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824期)

李某,男,30歲。著涼4天,惡寒發熱,胸脅疼痛,口苦而乾,食欲不振,且有時伴以噁心但不嘔吐,發汗而不解,體溫39.1℃,大便3日未行,午後身發潮熱。舌質正常,苔薄白微黃而乾,脈弦數。心率108次/分,左下腹壓痛(土),可觸及糞塊。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小柴胡東加減(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趙某,男,28歲。患感冒,發高燒持續不退,體溫39.6℃,並與惡寒交替出現,類似瘧證。經仔細詢問,夜晚發熱更甚,身疼痛無汗,頭痛,眩暈,口苦,咽乾口渴,嘔惡不欲食,胸脅滿悶,視其舌紅而苔黃,切脈則弦數。

辨證:少陽與陽明並病

治則:和解少陽,兼清陽明之熱

方葯:小柴胡東加減

柴胡16g,半夏14g,黨參6g,炙甘萆6g,黃芩10g,生薑8g,大棗7枚,桔梗10g,枳殼10g,連翹10g,生石膏30g,板藍根16g,玄參14g。

服藥3劑,汗出熱退,體溫降至38℃,又服2劑,寒熱不發,脈靜身涼而病癒。(呂志傑,等.仲景方葯古今應用.中醫古籍出版社,2004)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96條: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第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胸脅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第99條: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第101條: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複發熱汗出而解。

《傷寒論》第144條: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第229條: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第230條:陽明病,脅下鞭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傷寒論》第266條: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者,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弦緊者,與小柴胡湯。

《傷寒論》第379條: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各家論述

《傷寒明理論》:柴胡味苦平微寒,黃芩味苦寒。《內經》曰:熱淫於內,以苦發之。邪在半表半裡,則半成熱矣。熱氣內傳,攻之不可,則迎而奪之,必先散熱,是以苦寒為主,故以柴胡為君,黃芩為臣,以成撤熱發表之劑。人蔘味甘平,甘草味甘緩,邪氣傳裡,則裡氣不治,甘以緩之,是以甘物為之助,故用人蔘、甘草為佐,以扶正氣而復之也。

半夏味辛微溫,邪初入裡,則裡氣逆,辛以散之,是以辛物為之助,故用半夏為佐,以順逆氣而散邪也。裡氣平正,則邪氣不得深入,是以三味佐柴胡以和裡。生薑味辛溫,大棗味甘溫。《內經》曰:辛甘發散為陽。表邪未已,迤邐內傳,既未作實,宜當兩解。其在外者,必以辛甘之物發散,故生薑、大棗為使,輔柴胡以和表。七物相合,兩解之劑當矣。

《醫方考》:柴胡性辛溫,辛者金之味,故用之以平木,溫者春之氣,故就之以入少陽:黃芩質枯而味苦,枯則能浮,苦則能降,君以柴胡,則入少陽矣;然邪之傷人,常乘其虛,用人蔘、甘草者,欲中氣不虛,邪不得復傳入裡耳!是以中氣不虛之人,雖有柴胡證俱,而人蔘可去也;邪初入裡,裡氣逆而煩嘔,故用半夏之辛以除嘔逆;邪半在表,則榮衛爭,故用薑、棗之辛甘以和榮衛。

《古今名醫方論》引程郊倩: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黃芩清火,使半裡之邪得從內徹;半夏能開結痰,豁濁氣以還清;人蔘能補久虛,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薑、棗助少陽生髮之氣,使邪無內向也。總之,邪在少陽,是表寒裡熱兩鬱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謂升降浮沉則順之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