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秋養生須防「秋老虎」 打開看看你能做到哪幾條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沈聽雨 通訊員 張弛

「煩暑鬱未退,涼飆潛已起」,又是一年立秋時。盛夏漸漸褪去,秋涼緩緩而至。立秋節氣的到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民間素有「立秋之日涼風至」的諺語,但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盛夏的餘熱仍未消,氣象依然比較炎熱,會出現「秋老虎」的現象。

入秋以後,氣候逐漸轉涼,同時天高氣爽,空氣乾燥,傳統醫學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秋燥」有溫涼之分,一般認為早秋氣溫尚高,艷陽高照,故表現為溫燥;晚秋氣溫下降,氣象轉涼,為涼燥。無論溫涼,總是以皮膚乾燥、體液缺乏為特徵。

因此 ,秋天養生應以注重防止燥邪對人體的傷害,這樣才能養護好體內的陰氣。而「燥邪」首當犯肺,又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故養肺潤燥是關鍵

那麼,秋季應該如何調養?

一、情志調養

心態平和,少「悲憂」從五行的對應來看,秋季與悲憂的情志相對應。這主要是因為,初秋時節,大自然逐漸出現了肅殺的景象,人容易產生悲憂的情緒,此時應調整好心情,注重收斂神氣、寧神定志,做到內心寧靜。同時,秋季天高雲淡,適當參加一些郊遊或者登山等活動,登高望遠,非常有助於緩解悲憂的情緒。

二、起居調養

調攝重「收」,早睡早起。秋天是「收」的季節,由於夏季陽熱充分得到耗散,到了立秋後陽氣開始收到地下,所以叫「榮平」。秋天天高風勁,使肺氣收斂,因此睡眠應做到「早睡早起」,早起可以「使肺氣清」,早睡既可以「收斂肺氣」,又可以「使志安寧」。《黃帝內經》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冬季天地萬物開始收斂,人也要「收斂」,即養陰。

三、飲食調養

少辛增酸,以潤肺為主。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夏天容易出現胃口、消化變差的情況,再加上暑濕、炎熱和生冷飲食的折磨,人們身體的陰氣和陽氣都多少受到了損傷,立秋後飲食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

中醫認為,辛入肺經,適量的辛味可助肺氣。所以在秋天健康的人可以少量吃些辛味食品,可增強肺氣,剋製肝氣,防止肝氣過盛。另一方面,酸味食品能增加肝臟的功能,所以還要「增酸」,以抵禦過盛肺氣的侵入。根據這一原則,在秋天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薑、蒜、椒等,而要適當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山楂、柚子、葡萄等。

秋季養陰以滋潤為主 ,「燥」是秋季的主氣。在秋季人體往往容易發生咽乾、鼻燥、皮膚乾燥、便秘等秋燥傷津犯肺的癥狀。故此時飲食調養應以清淡、滋潤為宜。應適量多飲開水、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多吃芝麻、糯米、蜂蜜、荸薺、葡萄、蘿蔔、梨、柿、蓮子、百合、菠蘿、香蕉、銀耳等柔潤食物,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晨飲淡鹽水,晚飲蜂蜜水,是補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

秋季可食這些葯膳:

蜂蜜白蘿蔔飲

白蘿蔔400克,洗凈去皮切碎,用潔凈紗布包好榨出汁,每次取60毫升加蜂蜜一匙,調勻吞服,一日三次。連服3-5天。本方對便秘者療效更佳。

杏仁燉雪梨

取甜杏仁15克,去皮打碎,雪梨一個洗凈去皮切片,同放碗內,加冰糖20克,放水適量,置鍋內隔水燉煮30分鐘即可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連服3-5天。

秋季養生小貼士:

一、立秋處暑之時,晝夜溫差大,氣候乾燥,常會出現咽乾唇燥、皮膚乾燥瘙癢、乾咳少痰等「秋燥」的癥狀。這時應多喝水,注重滋陰潤肺,減輕秋燥對人體的傷害。

二、立秋之後由於氣溫多變,也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節。因此,當氣象變化時要注意及時增減衣物。

三、平時要多開窗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在感冒流行時減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

四、平時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於預防感冒。

五、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氣溫較高,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往往有乏力、 食欲不振等脾胃虛弱的臨床表現。初秋時,應通過清熱、利濕、健脾等方法調理脾胃,以排出體內的濕熱之邪,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為冬季養生做好準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