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宮崎駿告訴我們:每一位父母親都正在不知不覺地忽視孩子的感受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在大陸影院上映以來,受到了很多小朋友甚至成年人的追捧,我注意到今日頭條客戶端,也出現了很多相關的文章,同主題文章獲得青雲計劃的也有不少。為什麼創作者、觀眾、讀者、乃至今日頭條的審核老師,都對這部電影如此上心呢?我想,一定是這部電影中的情節,擊中了大家內心的某些感受,使得大家都在意並且願意關注和討論。

神奇的宮崎駿啊,帶給我們這麼美好的影片,符合那麼多人內心的嚮往,故事情節卻又單純天真。之前在寫《龍貓》影評時,我捎帶對宮崎駿其人做過簡要的分析。《天空之城》《龍貓》《借物小人埃莉提》一部部電影的問世,讓我們看到:因為家族富有而獲得了足夠想像能力的宮崎駿,留給我們太多美好的感受了。

是的,我試圖描述我的感受,我在享受觀影時內心的感受,是這麼豁達和天真美好。我想,這些感受很寶貴,講出來,一定有朋友有共鳴的。

正因為這些被影片感動的瞬間,我們才如此欣賞並願意討論、給更多的文章青雲計劃獎勵。就連閨蜜和我聊天,都順便引用一句白龍對千尋說:千尋已經很努力了。

是啊,內心感受,決定了我們對外界環境的反饋方式。美好的感受像是沁人心脾的佳釀,從頭舒適到腳趾頭。我們對外在世界的反饋,也一定是飽含光明和深情的模樣。

生活中,家長們為了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情,經常看不到孩子的感受,也聽不到孩子的表達,這是怎麼回事兒呢?我們來看看,千尋被父母親忽視了哪些感受吧。

千尋的傷感,被媽媽關心的搬家公司到哪兒了所掩蓋

然而,電影開頭卻並沒有給我們這個舒適的感受,我們看到,千尋傷感的抱著離別的花束在汽車後座哀傷:花瓣掉了,自己不想要搬家,不想要新學校,捨不得和好朋友分開。當千尋對媽媽說花瓣掉了的時候,媽媽輕描淡寫地說:「是你握的太緊了,沒關係,回家修剪一下插在水瓶裡就好了。」完全沒有注意到,千尋的傷感還由於和朋友的分離,她說:「想不到第一次收到花束就是離別的花。」

媽媽一直在關心搬家的事務性工作,根本沒有注意到,女兒在傷感,而且她對於搬家這件事情,一點的期待都沒有。

天啊,一家人要搬到新家住了,最興奮的不應該是孩子嗎?為什麼這家的爸爸媽媽卻一直在無視女兒的感受?媽媽關心的是搬家這件事,爸爸則是在錯誤的路線上飆車,越走越遠,一錯再錯!

播放GIF

無視女兒驚慌的父親,自以為是的在錯誤的路上越開越遠

當爸爸開車走到柏油路的盡頭,其實就是提示已經走錯路了,這位爸爸自以為這條路一定也是通山坡上藍色房子的,所以不肯回頭(傲慢,不願意認錯)。卻在這條顛簸的小路上加速度行駛起來。

想來,被妻子說走錯了路,被女兒吵著調頭,也是挺不舒服的。但是千尋在後座被顛的七葷八素,一直在請爸爸停下來的時候,爸爸仿如沒有聽到一般,自顧自在石子路上加速前進。

而千尋已經被顛簸、被路邊詭笑石像嚇到顧不上手中心愛的花束了,她一再的請求爸爸停下來,這個感受卻被忽視。

被石像和莫名其妙吹來的風嚇到,卻得不到爸爸媽媽的共情

千尋在和爸爸媽媽走到神域之前,被石像擋住去路的爸爸,終於一個急剎車停了下來。然而爸爸媽媽卻想要去探索這個神秘的地方,就像看看自己家周圍的公園一樣的感受。在這個時候,千尋卻被那石像的詭笑,和腳邊莫然吹起的風嚇到,極度恐懼想要原路返回。可無論她怎麼大聲的叫喊,怎麼驚恐失態,爸爸和媽媽都沒有感受到,反而自顧自地往神域通道內走去了。

