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扯淡!今天小米千億美元估值都嫌低

今年3•15剛過,最火的話題莫過於大眾途銳空濾進水、作家六六怒懟京東“售假”,如果不是正值上市前的敏感時期,恐怕雷軍與小米也要出來怒懟一波:市面上出現小米僅有680億美金估值的傳言,明顯太假了!

2018年注定是中國證券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個大年,先是港交所加速上市制度改革,推進同股不同權等上市規則修訂的時間表,再到A股張開雙臂擁抱“獨角獸”、海外退市企業以中國存托憑證(CDR)方式回歸,可以說,兩地的IPO將迎來史無前例的機會,小米、微醫、快手、鬥魚、螞蟻金服、陸金所、寧德時代等“獨角獸”,紛紛進入上市倒計時。

無論是哪家機構推出的“獨角獸”榜單,雷軍創辦的小米均名列前茅,千億美金估值本已板上釘釘,可就在3月初,曾有自媒體以“真實的瓶頸與虛幻的王冠”為題,論述了小米所謂的“估值泡沫”,該文作者認為小米估值僅為500億美元左右,近日市場更冒出來一份“小米Pre-IPO股權轉讓方案”,裡面指明小米當前估值為680億美元。小米估值究竟是多少?一時間,這個問題更令人摸不著頭腦了。

有人說,對小米應該以電器製造業或者商品零售行業的估值,而並非互聯網的估值來看待。筆者認為,上述觀點是對小米的極大誤解,該公司在二級市場上將以千億美元起步,5年翻一翻,這種預判有著強有力的支撐。

別扯淡!今天小米千億美元估值都嫌低

起跑從手機開始

要理解小米,必須先從小米手機看起。

成立於2010年的小米公司,有著強烈的時代背景:蘋果於2007年推出iPhone、谷歌聯合HTC和三星於2008年開發安卓系列智能手機,開啟了智能機的時代,同時3G移動網絡在2009年誕生,於2010年在國內正式鋪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潘多拉魔盒從此開啟。就在小米誕生的那一年,業內普遍有這樣一種看法:手機是個人生活所能擁有的最完美的終端產品。

坊間傳言,雷軍在40歲生日的那天,與幾位朋友在北京中關村喝酒,酒過三巡後,雷軍感慨道:“人推著石頭往山上走,會很累,而且會被山上隨時滾落的石頭給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上山頂,再踢塊石頭下去。”這番言論,後來演化成“飛豬論”,再後來,雷軍也被捧成了懂得“順勢而為”的大家。在那個年代,最肥的豬,莫過於智能手機。

別扯淡!今天小米千億美元估值都嫌低

(小米發展歷程)

2011年8月16日,小米推出了第一部手機。

如果說蘋果的iPhone用科技和體驗征服了用戶,那麽橫空出世的小米,則用“性價比”讓用戶再次尖叫。頭頂iPhone的高售價,腳踢“山寨機”的低品質,一下解決兩個最大痛點,小米手機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電商快速崛起的時代,小米首先將精力放在了線上行銷環節,規避掉傳統管道的費用和鋪設過程,輔以“饑餓行銷”的手段,同時積極培育“粉絲經濟”……這一波操作下來,對傳統手機廠商形成了降維打擊,業內有人總結說,小米用的是戴爾模式的輕資產供應鏈管理,亞馬遜模式的電商管道和基於社會化媒體行銷。

2015年,小米手機以6490萬台的出貨量,力壓華為排在中國市場的第一位。2016年,堅持“性能、發燒、低價”原則的小米,將中國安卓手機的平均售價拉低至215美元。

老子在《道德經》第八章曾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小米自創始以來的打法和路徑,與老子的觀點不謀而合,秉承“順勢而為”的雷軍,也將性價比做到了極致。

2016年,面對出貨量下滑,雷軍帶領小米開始蟄伏:用“新零售”思路鋪設線下管道,拉流量明星月台,讚助當紅的綜藝節目,加大國際化力度搶佔印度市場,傾力打造IoT生態鏈。終於帶領公司在2007年王者歸來,依據IDC數據,2017年前三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達到6180萬部,同比增長71%,出貨量重返全球前五;10月份,小米即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1000億全年銷售目標;2017全年生態鏈企業銷售規模同比增長100%至200億,小米之家門市新開約235家至287家。在2018年小米年會上,公司大膽為小米手機制定了一個無人完成過的目標:10個季度內,國內市場重回第一!

別扯淡!今天小米千億美元估值都嫌低

(2017年前10月小米銷售規模破千億)

有人說小米估值有水分,是因為這種觀點把小米僅看做是一個手機廠商,那麽按照30倍的PE來看,小米充其量值500億美金。更加聰明的投資者會看到,小米手機背後,已衍生出中國互聯網規模最大,同時也是最健康的一個生態鏈。智能硬體為先,互聯網服務和“新零售”相輔相成,小米逐步構建起完整的閉環,甚至稱之為小米style的生活方式也毫不為過。以製造業的眼光看待小米,未免過時。

筆者認為,正如QQ和微信之於騰訊、淘寶之於阿里,手機之於小米同樣是其整個生態體系的硬體基石。硬要從現有的公司中為小米找一個榜樣和參照,最合適的,無疑是全球TMT行業中最矚目的巨頭——蘋果公司。

