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背景提升,不只是一塊名校敲門磚

近年來,留學行業興起了一個熱詞——“背景提升”。

所謂“背景提升”,就是指學生通過參加實習、學術研究、社會實踐等活動提升自己在標準化考試成績之外的一系列“軟實力”,從而增強自己申請國外名校的競爭力。

隨著國外高校申請人數增多、錄取率降低、入學難度加大,“背景提升”被視為錦上添花、雪中送炭,受到不少留學家庭的狂熱追捧。為提升孩子的“背景”,家長們掀起了白熱化的競爭。

另一方面,國內背景提升類機構層出不窮,背景提升項目五花八門、良莠不齊。“背景提升”也遭受了激烈的爭論與批評。拔苗助長、急功近利、注水坑錢……面對種種質疑,背景提升行業未來發展路在何方?

“毒藥”還是“良藥”

撥開“背景提升”行業迷霧

亂象後有怎樣的“真相”?

本文原載於2019年第12期(總第129期)。

記者_汝元昕

編輯_李丹

設計_李陽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的留學事業也正蓬勃發展、向陽而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18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66.21萬人。與2017年度相比較,2018年度出國留學人數增加5.37萬人,增長8.83%。

人數增長之下,競爭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除了硬實力的打造外,近年來,申請者也開始將關注的焦點引申到了“背景提升”領域。

以赴美留學為例,中國目前是美國高等教育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國,2017—2018年度共有超過36萬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學習,在美國全部國際留學生中佔比約為33%。

赴美中國留學生數量的高速增長側面反映了美國各類學校中國申請者人數的增長。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名校招生官的目標是為學校招到多元化的學生群體。因此,美國名校不會過多地招收某一國家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國際留學生輸送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名校無疑也是最難的。

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016年3月一篇名為《中國學生進軍常青藤路漫漫》的文章報導,2015年約有4萬名中國高中生申請美國大學,但只有200人進入常青藤名校。相比之下,美國高中生申請常青藤名校相對容易。例如2015年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國內申請者的錄取比例為9.7%,而海外申請者的錄取率僅為3%。

國外名校入學競爭日趨激烈

提升“軟實力”成為必要

負笈留洋,進入名校深造,是無數學子的夢想。然而隨著名校申請人數逐年增加、錄取率逐年降低、入學競爭日趨激烈,學子們實現國外名校夢的過程也日益艱辛坎坷。留學家庭在申請階段掀起了白熱化競爭。

如何提升孩子的競爭力、將孩子成功地送入名校?這成為了無數家長關切與思考的問題。

許多家長與學生已經意識到,國外學校招生時並不會單一地著眼於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會評判學生兩方面的實力。

一方面是“硬實力”,包括學習成績(GPA)、標準化考試成績(托福、雅思、GRE、GMAT、SAT)等。

另一方面,學校還格外注重學生的“軟實力”,也就是他們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比如領導力、創造力、想象力、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團隊精神、冒險精神、批判性思維、情緒管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而這些能力則具體表現在學生參加過的活動項目中,包括競賽、實習、志願活動、科研課題等。

學校希望看到學生“成就”的證明,從而探明學生的潛力、申請的動機、對申請目標的熱愛程度,並且挖掘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思想與性格特徵,以判斷他是不是學校要找的人。這些都能夠直接體現在學生的申請素材中,包括他們的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簡歷(Curriculum Vitae)和小論文(Essay)。

隨著國外名校錄取條件日趨嚴格苛刻,“硬實力”與“軟實力”之間的天平也越來越不平衡,“硬實力”的權重不斷下降,“軟實力”則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而“軟實力”恰恰是很多中國孩子的軟肋。

在英國、美國等國家,學生從高中階段起就參加了各種各樣的社團與實習活動。相比於中國大多數高中對學生考試成績的一味重視,國外的中學則提供了更加開放多元的環境,給予了學生提升自身“軟實力”的絕佳機會。

不僅如此,國外長期以來存在專門的機構,大多數是公益性質,為學生提供免費或者低收費的活動項目,幫助豐富和鍛煉他們多方面的能力,項目形式豐富多樣。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學校會組織各種專業的夏令營,如科研營之類。不過這些只針對美國公民,部分對持有F簽的學生開放。

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中國學生申請海外高校時,不僅要與國內的同齡人競爭,更是要面對來自國外本土的龐大競爭群體。

為了在國內外的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提升自己的“軟實力”成為了關鍵中的關鍵。強烈的市場需求催生了相應的服務。近幾年來,“背景提升”類機構在中國興起,並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

所謂“背景提升”,就是指通過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和學術實踐等方式提升自己在標準化考試成績之外的一系列軟實力,從而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背景提升”本質上是尋求留學申請中除了紙面考試成績以外區別於其他競爭者、發現和挖掘自身獨特競爭力和價值的過程。

