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半年銷量下滑15%,吉利汽車能否度過寒冬?

《財經》記者 李皙寅/文 施智梁/編輯

7月8日晚間,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吉利汽車,0175.HK)發布公告稱,6月銷量9.08萬輛,環比增加1%,同比減少29%。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總銷量達65.16萬輛,同比下降15%,完成全年銷量目標151萬輛的43%。由於銷量不及預期,吉利汽車決定將原定全年銷量目標由151萬輛下調10%至136萬輛。

車市寒冬中,這樣的成績已是中國品牌乘用車的銷量冠軍。吉利也發布了銷量預警稱,相較去年同期公司收益的66.7億元相比,同比預計減少40%。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995.4萬輛,與去年上半年的1097.8萬輛相比,同比下降9.3%。

中國車市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調整,除了消費不振的內因,還有提前落地國六的外因推手。一向以性價比搏得消費者青睞的自主品牌面臨巨大挑戰。在銷量周期性低谷中,車企不但要低頭看路努力存活,更需要深挖洞、廣積糧謀局未來。

銷量多重承壓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對《財經》記者表示,吉利銷量下滑和國五去庫存直接相關,此外合資車型的大打折扣,也衝擊了吉利的市場份額。

中國車市正面臨有史以來的最大挑戰。

從2011年開始,中國車市作別高速增長階段。2001年至2010年,中國汽車銷量年均增速為25.34%;2010年至2017年,銷量年均增速將至7.67%;伴隨著市場體量的急速膨脹,汽車增速放緩、產能過剩、庫存壓力等問題逐步凸顯,汽車行業正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曾對《財經》記者表示,中國車市開始進入周期性低谷。國內車市自2009年進入普及期後,在第八至十年會有一次深幅度的、負增長的調整。車市大退潮,往往與宏觀經濟、房地產和金融行業的調整密切相關,同步表現為股市、樓市的泡沫溢出。

許海東認為,伴隨經濟增速下行,消費者購車、置換消費信心不足是銷量不振的本因。

汽車製造廠出於回籠資金及美化銷售數據的目的,習慣於將車輛積壓給經銷商,曾一度造成庫存高企。經銷商庫存指數多次超過行業警戒線。

與此同時,車市面臨著多重挑戰。

自今年上半年開始,“藍天保衛戰”發令槍響,全國多地提前上馬“國六b”排放標準,這意味著一旦過期,傳統國五新車將難以上牌。由於國六提前推行地區覆蓋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汽車銷售重鎮,為此不少經銷商陷入不敢進車、低價賣車的境地。

部分整車廠為了盡快清空國五庫存,通過集團內購等方式,給出巨額折扣,部分合資品牌只需半價就能提走新車。在合資品牌價格急劇下滑壓力下,以性價比為最大優勢的自主品牌承接巨大壓力。在這背後,自主品牌一方面被吸走了客源,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二級終端價格低於經銷商的亂象。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5月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已經從高峰期的45%回落至36.17%,今年前5個月,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僅為39.7%,回落至2014年的水準。

部分品牌巨額優惠透支消費需求,近期經銷商庫存壓力有所減緩,但是品牌價值卻受到了不可逆的影響。

記者了解到,自去年12月起,吉利汽車開始主動調整零售商庫存,當月批發銷量同比減少39.3%。到目前公司去庫存已延續半年,這期間公司累計批發銷量同比減少逾15%。據悉,在國六實施區域,基本完成完成國五清庫,全系列產品推出了國六b車型,博越、帝豪、遠景等車型也同步完成了產品升級。

在上述措施背景下,吉利的庫銷比在健康狀態。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所發布的《2019年下半年中國汽車品牌經銷商信心指數研究》顯示,在自主品牌中,紅旗、長城與吉利汽車經銷商信心指數為綠燈。

品牌艱難向上

不是說價格便宜就有市場,結合此前車市數據來看,越便宜的車銷量下滑越厲害。伴隨消費升級、客戶需求變化,現在到了優勝劣汰的時刻。

吉利汽車一直試圖實現品牌向上,產品平均售價不斷提升:2016年以來,吉利8萬以上售價車型銷量比重持續提升,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8萬元以上售價的產品銷量佔比達到80%以上,在一二線城市的銷量也已超過五成。今年上半年,吉利全系車型平均售價達到10.14萬元。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新能源及電氣化車型累計銷量達57,600輛,同比增長301.06%。吉利新能源純電動品牌——幾何,自4月11日發布以來,在渠道與服務方面保持著獨立運營,目前已有渠道175個(含在建),到今年年底將建成300家4S店或直營店。

此外,整車廠還面臨著百年來最大的變革,圍繞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自動駕駛化、共享化,汽車從單純的交通工具正演變成出行載體。

中國汽車製造企業數量遠高於其他成熟市場,正需要通過激烈競爭,誕生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

大型汽車綜合服務企業國機汽車(600336.SH)總經理夏聞迪對《財經》記者表示,在市場規模增長放緩,甚至下滑的局面下,市場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競爭主體的結構分化將會加劇。在產品結構、銷售模式、服務方式等共計多方面的適應消費者新需求作出調整的企業將會在未來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應變跟不上市場的企業將會退出市場。

在車市暗淡的時候,傳統銷售指標作為衡量車企關鍵指標存在失真的時刻,或許借助車企未來戰略布局,管窺未來。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製造商的吉利汽車,所研發的內容越來越多,及承擔的上下產業鏈越來越長。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安聰慧曾對《財經》記者表示,在汽車業轉型階段,誰能做好準備(研發體系、架構平台、製造體系、研發、製造、採購、供應鏈、行銷渠道)能夠有一定的支撐,具備基礎,又能抓住機遇,則在未來的汽車行業才能有好的基礎。

此前,吉利與沃爾沃聯合研發的CMA架構,先於其他自主品牌實現了架構的全球化。平台化技術發展有助於提高零組件通用率,進而建立全球統一的質量標準,實現全球化庫存管理;能夠縮短新車型研發周期及成本;還能夠在不同車型間實現平台共享,延展性得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累計出口量達3.86萬輛,同比增長343.95%。安聰慧表示,對於車企而言必須要國際化、全球化,如果只能本國做,一定沒有未來和出路。為此,吉利將以新能源進入歐洲市場。無論東南亞或歐洲市場,吉利汽車都將全面發展,這將對銷量有很大幫助。

今年5月,在浙江寧波召開的龍灣論壇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強調:“五年以後,中國汽車產業將完全放開,這短短五年時間,這是中國汽車的機遇,也是無情的挑戰;開放合作、包容發展才是汽車工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單打獨鬥不會有未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