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譽衡藥業疑濫用停牌收關注函 實控人高質押杠杆危機

  自2017年首季開始,受兩票製政策影響,該公司業績深度下挫,而迷戀於資本運作的大股東有些自顧不暇

  《投資時報》記者 文馨

  今年以來僅交易了41個交易日,且自2月8日今年首次停牌之後,4個多月的時間裡連續發布了14次停牌公告——譽衡藥業(002437.SZ)或許創下了某種紀錄。

  “竹筒倒豆子”般的停牌公告,也讓該公司引起深交所關注。兩個月內,深交所已對其連發三份關注函。而除了重組因素,該公司實際控制人朱吉滿因高比例杠杆從而引發資金鏈出現斷裂,導致後期問題頻發,包括被質押、被動減持等。

  譽衡藥業證券部人士在接受《投資時報》記者採訪時解釋稱:“因為公司近期動作較多,隨著監管趨嚴,交易所要求說明停牌事宜也屬正常。目前公司的主要問題是大股東股份質押、大股東與債權人,包括與券商及銀行之間的債務問題。”

  這位人士強調,公司股份被減持,不見得是壞事,減持所得資金有助於解決債務問題。如若股東放棄控股權的話,可以吸引投資。不過上述人士也同時指出,由於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較大,因此短期內不可能易主。

  “目前積極拓展業務,收購、並購重組事宜推進中須停牌一個月,公司股票複牌時間估計會在7月11日左右。”他說。

  近期頻收關注函

  6月13日,譽衡藥業收到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的《關注函》,四大項關注中,兩項涉及重組事宜,此外則要求其說明“是否存在濫用停牌機制、無故拖延複牌時間的情形”。

  這,已是交易所兩個月內下發的第三份關注函。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該公司股票自2018年2月8日開市起宣布停牌,於5月22日複牌。而6月11日開市後又以“收購資產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為由,再度停牌。

  從該公司解釋來看,停牌事由主要有三點,除了2月8日因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部分股票存在平倉風險停牌外,其他皆是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另外,譽衡藥業在近3個多月內推出兩次資產重組,一個是擬出售上海華拓、西藏陽光和普德藥業100%股權事項;另一個是擬通過發行股份和現金的方式,收購天麥生物不低於35%的可轉讓無負擔股權,取得對交易標的的控制權,預計交易對價不低於40億元。

  對於該公司目前的困境,有券商資管人士向《投資時報》記者分析道:“這主要是大股東朱吉滿(同時也是上市公司董事長)杠杆加得太多,由擴張引發的資金鏈出現斷裂,從而導致後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包括股份被質押、被動減持。”

  質押杠杆引發危機

  據了解,朱吉滿早年曾埋頭製藥行業,不過近幾年其“瘋狂”迷戀上資本運作,曾入主信邦製藥(002390.SZ),舉牌山東藥玻(600529.SH)、廣濟藥業(000952.SZ),而前述公司均和譽衡藥業同屬醫藥行業。為了渡過債務難關,朱吉滿選擇將旗下資產輾轉騰挪。據知情人士透露,“朱吉滿曾對掌控的信邦製藥將杠杆加到1∶3。而且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幾乎100%質押。”

  從上市公司披露的資訊來看,2月7日,譽衡集團等質押的6.04億股已觸及平倉線,而公司實控人朱吉滿通過雲南信託持有的1414萬股則被強製平倉。2月8日,公司股票停牌。5月22日,公司股票複牌,在易主預期刺激下,股價連續出現兩個漲停,控股股東持股平倉風險大大緩解。可惜好景不長,警報6月8日再次響起。隨著股價複歸跌勢,譽衡集團所持公司股份又被平倉170萬股。6月11日起,公司再度停牌。

  據譽衡藥業6月11日公告,其控股股東譽衡集團質押給江海證券的股票出現被動減持,且不排除譽衡集團日後再次遭遇被動減持的風險。

  對於譽衡藥業的股權存在大量質押,深交所要求公司結合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質押的具體情況、資金用途,說明質押股份面臨的平倉風險,公司、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已采取和擬采取的風險防範及解決措施。同時,結合目前的資產負債情況、融資狀況及下一步融資計劃,說明公司是否存在資金鏈緊張的風險、公司債務狀況是否影響正常生產經營。

  譽衡藥業在回復函中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股份質押的具體情況為:截至目前,控股股東譽衡集團共持有公司93352.5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2.47%,累計質押股份93316.4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2.45%;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YU HENG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CORPORATION共持有公司42957.8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9.54%,累計質押股份42806.9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9.47%;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ORIENTAL KEYSTONE INVESTMENT LIMITED共持有公司4290.4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95%,累計質押股份429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95%。

  如此之高的質押比例,必然難以抵擋股價的大幅下挫。

  公告顯示,譽衡集團的平倉線價格區間為5.691元/股—7.182元/股,譽衡國際的平倉線價格區間為5.827元/股—6.258元/股。由於2月5日—2月7日期間,譽衡藥業連續大跌,股價最低時達到5.58元/股,導致譽衡集團、譽衡國際質押的股份觸及平倉線。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譽衡集團處於平倉線以下狀態的股票為6538.09萬股,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7%,佔公司總股本的2.97%。

  由高比例質押帶來的麻煩接踵而至,包括雲南國際信託減持、江海證券減持;還有朱吉滿及譽衡集團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被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司法凍結,合計數量9.47億股,佔總股本的43.08%。一同被凍結的,還有譽衡集團及一致行動人西藏譽曦合計持有的信邦製藥3.69億股,佔總股本22.15%。

  雖然該公司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信誓旦旦表示將積極采取措施,通過籌措資金、追加保證金或提前回購等措施應對平倉風險,但爆倉、停牌依舊如影隨形,譽衡藥業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業績下滑 年報被問詢

  業績不斷下滑也是譽衡藥業的另一大麻煩。

  2010年6月就登陸A股市場的該公司,上市前幾年似乎一切正常,營收和利潤整體上漲。但到2016年底,其業績出現異動,尤其從2017年開始風雲突變,利潤暴跌程度讓市場驚愕。

  自2017年一季度開始,該公司單季度業績同比出現大幅下滑。Wind數據顯示,2017年四個季度及2018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21億元、9807萬元、6792萬元、2260萬元、9816萬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26.57%、-48.13%、-68.56%、-84.59%、-18.94%。

  其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30.42億元,同比增加1.95%;歸母淨利潤3.1億元,同比下滑56.79%;扣非淨利潤2.57億元,同比下滑60.11%。

  針對這一情況,深交所向譽衡藥業下發了2017年年報問詢函,對公司淨利潤與營收變動幅度不匹配、毛利率增加、銷售費用大幅增加、產品銷量變動幅度與銷售費用不匹配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除此之外,在最新披露的2018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中,譽衡藥業預計2018年1~6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8628.91萬元—24108萬元,同比變動幅度為-15%至10%。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譽衡藥業證券部人士向《投資時報》記者表示:“從業績來看,下滑屬於階段性。2017年整體受兩票製政策影響,公司業績出現下挫,而2018年下滑後,淨利潤會逐季回暖。”對於上述解釋,有資深研究人士認為:“該公司主要受政策影響較大,業績暫時難見好轉跡象。”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