背景提升活動項目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在企業中進行實習,通過實習中的優秀表現得到實習指導老師的推薦信;參加大型公益慈善活動,並獲得相應證書;在學校參加學術研究項目,完成論文,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甚至去非洲做義工,去澳大利亞保護海龜⋯⋯總之,一切能積累經驗、證明自己能力的活動,都可以為提升自己的“背景”助一臂之力。

背景提升行業魚龍混雜

項目選擇切忌隨波逐流

隨著“背景提升”成為留學行業越來越熱門的話題,家長與學生對它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好奇與疑問。

學生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背景提升項目?如何鑒別一個項目是否有價值?

帶著這些問題,《留學》記者採訪了工匠鋪教育創始人孟躍。在採訪過程中,孟躍解答了學生與家長的疑問,並與我們分享了他對於背景提升行業的深入思考與獨到理解。

以升學為目的選擇背景提升項目,首先考慮的便是招生官對學生的需要與要求。孟躍告訴記者:“招生官希望看到與眾不同的學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學生。他們更欣賞有潛力、某方面有突出能力的學生。因此,要盡可能地選擇那些有價值的、排他性的、競爭力大的、稀缺的項目。”背景提升項目一定要能夠突出個人特色、強調自己的亮點、展示自己的獨特之處,這樣才能讓自己在招生官眼中顯得獨一無二、不可替代。

此外,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生,招生官們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本科階段,學校會更加看重學生的體育、藝術、科學等方面的特長,以及他們的領導能力。而在碩士、博士階段,決定是否錄取學生的是教授,而教授的職能是‘科研>教學>服務’,這就導致他們更喜歡具有科研能力和潛力的學生。”孟躍如是說。

由此可見,不同階段的學生,在選擇背景提升項目時,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申請本科學校時,可以選擇彰顯自己藝術才能、體育特長、科學創造力等方面的項目,形式或許更加活潑多樣、豐富多彩。而申請研究生時,則科研項目是最佳選擇,應當以展示自己學術研究能力為重點。

而在選擇背景提升項目時,不得不考慮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孟躍說:“一定要根據個人的能力、興趣愛好等選擇項目。要參加自己喜愛的活動或項目,彰顯自己的優勢。一定要以個人為出發點,努力提高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或是對某個領域的認識。絕對不能盲目地為了參加而參加。”這也是許多家長忽略的地方。

只有當孩子真心地熱愛一件事,他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認真地研究它、完成它,並且為自己取得的成果感到開心與驕傲。在這樣的情況下,背景提升項目才能真正地發揮應有的價值,而不是成為學生的負擔、累贅,或是浪費他的精力與時間。如果強迫孩子參加不感興趣的項目,那麽他在這個過程中只會感到痛苦。即使在申請材料中增添了漂亮的幾筆,這個項目對他未來的專業有多大幫助?是否真的契合他的發展方向?這些都是值得質疑的。

雖然“背景提升”在國外已經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學習模式,但是在國內卻仍是一個新興事物,發展還不夠成熟。當前,國內的背景提升項目還存在著種種問題。孟躍告訴《留學》記者:“中國的背景提升項目的產生是市場行為,而且以量取勝,同類產品複製模仿的速度很快,重數量而不重質量的居多。這導致國內背景提升的項目越來越‘水’。而且在中國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之下,家長與學生更注重結果導向。逐漸產生了為了參加而參加、為了結果而參加的不好的現 象。”

儘管問題仍然存在,但是並不意味著國內的背景提升項目就是毫無價值的。“其實所有活動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能夠給學生帶來進步的。比如在科研背景提升的項目中,學生親身經歷一個項目的完整研究過程,這對於他們閱讀專業論文、查找資料、提煉出自己的想法,進而進行研究、數據分析、結論展示,都有很大的幫助。這一過程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辯證的思維方式、邏輯思考能力、論文寫作能力等。學生在活動中積累了一系列綜合研究能力,這是很寶貴的,能夠幫助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研究中遊刃有余地應對各種問題。值得強調的是,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不要隨波逐流。只要認真參與、積極投入,都一定會有收獲的。”孟躍如是說。

摻水?包裝?功利?

質疑重重,道阻且長

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伴隨著討論與爭議。目前,國內“背景提升”項目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而眾多背景提升機構也是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一些“背景提升”項目給學生與家長留下了“貴”“坑”“摻水”的印象,從而使他們對整個背景提升行業持有懷疑的態度。

而在另一方面,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急切地想要將孩子送入名校,因此為提升孩子的“背景”費盡心思,對各類“背景提升”項目盲目追捧、狂熱迷信,為此不惜一擲千 金。

“背景提升”到底是良藥還是毒藥?它能產生多大的價值?能夠對孩子帶來什麽樣的影響與作用?該如何看待與甄別市面上的眾多“背景提升”項目?

