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影《老師好》:中國教師的悲情績效

《老師好》淡如清水,緩緩地流進遙遠、質樸、純美的八十年代。

一個如嚴父般苛責、挑剔、甚至專橫的高中班主任老師苗宛秋,伴隨著學生們的青春歲月。

在偏僻的縣城,苗老師的生活塞滿了學生的訴求,這是他的宿命。

1965年高考,品學兼優的苗宛秋,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北京大學中文系。

可惜在那個特殊年代,家庭成分最終沒能讓他邁入北大,隻留下了那張錄取通知書。

歲月還留給他一張陰沉的臉,一副清高的做派,分房、評獎引不起他絲毫的興趣。

他在意什麽呢?

二十年過去了,夢想破滅的苗老師一直在為成全學生的夢想而孜孜以求。

他為貧困地區的學生義務補課,而他更在意的是像自己當年一樣品學兼優的學生安靜。

在這個發誓上北大的女孩子車禍致殘無法應試後,苗老師默默地離開了縣城,甚至連他的高三班畢業典禮也沒有參加。

他的夢想再次化為泡影。

升學率、優秀率是中國教師外部社會認同的KPI。

你的學生有幾個考清華、北大、複旦、交大?晉級、加薪、評職稱都指望這些小冤家的考試表現了。

像苗老師一樣的中國教師,更在意內心深處的KPI。

桃李滿天下,以學生為榮,甚至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學生身上。

師生的感情是另類的親情,中國老師有時難免將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這就是“師父”的由來。

老師的價值何在?

中國老師的職業價值與學生的成績掛鉤,也就是業務“績效”;他們的生命價值與“徒兒們”的成長銜接,這個國家領導人是我的學生,那個商界巨子是我的學生,姑且稱為聲譽“績效”吧。

中國老師在學校面前是員工,在學生面前常常是家長(比如苗老師)。

而老師的自我呢?

當無論業務績效,還是聲譽績效都無法控制的時候,中國老師的內心還能剩下什麽呢?

在離開縣城的火車上,苗老師傷感、無神地望著車窗外,此時他的價值感應該是零,悲情的績效,一生的折磨。

作者簡介:趙剛(Andrew)國際教育知名觀察員,北京城市廣播特聘教育專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