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兆公募天弘基金攪局ETF市場,費率將成最大看點

全文共2342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基金公司布局ETF產品進入白熱化階段,創新產品層出不窮的同時,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公募基金巨頭天弘基金也挺進這一市場。該公司最新上報了一隻跟蹤滬深300指數的寬基ETF。市場人士認為,帶有“互聯網”基因的天弘,能否在這一領域逆襲突圍,也將備受矚目,而天弘基金最有可能的打法便是低費率。

01

天弘基金上報旗下首隻ETF

據證監會審批進度詳情顯示,近期,天弘基金上報了天弘滬深3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天弘滬深300ETF”),最新進度顯示為申請材料已於4月15日被接收。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天弘基金旗下並沒有任何已成立ETF產品。而從證監會公布的最新一期基金募集申請表看,截至4月4日,天弘基金也沒有ETF產品的申報信息。這就意味著,天弘滬深300ETF系天弘基金申報的首隻ETF。

對於選擇在此時申報ETF的原因及後續的規劃,北京商報記者進行採訪,天弘基金方面表示,布局ETF是為了服務更多的渠道和客戶,使公司的產品更具有競爭力。目前寬基先發優勢明顯,但還是存在可以挖掘的市場容量,天弘基金也有自己的運營特點。另外,天弘基金的產品布局是全面的,後續會很快推進其他行業/主題ETF,包括Smart Beta ETF產品的布局。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內部人士坦言,雖然近兩年國內ETF市場發展較快,但ETF規模在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佔比仍然較低,而且遠低於同期海外市場ETF規模佔比,依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隨著近年來資本市場的波動加大,投資者通過配置多種不同風險和收益類型產品來實現穩健收益的需求也在提升。ETF作為被動指數型基金,投資標的明確、交易便捷、費用低廉等特點也使得其工具屬性突出,往往成為部分機構和普通投資者的良好資產配置工具。

滬上一位第三方機構人士認為,從當前公募基金公司的戰略布局來看,各家的發力點有所不同。就天弘基金而言,自成功通過餘額寶這一互聯網產物實現超兆規模後,就把側重點放在了指數基金上。而按照市場規律和既有的經驗來看,包括ETF在內的指數基金未來或將成為公募基金發展的主流趨勢。

02

低費率將成最大看點

不過,對於天弘基金來說,想要入場後成功突圍,佔得ETF市場一席之地挑戰艱巨。以市場上既有的滬深300ETF為例,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同樣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基金共有8隻。

從規模看,截至2018年末,8隻產品規模合計達880.3億元,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最大,達到333億元,華夏滬深300ETF和嘉實滬深300ETF則分別以228.11億元和187.44億元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僅3隻產品的規模就佔到同類型總規模的85.03%。值得一提的是,這3隻ETF均成立於2012年,而此後成立的其他產品中,規模最大的僅有49.55億元,成立於2018年的國壽安保滬深300ETF則僅有5.62億元。

類似的先發優勢也出現在其他寬基ETF中,如成立於2004年的華夏上證50ETF作為最早的跟蹤上證50指數的ETF產品,在已有的6隻產品中,規模佔總量的79.09%。規模最小的產品僅有0.05億元。而最早跟蹤中證500指數的ETF——南方中證500ETF也在11隻產品累計429.49億元的規模中,佔到77.92%。規模最小的產品也只有0.1億元。

對於如何實現突圍,長量基金資深研究員王驊認為,可以通過降低費率,以低成本策略吸引投資者。正如王驊所說,北京商報記者發現,雖然目前天弘基金旗下並沒有ETF產品,但從其管理的被動指數型基金看,費率的確低於市場平均。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4月18日,天弘基金旗下共有22只被動指數型基金(份額分開計算),每一隻產品的管理費和託管費均為0.5%和0.1%。相較之下,全市場被動指數型基金在包含費率普遍較低的ETF產品的情況下,這兩項數據仍為0.63%和0.13%。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ETF的管理費和託管費分別為0.5%和0.1%,甚至會更低。

對於是否會在ETF產品上也使用較低的費率,天弘基金方面表示,費率的設計會從客戶利益角度出發,並設計有競爭力的費率。

一位公募市場部人士強調,機構客戶在跟蹤同樣指數標的的ETF產品面前,往往會選擇費率更低的產品,畢竟對於大額資金來說,更低的費率也就意味著能夠節省更多的成本。近期,也有部分基金公司在發行ETF時,將費率調到相對低位,最低的管理費率更是已達到0.15%。據該市場部人士猜測,天弘基金或許也會採用類似費率。

王驊表示,除降低費率外,另一方面就是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進行細化,目前的滬深300這類寬基指數已經形成了寡頭壟斷的局面,但是以天弘基金一貫的互聯網思維,其產品後續的發展應該也是建立在互聯網應用上的,包括基於直銷或者螞蟻等渠道的定投、養老組合等特定目標投資管理,成立產品的初衷也可能並不局限與搶佔市場份額,也包括建立起產品系列,將產品線細化等。

03

公募ETF競爭轉向產品創新

事實上,在天弘基金入場布局之時,基金公司在ETF方面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在寬基ETF格局難撼動的同時,頭部公募更是把視角轉向ETF的產品創新。

據公開信息顯示,華夏基金申報的兩隻創業板主題的Smart Beta ETF已於4月2日獲批,對應的聯接基金也處於申報待批階段。而同樣作為“老十家”之一的嘉實基金也正趕趟發行嘉實中證銳聯基本面50ETF。據了解,該隻ETF跟蹤的基本面50指數是嘉實基金與美國銳聯公司合作發行的,綜合考慮股息、淨資產、營業收入和現金流共4個基本面指標。而在等待監管批複的ETF產品中,還有部分採用了Smart Beta的策略,如中證消費50ETF、滬深300紅利ETF、中證紅利潛力ETF等。

不同於Smart Beta ETF保持被動跟蹤指數的方式,更加強調主動管理的指數增強型ETF也於近期出現。據證監會審批進度詳情顯示,證監會已於3月1日接收了招商中證500增強ETF和招商滬深300增強ETF的申報材料,並在3月8日發出了補正通知。除招商基金外,國泰基金上報的國泰滬深300增強ETF、國泰中證500增強ETF和國泰上證50增強ETF的申請材料也在3月8日被證監會接收。據悉,指數增強型ETF屬於國內首創的新型ETF產品。

此外,部分基金公司更是將ETF產品的布局擴大到國外。據公開信息顯示,華夏、南方、華安以及易方達四家基金公司於4月12日上報了共4隻跟蹤日本證券市場主流指數的ETF產品,目前申報材料已被接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