針對當前來自家長與學生的種種質疑,孟躍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有人說,“背景提升”是一個偽概念。一個真正有實力的人,只要如實地將自己的“背景”展現出來就行了,沒有實力的人再怎麽包裝也沒用。孟躍並不同意這樣的觀點。“首先,明確一個概念:‘背景提升’項目並不是所謂的‘包裝’。它是需要學生投入進去的。各種各樣的活動其實都是為了發現孩子的興趣、引導他們、激發潛能,最終使他們進步。任何人都需要平台與媒介來展示自己,比如喬丹打籃球,梅西踢球。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都是強人,但是都需要一個平台來展示自己的能力。”

近年來,出現一些學生簡歷“摻水”,進入國外高校後又被退學的情況發生。如何平衡背景提升活動的目的性與真實性?孟躍就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功利的心理是中國的普遍現象。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優秀,能夠被名校錄取,希望孩子能擁有閃耀的光環。我還是建議孩子要從自身出發,找出並彌補自己的不足,發現並擴大自己的優勢。選擇項目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大學認可的、知名度高的項目,比如丘成桐的競賽、哈佛大學和史丹佛大學的項目、Google的實習等。招生官都知道這類項目的難度與知名度,並且認可它們的真實性。要引導學生腳踏實地的做研究項目,幫助學生匹配適合自己的研究項目。只要學生自己有興趣研究,那麽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積累了經驗和方法,他在能力和學識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收獲,也更加能夠適應未來在國外高校的學習生活。”

有人將“背景提升”活動類比為中高考前的培訓班,並指責其為“速成”“臨時抱佛腳”“一口氣吃不成胖子”。孟躍認為這種看法並不合理。他說:“中高考是應試教育的考試,只要會做題、有分數就行,可以突擊,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而‘背景提升’活動是體現能力、增加能力的活動。參加這一類活動可以從很早就開始規劃,並且持續地進行。而且高質量的活動並不能“刷”出來,如果能力不足,可能面試環節就被pass了。在競賽中得獎、發表高質量的論文、得到有價值的推薦信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但‘摻水’的項目就另當別論了。”

不僅是“敲門磚”

更是寶貴的資源與財富

當前,國內“背景提升”機構眾多,相互之間競爭非常激烈。“背景提升”機構怎樣才能彰顯出自己的特色與競爭力?如何才能在眾多同類機構中脫穎而出?孟躍認為,一定要堅守教育的本質,尊重教育規律,以學生為本。要做有價值的、有意義的、能真正在某方面幫到孩子的項目。

“堅持情懷。注重質量。最終還是靠產品說話的。”孟躍說,“‘背景提升’是一個小的領域,在國內發展時間還不長,難免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一定要以教育者本身出發,去完善產品、提升體驗。不論競爭多麽激烈,最後生存下來的還是那些尊重教育、注重質量的機構。”

儘管“背景提升”行業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總體的大趨勢是越來越好的。畢竟“背景提升”是每個留學的孩子都會需要的。這一類公司會越來越多,產品也會更豐富和細分化。孟躍再次強調,“一定要帶著情懷做這件事。能真正提升孩子能力的活動才是好活動。”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與國外的類似項目相比,中國目前的“背景提升”項目還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之處。家長和學生在選擇項目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選擇真正含金量高、專業匹配度強、孩子感興趣的項目。盡可能多地搜集信息,保證資源的真實性,防止掉入“陷阱”。另一方面,也應當擺正心態,消除急功近利的思維,不可輕信“保錄取”“保結果”的說辭。

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漸進的。“背景提升”也一樣。不能指望孩子通過一個或幾個短期項目就輕鬆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與素質。要想真正提升“軟實力”,一定要提前規劃、製訂科學合理的活動計劃,並且持續性地堅持推進自己的計劃。真正要提升“背景”,一定要付出持續的努力。

大多數人認為,“背景提升”可以為學生的申請材料錦上添花,幫助學生擁有更加耀眼奪目的簡歷,從而助力他們進入名校的大門。而實際上,“背景提升”的意義遠不止於此。“背景提升”並不是簡單的一塊敲門磚,而是學生寶貴的資源與財富。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收獲獨特的體驗,豐富自己的閱歷與見識,增強自己的素質與能力,積累廣泛的人脈資源。這些都會一直伴隨著他們,成為他們成長路上收獲的碩果、無可替代的美好回憶,以及日後解決問題的強大武器。抱著良好的心態去參加“背景提升”項目,得到的收獲將是不可思議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