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手媽媽須知:產後42天,巧妙避開9惡雷區,坐好月子又一次重生

小天使的降臨帶給媽媽多少喜悅和震撼,無論懷孕生產受過多少苦和累,這一刻都在寶寶的笑臉前煙消雲散。然而分娩對女性的身體消耗是非常大的,往往會對身體造成很大損傷,所以產後一定要坐月子,調理身體和心理狀況,留出充足的時間恢復。月子坐好與做壞與產後幾十年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如果月子期間錯誤的飲食及生活護理方式,會影響內臟及身體機能恢復的功能,進而影響身體恢復,落下這疼那痛的月子病。所以女人要想產後恢復做的好,月子裡就要注意以下九點,才能讓月子不白坐了。

?

一、月子忌大量吃雞蛋

月子期間吃雞蛋對產婦身體恢復是有好處的,雞蛋中富含多種營養成分研究表示,一顆中等大小的雞蛋大約可以提供6克左右的優質蛋白質,這個蛋白質供需比例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除此之外雞蛋中還含有A類和B類維生素,更重要的是它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吸收,所以成了月子餐的重要食材之一。

一般我們普通人一天最多能夠吸收一個雞蛋的營養,但是月子期間的產婦身體情況特殊,對事物營養需求高是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呢?根據坐月子期間產婦的身體狀況來看,每天吃3個雞蛋就夠了,雞蛋吃多了營養成分不能完全吸收而且還對身體有害。月子期間雞蛋吃多了攝入過量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會使血清膽固醇急劇上升,容易造成動脈血管硬化和心腦血管病變。

雞蛋吃多了蛋白質分解代謝產物過量會增加肝臟腎臟負擔,而且從營養學角度來講雞蛋並不能滿足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元素,產婦身體恢復不能僅僅依靠雞蛋,應該注意營養均衡。

二、注意觀察惡露

惡露是反映子宮恢復好壞的一個標誌,那麼產後惡露到底要多久才能乾凈?

1、正常情況下,惡露帶有血腥味,但不臭,量不超過月經量,色透明,有光澤,不暗,不汙穢。經約半個月到20天后,都會乾凈。

?

2、根據個體差異每個女性朋友產後持續排惡露的時間也不一定相同,正常情況下女性產下寶寶後大約3周左右惡露乾淨。

3、如果產後2個月以上惡露還是淋漓不凈的話,就要考慮屬於惡露不凈了。引起惡露不凈的常見的原因有子宮腔的一些感染、子宮腔內有妊娠物如胎盤、蛻膜等組織的一些遺留、子宮沒有復原完全等。

4、如果產後一個月以後惡露任然不凈,同時還伴有臭穢味或腐臭味等異味,或伴有腹痛、發熱等癥狀,那麼可能是子宮、輸卵管、陰道、卵巢有感染;如果排出惡露量居然日漸增多了,顏色也逐日變紅變深,或出現一些瘀塊,或伴有子宮的出血、陰道有創傷,或有感染癥狀的發生等,導致惡露總是持續不凈時,大家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並及時到醫院去接受檢查治療。

三、重視產後盆底肌恢復

初為人母的很多媽媽們都有個難言之隱,發現自己每次一打噴嚏,下體就會有尿液溢出,讓人十分不爽。原本以為只要選擇剖宮產就會減少發生盆底肌肉鬆弛,產後就忽視了對盆底肌肉的康復訓練,卻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中招了。

?

是不是只有經過順產的媽咪才需要做產後盆底肌肉康復訓練,而剖宮產的媽咪則可以高枕無憂?造成盆底功能障礙的原因,除了分娩,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

只有順產才傷盆底肌肉是誤解

順產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鬆弛的主要原因,胎兒經過陰道分娩出,一般出生的嬰兒頭部的直徑約有9-10厘米,即分娩時陰道要擴張到9-10厘米(正常陰道直徑為2.5厘米),經過出生孩子的擠壓,陰道擴張明顯,盆底肌肉受到徹底破壞,彈性明顯下降。對於這一點大家很容易理解,但因此就單純地認為只有順產才會造成盆底功能障礙的觀點是錯誤的。

咳嗽、打噴嚏、漏尿其實都是腹壓增加引起的,其中漏尿在醫學上也叫做壓力性尿失禁。咳嗽漏尿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是由妊娠、還有由腹壓增加而引起的慢性便秘、慢性咳嗽、打噴嚏都會引起盆底肌肉吊力不足,彈性下降,從而使得網內的器官無法恢復正常的位置。當腹壓增加的時候,裡面的吊網就不能維持這些盆腔器,所以就會有尿液不自覺地從尿道流出。

四、注意個人衛生

傳統坐月子觀念認為,坐月子不宜洗澡,怕受涼而感冒落下月子病。其實,這種觀點對於現時代來說已經有很大局限性了。舊時代生活條件各方面都比較差,現在的洗浴條件和設施都有大大改善,不至於那麼容易感冒。因此,坐月子是可以洗澡的。

1)坐月子洗澡時水溫不宜過低。坐月子洗澡穩定較低,可造成呼吸道痙攣,引起感冒。加上新媽媽皮膚的毛孔全部張開著,身體受冷後也易引起肌肉和關節酸痛。水溫以37度左右為宜,每次洗5-10分鐘,洗後儘快擦乾,不免受涼。

2)月子裡及早並經常洗澡。秋季氣候炎熱,新媽媽更容易出汗,若身上總是汗淋淋的,很不舒服,因此要經常洗澡。如果是正常生產,在產後2-3天就可以淋浴了,以免身上起熱痱。

