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場外配資“入侵”原油期貨杠杆率高達百倍

  場外配資“入侵”原油期貨杠杆率高達百倍

  陳齊樂

  3月26日,中國版原油期貨終於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交易首日,原油期貨報收429.9元/桶,漲幅3.34%。其主力合約SC1809成交4.07萬手,交易金額176.4億元。

  原油期貨的上市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巨大關注,亦被部分投資者視作新的掘金之地。

  《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發現,約在原油期貨上市前一周,一些微信招商群中已可見“原油期貨場外配資”字樣的資訊。更重要的是,除高額交易手續費外,場外配資平台還會在操作軟體中增加後台及各類交易模塊,方便代理查詢投資者下單情況並做反單。

  記者多方採訪求證發現,上述操作在外盤期貨交易中已是“公開的秘密”,而國內外盤期貨代理業務主要由原現貨從業人員構成。

  “自清理整頓‘回頭看’工作開始之後,他們從現貨行業轉向了國際期貨。其中部分在原油期貨上市後,再次通過境外期貨公司‘回歸’國內。”業內人士說。

  百倍杠杆

  與傳統現貨招商不同,前述招商人員往往更加突出手續費金額條件,並把返傭時間作為賣點,其招商資訊類似於“國內原油期貨雙邊30元,傭金日返”;同時,他們還不忘強調原油期貨的合法性與正規性。一位招商人士告訴記者,原油期貨是得到證監會備案與監管的正規交易品種。與現貨不同的是,他們做的是“純手續費模式”。“客戶做單全部進入交易所,且每筆交易都可以在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查詢到,”一位招商人士說。

  據該招商人士提供的宣傳材料,投資人通過配資平台可以博取10倍以上的收益:“中原油最小變動部門為0.1元(人民幣)/桶,我們做的是1000桶/手合約,也就意味著每波動一個點就是100元(人民幣),證監會及上海國際能源交易所規定中原油每天的漲跌幅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4%,據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公布中原油的基準價約為416元/桶左右,1000桶合約則為416000元,416000×4%=16640元,中原油每波動一個點位100元,16640÷100=166.4點,也就意味著中原油每天可以波動的單向點位為166.4個點,因為原油期貨可以雙向交易(做多做空),所以中原油每天可獲利太空為332.8個點,就是33280元。由於我們為投資者提供配資服務,交易一手中原油的保證金為3000元人民幣,一名投資者通過我們提供的配資服務,投資3000元的最大利潤為33280元,也就意味著每天可獲取的最大利潤為投資金額的10倍之多。”

  記者注意到,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2018年3月23日公布的原油期貨合約上市掛盤基準價確實將主力合約SC1809定為416元/桶。以此價格計,每手1000桶合約價值確實為416000元。通過配資平台,其交易保證金從29120元(合約價值7%)下降到了3000元,最終杠杆高達138.67倍。

  盈利手法

  根據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2018年3月12日發布的《關於原油期貨上市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首批上線交易的原油期貨合約時間跨度為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7%,漲跌停板幅度為5%。第一個交易日的漲跌停板幅度為基準價的10%。交易成本方面,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收取人民幣20元/手的交易手續費,但對平今倉交易免收交易手續費。

  而對於上述第三方平台來說,其盈利最主要來自向投資人收取的高額交易手續費,此外,第三方平台禁止投資者持倉過夜。

  一位招商人士告訴記者,白天盤14:57分前投資人必須平倉,如過時仍有持倉,系統將自動強平;與之類似,夜盤收盤前3分鐘系統也會自動強平。該配資平台向投資人收取每手200至500元不等的交易手續費。“我們截留80元/手。最終定價權在你們手裡。如果你們向客戶收取200元交易手續費,那麽你們就可以拿到120元。”記者向多位場外配資平台人士詢問,發現收取的交易手續費普遍在200元以上。

  每手200元的交易手續費看似不多,實則在交易過程中“聚沙成塔”,數額驚人。上述招商人士向記者解釋,假設一家居間商月入金量為100萬元,投資人每次下單3成倉,即30萬元。交易一手保證金3000元,即每次下單為100手。投資人日盤夜盤各交易一次,一天操作2次單共計200手,一個月按照22個交易日計算,一個月總交易量為22×200=4400手,投資人每次交易支付的手續費為200至500元/手,則200×4400=880000元,500×4400=2200000元。這也就是說一家居間商一個月客戶總入金100萬元,產生的總手續費在88萬元至220萬元之間。

  除高額交易手續費外,場外配資平台也會在操作軟體中增加後台及各類交易模塊,方便代理查詢投資者下單情況並做反單。南方一家場外配資平台的從業者告訴記者,做原油期貨利潤主要在“跟單”。所謂“跟單”,又名“AB倉”,是指代理在投資者下單的同時下達一個與投資者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指令。由於大部分散戶缺乏投資經驗及必要的設備、技能,其交易指令盈利可能性較低,因此代理在事實上賺取了投資人交易失誤的損失。這種操作在國際期貨交易領域內較為常見。

  現貨轉型?

  記者發現,上述招商資訊主要散見於原有的現貨行業“資源群”及各大門戶網站。事實上,自2016年底清理整頓“回頭看”工作開始以來,上述“資源群”及門戶網站的招商資訊量已日漸凋敝。在這一過程中,諸多項目如走馬燈般過場,見證了現貨行業過去一年多來的“轉行潮”。

  2016年底,首先遭到監管點名的是商品現貨從業者。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出席大連商品交易所第六次會員大會上“告誡”期貨公司,不僅要賺錢有方,還要守土有責,並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拉開了對“違規變相隱蔽”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現貨交易機構的清理整頓。

  隨後三個月間,大量商品現貨從業者紛紛從這一領域轉出。彼時,業內比較認可的轉型方向有三,分別是外盤期貨、互聯網外匯與郵幣卡文交領域。與內盤現貨業務模式類似,外盤期貨與外匯盈利亦主要來自客損;郵幣卡業務則稍有不同,莊家需自行“上票”拉升價格,吸引投資人高位接盤獲利。

  不過,投資者很快發現,上述模式與此前的現貨“收割”方式如出一轍。於是,現貨從業者又紛紛從轉運站出,進入包括直播、手機遊戲、電子商城在內的各個領域,甚至連“新零售”概念也被炒作一把。

  縱觀過去一年多來現貨領域的“轉行”,似乎始終沒有跳脫出原有的盈利模式。“現貨大軍”一直執拗地在各個可能的領域探索與原來業務模式相似的“商機”,而監管一直處於“追趕”他們的狀態。

  對此,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表示,任何成文法法律規定具有滯後性,也沒有一部法律可以預見以後可以發生的全部事實。社會生活在發展,會不斷出現新的領域、新的交易形式,而相應的立法可能跟不上監管的需要,這是社會進步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原現貨行業從業人員被擠出改行從事其他灰色產業,這些產業本質上或多或少都與非法證券交易有關聯,這種情形會在一定時期記憶體在。”

責任編輯:羅思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