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少數股東吃掉1/3淨利 萬科A淨負債率大升13%

  儘管萬科集團宣稱要從地產商轉型為城市配套裝務商,但是九成五的房地產收入佔比意味著這並不容易。而剛晉升為核心業務的長租公寓,亦可能被裹挾進租賃市場輿論風波,前景難料

《投資時報》記者  蘇慧《投資時報》記者  蘇慧

  素來被奉為房地產行業標杆的萬科A(000002.SZ),基本面情況再也不是鐵板一塊。對從“銀行家”轉型而來的新任總裁祝九勝而言,這不得不說是一次挑戰。

  8月21日上午,萬科循例召開2018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不過發布會的重點似乎與公司業績有所遊離,因董事長鬱亮的缺席,後者反而迅即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

  不難理解,剛剛坐上董事長位置一年即缺席業績會,鬱亮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確實不同尋常。對此,祝九勝以其“猜測”給出了並不確切的回答,他稱鬱亮缺席可能是希望給其他高管更多鍛煉。祝進一步表示,萬科是事業合夥人機制,每個人都可以代表自己的團隊。

  對於事業合夥人機制,萬科在此次半年報中並未做過多披露,僅表示將繼續探索、打造“與事業合夥人相適應的組織架構和職級薪資體系”。但在發布會中,萬科首席財務官、分管人事工作的事業合夥人孫嘉透了一點口風:2017年年底萬科正式推出了“事業合夥人綱領”,而關於內部的“五位一體”變革還處在摸索、迭代、完善過程中。

  業績,仍是繞不開的藩籬。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2018年上半年,萬科的基本業績情況保持穩健,不過,仍有一些難以忽視的苗頭映射出這家標杆企業似已進入發展瓶頸:其一,最近三年萬科中報營收利潤同比增長率上升顯著,但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有下降趨勢;其二,2018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為淨流出狀態,現金淨增加額亦為負;其三,繼去年中報資產負債率達“歷史最高”後,該指標在上半年再攀高峰;其四,淨負債率亦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此外從業務條線看,一直強調轉型做城市配套裝務商的該公司,今年上半年來自房地產業務的結算收入比例仍高達95.0%。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物業服務、與生活服務相關的其它業務,短時期內仍難當大任。其新晉確立為核心的長租公寓業務,也很有可能被裹挾進日漸發酵的租賃市場輿論風波中。

  少數股東損益增長

  不出意料,萬科過去半年的銷售額、營業收入、淨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銷售金額達3046.6億元,營業收入達到1059.7億元,同比增長51.8%;營業利潤為196.29億元,同比增長43.67%;淨利潤實現135.23億元,同比增長34.5%。房地產業務結算毛利率較2017 年同期提高2.5個百分點至27.3%。

  不過令人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萬科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1.2億元,同比增長24.9%,但不及營收增速的一半,亦較淨利潤增長率低十個點。而且,這一增速也較去年同期的36.47%大為減少。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投資時報》記者查閱該公司近幾年的半年報數據發現,少數股東損益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而且這一趨勢早已有所顯現。

  萬科自2014年開始嘗試事業合夥人制度,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項目跟投制度。跟投投資人成為項目公司的少數股東,少數股東的構成還包括項目合作方等。萬科2017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合並範圍內開放跟投項目229個,通過轉讓股權形成少數股東權益合計103億元。

  不過在2018年半年報中,關於跟投項目的相關闡述已不見蹤影,對於少數股東損益增長的解釋為“合作項目結算規模增加”。

  2018年上半年,萬科少數股東損益為43.99億元,同比增長59.94%,大幅高於淨利潤增速,甚至高於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長率。而去年上半年,該公司少數股東損益同比增長仍不低,達到57.77%。

  此外,萬科少數股東損益在淨利潤中的佔比也在逐漸提升。《投資時報》記者計算發現,2016年上半年,該比例為24.57%,至2017年同期已逐步提高至27.36%。至2018年上半年,這一佔比已達到32.53%。這或表明,上半年有超過1/3的淨利潤被少數股東分走。

  從萬科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到,少數股東權益在股東權益中的佔比也呈上升趨勢,2017年末,該指標為28.92%,至今年6月末則已提升至34.45%。

  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萬科會計政策有所變更,從而影響了少數股東損益及少數股東權益額度,中報顯示,前者採用變更後會計政策約減少1.12億元,後者約增加4.94億元。

  資產負債率持續攀升

  2018年上半年,萬科的現金流量及負債情況同樣出現一些微妙變化。

  現金流量方面,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呈流出態勢,為-42.55億元,去年同期該指標為218.5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淨流量在連續多年淨流出基礎上,於今年上半年達到-486.45億元,程度進一步加深。

  不過憑借籌資活動入账,在現金淨增加額為-144.10億元情況下,萬科期末現金餘額達1499.16億元,貨幣資金為1595.5億元。其融資方式主要來源於銀行借款。

  此外,2018年上半年萬科資產及負債均攀上兆元高位。但長期以來,負債的同比增速均高於資產增速。截至6月30日,萬科資產總計1.35兆元,較去年同期上漲44.75%,負債合計達到1.14兆元,同比增48.33%。

  萬科資產負債率亦於今年上半年再次攀上高峰,達到84.7%。此前的2014年至2017年,該指標分別為78.93%、78.06%、80.60%、82.66%,持續走高。淨負債率也由去年同期的19.61%大幅攀升至今年的32.7%。

  離不開的房地產業務

  近年來,萬科不斷強調欲轉型城市配套生活服務商,目前其業務涵蓋房地產開發、物業、租賃住宅、物流倉儲、商業開發與運營等多細分行業。此外,在度假、教育、養老等領域亦有涉足。

  不過,半年報數據顯示,從業務條線上看,房地產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06.36億元,同比增長52.48%。物業服務同期營收僅為41.58億元,同比增29.81%。除上述兩大業務外的其他業務則實現11.8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8.92%。可見,來自房地產業務的結算收入比例仍高達95.0%。

  此外,房地產業務營業利潤率達27.29%,同比增2.54個百分點;而物業服務和其他業務營業利潤率分別為16.01%和72.88%,同比減少2.10和4個百分點。不難看出,房地產仍是支撐萬科發展的中堅力量。

  對此,孫嘉表示,在房地產黃金時代,賺錢相對比較容易。現在進軍服務型業務,賺錢會更慢更難一些。

  長租公寓或許是萬科進軍服務型業務的又一抓手。此前萬科的核心業務局限在房地產開發和物業服務上,長租公寓剛剛被確立為萬科的核心業務。其巨集大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租賃住宅企業。

  不過,碧桂園、恆大、萬達、龍湖、招商蛇口、旭輝等規模房企均已涉足這個風口領域,市場競爭漸趨熱烈,加之我愛我家前副總裁胡景暉接連爆出租房領域“黑料”,長租公寓市場前景並不明晰。

  未來一段時間內,前述兩個核心業務料仍將在萬科業務版圖中佔據重要位置。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