價值在生態鏈體現

為什麽小米志不在僅僅做一個手機公司,我們用數據說話:2017,小米手機平均單機利潤僅為2美元,不僅遠低於蘋果151美元的水準,同時也遠低於華為(15美元)、OPPO(14美元)等國產安卓手機廠商水準,如果小米沒有背後的龐大生態圈,這樣的利潤率是很危險的。僅憑手機就想擠進“BAT”的行列,無疑是癡人說夢。

別扯淡!今天小米千億美元估值都嫌低

小米與蘋果一樣,都是以硬體為切入口的生態型公司。廣發證券曾用一張環狀圖來示意小米的生態鏈模式:手機作為整個生態的基石,沿不同消費場景進行拓展,從手機周邊進入布局IoT(物聯網),進入家庭智能硬體產品,再延伸至生活耗材,形成小米生態圈。充電寶、耳機、手環、空氣淨化器、平衡車、電鍋、背包、枕頭、旅行箱……你永遠也猜不到,小米的下一槍將開在哪裡。

別扯淡!今天小米千億美元估值都嫌低

小米之所以能在IoT領域中任意拓展,不得不提到雷軍前瞻性地做出了MIUI作業系統(國內最早的Android定製優化系統之一),讓小米手機首先製霸安桌市場。目前,MIUI用戶數量已高達3億,小米手機月活用戶為1.3億,IoT聯網設備用戶為8500萬,整個生態平台被3大系統有效串聯起來,同時小米又積極布局電商(有品)、遊戲(小米互娛)、影視(小米影業)和金融(小米金融)等業務,在各機體具備良好造血能力的情況下,整盤已是活棋。

造血能力良好,這是小米生態強於樂視的最大原因,小米採用生態鏈“投資+孵化”的模式,全盤輸出供應鏈、資金、品牌和管道支持,小米“極致性價比”的邏輯(注意,不是賠錢賺吆喝),從1到N得到了完美複製。

別扯淡!今天小米千億美元估值都嫌低

(2017年小米生態鏈公司銷售額)

截止到2017年7月,小米投資了89家生態鏈企業,其中有16家年銷售過億,至少4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稱為行業獨角獸,兩家公司IPO成功。為什麽說沾上小米鏈條是利好,沾上樂視鏈條是利空,上述案例給出了完美解釋。

雷軍靠手,賈躍亭靠嘴,所謂物聯網的故事,在中國已有了正反兩面很好的對照,而“雷布斯”和“賈布斯”,必將以截然相反的形象,留名史冊。

糾錯能力看“新零售”布局

巴頓將軍說過:“一個人的成功不是看他爬得有多高,而是看他跌到谷底之後能反彈多高。”

2016年小米業績出現下滑之時,公司猛然發現電商流量紅利期已過,當時網絡零售滲透率保持在20%左右,GMV、新增用戶數增速均呈現放緩態勢,線上銷售成本優勢不在。

轉型,果斷轉型。

別扯淡!今天小米千億美元估值都嫌低

(小米全管道布局情況)

當年,小米順勢推出“小米之家”三年千家門市的擴張計劃,線上線下互相引流:線上打造爆款,線下突出購物體驗感和即得性O2O閉環。用最傳統的方式完成翻盤,小米在2017重新抬頭,“新零售”和海外擴張策略功不可沒。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小米之家”門市設計為200-300平米的小型業態,SKU (Stock Keeping Unit)精簡,門市管理標準化,模式高度可複製,這也是小米能夠在兩年內迅速鋪開250家的原因。截至2017年8月底的數據顯示,小米之家累計客流達到1570萬人次,單店月均銷售額達到519萬元,坪效(銷售額÷門市營業面積)為27萬元,是同行平均坪效2.7萬元的十倍,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蘋果的每平米40萬元。

而小米的野心遠不至於此,未來的戰略是在2019年開1000家門市,在中國市場的收入五年內突破700億元。這將是小米未來的重要增長點。

小米的海外擴張可簡單一說:小米手機總共是14個國家的前五大手機廠商,除了是印度第一大手機廠商外,同時還是印度尼西亞第二大、緬甸第二大、俄羅斯第三大、烏克蘭第四大、白俄羅斯第四大、以色列第四大、新加坡第四大的手機廠商。由於美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佔全世界的9%,及利潤的50%,所以小米是否能征服美國,對其至關重要。

從盈利推導估值

都說不談收入利潤的估值是耍流氓,那麽在簡要說完小米生態圈後我們回頭來看看數據。智通財經從所拿到的J.P.Morgan資料顯示,2017年,小米的硬體收入預計為160.66億美元,互聯網收入預計為16.14億美元,總收入約為176.8億美元,EBITDA約為13.88億美元,EBITDA利潤率為8%。

小米目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約為10%,永續增速(PGR)為3.0%,自由現金流折現價值總和接近294億美元,終值折現值約為834.14億美元,扣除債務、少數股東權益,加上現有現金和上市現金收益(約為100億美元)後,小米的股本價值在1240億美元左右。

如果拿騰訊、亞馬遜、阿里巴巴和Facebook作為參照,小米的WACC稍高於均值0.8個百分點,PGR高於均值0.1個百分點。

按照J.P.Morgan的數據分析,小米在IPO時的估值應為1200億美元左右,在IPO後公司估值將達到1400—1800億美元。

換句話說,如果小米上市估值僅僅為1000億美元,那麽保薦券商的工作可以說是不太合格了。

(更多最新最全港股資訊,請點擊下載智通財經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