留下來一個人,更加孤獨恐懼,千尋只好追上爸爸媽媽。因為內心的恐懼,千尋拉媽媽的胳膊不自覺地過於用力,導致媽媽很不舒服,提醒千尋不要抓太緊。

孩子為什麼抓大人的胳膊那麼緊?是因為她不想你走路走的方便一些嗎?顯然不是,那只是因為她內心有什麼感受在發生,假如我們家長只顧自己的想法,忽略孩子不同尋常的行為表現,孩子會非常失望的。

因為恐懼而急於返回,卻叫不動開吃的爸爸媽媽

我想,這一刻的千尋,該是最絕望的時候。不得不跟著爸爸媽媽來到另她害怕的地方,爸爸媽媽卻只想吃好吃的,完全不知道她內心有多麼的慌亂害怕。她拚命喊他們走,喊他們回家,但是沒有得到回應。

這個時候,相信所有觀眾都在替小女孩懸心,未知的地方,只有一個清醒的小姑娘,爸爸媽媽身處險境卻不自知。

當然,當他們變成了豬,也不知道他們的女兒是經歷了什麼恐懼的事情,辛苦艱難的帶他們走出來的。只知道狂吃的豬父母,不知道女兒是來拯救他們的啊。

被解救出來,卻完全不知發生何事的爸爸媽媽

因為爸爸媽媽忘記了自己曾經變成豬,對於他們來說,進入神域和走出神域,只是一眨眼的時間。然而卻不知千尋在這個過程中歷經艱險,內心從一個驚惶失措的小孩成長為一個能任事、敢擔當的少年了。

再次拉住媽媽的手,被媽媽嫌棄不方便走路時,相同的一句話,我們看到女孩子眼神的大不同。進去的時候孩子眼神飄忽慌亂,出來的時候孩子眼神堅定剛毅。

我想,宮崎駿一定是在用這句話來凸顯千尋的變化吧!

可是孩子內心究竟有什麼想法,發生了什麼變化,無知無覺的父母親隻當是一場夢,全然不覺。

現實中,我們為人父母,也會有這樣的不自覺的忽視孩子感受的行為表現。怎麼才能減少這種不自覺「當豬」的表現呢?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需要家長看到這幾個方面:

01 事先,預期孩子的感受和表現

孩子也是家庭成員之一,既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也不是隨手捎帶的物品。所以請家長在決定家庭事務之前,先預期一下孩子的感受,並邀請他們參與討論和決策。如果有必須專斷的特殊要求,也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請孩子諒解並幫助他去面對他的不安全感。

02 事情進行中,隨時聽到孩子的表達

就算是孩子同意的事情,在開展過程中,也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出現,成年人尚且如此,孩子也沒有不同。所以,留心關注孩子在說什麼,把他的話當真去思考,你會發現有意外收穫的。

03 就表達進行討論

假如你不懂孩子在說什麼,可以和他討論,但不要無視。討論可以讓你清楚,孩子的需求和情緒狀態是什麼樣的。這就為親子關係的溝通做了良好的開端,使得孩子感覺他是被重視的,他有資格參與並發表意見。

04 事後,討論感受和想法

事情結束以後,可以和孩子討論當時的感受和想法、動機是什麼,便於孩子心智水準的成長。家長也在這個過程中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生理保障和安全感是基本的生存前提,而情感歸屬和尊重是情感層面的需求。

當千尋因為害怕而表達,是在安全不足的情況下,為求生存而提出的要求。

當千尋因為不捨和哀傷別離而表達,是在情感歸屬和被尊重不足的情況下,為情感層面提出的要求。

我們希望家長做到的,就是保障孩子身心安全、健康,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看到他們的需求。

所以,有必要和孩子討論他在這段時間經歷了什麼。而不是象千尋的父母親似的,從神域出來還納悶車為什麼那麼臟,全然不知身邊的少女經歷了多少艱辛,內心具備了多強大的力量,孩子的成長,就在這不知不覺中,被家長忽略了呢。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有做過這樣忽略的事情嗎?歡迎留言討論。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