關節炎風險;

3、平時勤曬太陽,活化體內的維生素D,吸收和利用鈣、磷,讓骨骼更強壯。

此外,關節炎患者穿鞋也有講究,最好穿鬆軟、鞋底有彈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閑鞋,這樣可以減輕重力對關節的衝擊,減輕關節的磨損。

膝關節炎最新治療方法—乾細胞

1、可分泌廣譜的具有免疫調節/再生活動性的生物活性分子,產生免疫細胞對抗炎症。

2、分泌多種細胞因子(營養因子、生長因子),促進軟骨細胞和滑膜細胞的修復和再生。

3、直接的細胞-細胞相互作用,可分化為軟骨細胞。

4、 修飾局部環境並激活內源性的前體細胞修復局部重要組織。

5、通過提高骨細胞的新陳代謝功能增強關節韌帶細胞的功能、加強韌帶彈性韌性。

6、改善椎體患處的微循環和營養狀態、增強軟骨關節細胞的穩定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