五、飲食堅持四原則

1、清淡少油,保證熱量

月子裡臥床休息的時間比較多,所以食物應以高蛋白低脂肪為主,例如黑魚、鯽魚、蝦、黃鱔、鴿子等,避免因脂肪攝入過多引起產後肥胖。同時,為了食物容易消化,在烹調方法上多採用蒸、燉、燜、煮,不採用煎、炸的方法。有的產婦為了產後迅速恢復身材,在月子裡就開始節食,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如果攝入的熱量不足,就會影響媽媽的泌乳量,寶寶的「口糧」就得不到保證,這就會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

2、有葷有素,粗細搭配

由於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是不同的,因此,產婦每天的食物品種要豐富。葷菜素菜搭配著吃,經常吃些粗糧、雜糧,這對改善便秘有好處。奶類及其製品含豐富的鈣質,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嬰兒佝僂病;動物內臟含豐富鐵質,可以預防貧血;紅色肉類、貝殼類含豐富的鋅,對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有好處。因此,孕婦在月子裡及整個哺乳期應多吃各種有益的食物。

?

3、稀」「軟」結合,利於消化

「稀」是指產婦食物的食物水分要多一點,以便有足夠的乳汁哺育嬰兒。而「軟」是指產婦的飯要煮的軟一些,因新媽媽產後體力透支,胃腸功能為恢復,過硬的食物一方面對牙齒不好,另外一方面也不利於消化吸收。

4、注重補鈣

據我國飲食的習慣,建議孕婦產後每天喝奶至少250毫升,以補充乳汁中所需的300毫克優質鈣。也可適量飲用優酪乳。另外,由於食物中的鈣含量不好確定,所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鈣劑,這樣,便可清楚自己是否補足了鈣。同時,產婦應該多去戶外曬太陽,並做產後保健操,促進骨密度恢復,增加骨硬度。

很多孕婦在產後都會吃各種各樣高補高熱量油膩的食物來補充身體營養,產後進補對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盲目進補,要做到合理搭配,葷素有度。產婦在坐月子要特別注重飲食,做到科學進補,合理膳食,在飲食上謹遵以上四大原則。

?

六、產後及排便,預防便秘

及時排便,預防便秘

新媽媽一般在產後2~3天就會解出大便,如果超過3天仍然沒有解出,就可視為產後便秘。產後便秘是可以預防的,也可以事後改善至消除,因此新媽媽如果產後發生了便秘,也不必太過憂慮。

新媽媽為什麼產後容易便秘?

1.生產時,胃腸道受到壓迫刺激,蠕動變緩,延長了腸道中的容留物的滯留時間。容留物在腸道中滯留的時間越長,流失的水分越多,變得越乾結,於是排出越困難,便形成了產後便秘。

2.生產後,子宮對腸道的壓力減小,因而腸道的容積增大,能夠容留更多的物質,更長的時間,這也是新媽媽產後便秘形成的重要原因。

3.產後腹壁和盆底肌收縮力量變小,使排便時無處借力,因而不容易解出大便。另外生產時會陰和骨盆有一定程度的損傷,這讓新媽媽感覺疼痛,排便時不敢用力,也增加了排便的困難。

?

防治便秘的方法:

一旦出現了產後便秘現象,新媽媽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緩解,直至徹底解決:

1.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新媽媽產後第2天起,不管有無便意,一般都要定時如廁大便,即使有可能解不出來,但這樣有利於形成排便反射,利於今後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適當多走動,促進腸胃蠕動,並加速肌肉群力量的恢復。在床上時,多翻身、多改變睡姿、多調整坐姿都可以預防便秘。可以下床以後要適當走動,另外可以練習一項有效的提肛運動——凱格爾運動來恢復肌力。

?

七、注意護理傷口

順產產婦或者有側切傷口,或者有撕裂傷口,都需要進行縫合。在醫院裡護士會每天兩次用高錳酸鉀來對傷口進行沖洗,回到家裡後自己的清潔護理也是很重要的。出院前護士會叮囑要每天進行沖洗、大便後加一次沖洗。可以用礦泉水瓶裝上溫度適中的溫開水,坐在馬桶上、將兩腿抬高這樣子向下沖洗。

一直堅持每天沖洗傷口的話傷口會恢復得比較快。這裡請注意水一定是要用開水晾涼的溫開水啊,一定不要用自來水對上開水那樣子沖洗、自來水裡有細菌對於傷口不利.

剖腹產的產後傷口護理

因為剖腹產手術傷口範圍較大,完全恢復的時間大約需要4-6周。

1、新媽媽在手術後多散散步。散步能幫助新媽媽儘快恢復胃腸系統功能。

2、每天一定要查看腹部切口,並給傷口消毒。再次在手術後1周內,每天測量兩次體溫(如果新媽媽自我感覺身體不適,應增加測量體溫次數)。

3、最後術後兩周內,避免腹部切口沾濕,新媽媽可用濕毛巾擦浴,惡露未排乾淨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

?

八、注意及時收攏腹部

產後收腹很重要,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婦剛生產完,肚子變得鬆懈,及時使用收腹產品,可以防止內臟下垂,同時對於產後惡露的排凈、腹痛的緩解、產後子宮、產道的修復都有良好的效果。

九、保持良好的心態

產後抑鬱不是鬧小脾氣,而是產婦由於激素迅速回落和角色的轉換造成的身體及心理的一系列真實的反應。經常聽有過來人說,現在想來沒什麼大不了,但當時就是想不通,每天以淚洗面、睡不著覺,嚴重時還有尋死的念頭。

在坐月子期間,家人對產婦的關心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時關心也不能變成關涉,媽媽懷胎十月已經很辛苦,好不容易寶寶呱呱墜地,別讓坐月子成為媽媽的又一道邁不開的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