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8歲創作到80歲,心中有愛的人永遠不會老

泰戈爾晚年時,一位朋友曾對他說:“你可以心滿意足地離去了,你所創作的詩歌比偉大的英國詩人雪萊還要多,且每首都像珍珠、鑽石那般珍貴!”朋友話音剛落,泰戈爾眼中就噙滿了淚水。

“你難道是害怕死亡嗎?你的詩裡說過,死亡是最偉大的朋友。”朋友趕忙問道。泰戈爾回答說:“不!我不是害怕死去。死與生一樣美麗。我流淚,是因為我的心還像個孩子。靈感越來越多,好詩持續湧上心頭。可現在,我卻要離開了。”

對詩歌如此執著偏愛的泰戈爾,最終在1941年8月7日含淚而逝,享年80歲。但正如他的詩中所說:“當我的聲音因死亡而沉寂時,我的歌仍將在你活潑潑的心中唱著。”泰戈爾的故事和他的詩歌,至今仍在我們心中傳唱。

圖丨泰戈爾

01

年少時的自由純真,

是他詩作清新自然的伏筆。

“這些微思,是綠葉的簌簌之聲呀;它們在我的心裡歡悅地微語著。”

在泰戈爾的眼裡,哪怕微小如一片樹葉,也可以是一個靈動無比的世界,而他對自然能如此貼近、細膩觀察,源於幼時成長環境的熏陶。

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泰戈爾受到父母的格外關注。父親更是希望能將他培養成所有子女中“最出色”的一個。天資聰穎的泰戈爾,6歲時已能夠繪畫、彈奏鋼琴、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不過,在眾多學習內容之中,梵文詩歌對泰戈爾的影響,最為深遠。

圖丨年輕時的泰戈爾

泰戈爾一生都熱愛著《吠陀》裡的詩歌。小時候,父親常常為泰戈爾誦讀這些“晦澀難懂”的梵文內容。雖然聽不懂冒險聖歌的奧義,但其間那種神聖、美妙的意境卻深深印刻在泰戈爾腦海之中。

和父親郊遊的經歷,也讓泰戈爾有了許多親近自然的機會,成長過程中心靈得到淨化,自由、不受拘束。

“水裡的遊魚是沉默的,陸地上的獸類是喧鬧的,空中的飛鳥是歌唱著的。但是,人類卻兼有海裡的沉默、地上的喧鬧與空中的音樂。”

少時的成長經歷,讓後來泰戈爾的詩裡,不論是對自然的讚頌,還是對生靈的觀察思考,無不充滿“梵”的思想,純淨而感性。

02

歷經生活的灰暗,

他的詩歌始終以愛為名。

13歲時,泰戈爾就沒了母親。在詩歌裡,他曾說:“我不記得我的母親,但是在初秋的早晨,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廟殿裡晨禱的馨香仿佛向我吹來母親的氣息。”

對泰戈爾來說,母親是合歡花般的香氣——隱隱約約,但溫暖親切。

圖丨《新月·飛鳥:泰戈爾經典詩選》插圖

泰戈爾詩歌裡母親一詞出現得非常多。《飛鳥集》裡,“雨點吻著大地,微語道:‘我們是你的思家的孩子,母親,現在從天上回到你這裡來了。’”透露出他對母愛的思念與渴望。

《新月集》裡,“他愛把他的頭倚在母親的胸間,就是一刻不見她,也是不行的。”描繪孩子對母親的眷戀時,也是他對母愛的不捨。

圖丨《新月·飛鳥:泰戈爾經典詩選》插圖

”道路雖然擁擠,卻是寂寞的,因為,它是不被愛的。“

無法擁有愛,在他看來,是一種無盡的落寞。而對愛的渴望,也讓泰戈爾對愛有了一種“執著”。

20世紀初,世界陷入動蕩不安,泰戈爾便奔走於世界各處,發出他的呼喊——這個世界需要的是愛,而不是冷酷的規章。並把他對人的關切、對自由的渴望、對愛的嚮往都寫進那些詩作裡。

特別是在《新月集》裡,泰戈爾把母親和孩子作為載體,純潔而美好的筆觸,描繪出孩子與母親間最純粹光輝的愛,帶給整個世界溫暖和撫慰。

03

對生命的深入洞察思考,

他的詩裡有人生哲理。

母親去世時,泰戈爾年歲尚小,但後來的人生經歷,卻不斷在加深他對生命和死亡的理解。

生活裡,接連遭遇妻子、孩子、父親的離逝。理想上,自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後,在到訪日本、美國等國家時,不僅因路途漫漫受到疾病的困擾,還多次遭受到非議和冷遇。

當徐志摩見到泰戈爾,甚至說:“詩人老去,又遭了新時代的擯斥,他老人家的悲哀,正是孔子的悲哀。”

圖丨從左至右,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

即便面對著這些“空寂與落寞”,泰戈爾仍認為,生命作為一個整體,永遠不應該把死亡看得很嚴重。在死亡面前,生命應當歡笑、舞蹈和遊戲,建設、貯藏並相愛。

《吉檀迦利》《飛鳥集》等詩作裡,泰戈爾曾用無數首詩歌表達了他對死亡的讚頌。

“我的白晝已經完了,我像一隻泊在海灘上的小船,諦聽著晚潮跳舞的樂聲。”

“我們的生命是天賦的,我們唯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在他眼中,死亡只是生的一個部分,不僅不必為此感到空虛和沮喪,反應極盡而活。恰如詩歌所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圖丨《新月·飛鳥:泰戈爾經典詩選》

在“通俗易懂”的外殼之下,泰戈爾的詩歌實是“真知灼見”。不論是愛情、親情,還是悲歡離合,生死別離……幾乎所有人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泰戈爾都談到過。

對於年輕人,他的詩歌滿溢青春色彩,樸實淺白;對於成年人,他的詩歌純真治愈,如喧鬧世界一縷自在愜意的清風,開朗暢快。

藝術形態上的獨創性使泰戈爾的詩歌獨樹一幟,但卻是對萬物生靈的豐富想象,秀麗、生動、深刻、溫暖,讓泰戈爾詩歌成為流傳一個世紀也不朽的經典。

郭沫若曾說,泰戈爾的世界是“梵的現實,我的尊嚴,愛的福音”的具體化。正因內心充滿愛、純真、光明與希望,泰戈爾終成那個活到80歲身心從未老去的人。

這個夏天,西西弗推石文化聯合上海文藝出版社,以匠心精工重塑這位東方詩哲的經典之作——《新月·飛鳥:泰戈爾經典詩選》,希望在愛的語言相伴下,我們都能擁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

西西弗推石文化重磅新書

《新月·飛鳥:泰戈爾經典詩選》

全國門市、線上微店正在熱售中

限量贈品徽章(2選1),數量有限,贈完即止。

《飛鳥集》以生命、自然為主題,純淨靈動。《新月集》以愛、純真為主題,溫暖治愈。整書從配色到彩頁插畫,每一處都清新唯美,自藏、禮贈都有新意。

這套集顏值與深意於一身的經典之作,能與你相伴當下,珍藏每一天的愛與溫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