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頑固不化"的口腔黏膜疾病,老中醫有絕招

導讀:口腔黏膜疾病如「複發性口腔潰瘍,灼口綜合征,口腔扁平苔蘚」等,是一大類病因不明,治療困難,易反覆發作、纏綿難愈的疑難雜症。現將曾老治療口腔黏膜疾病的診治經驗和用藥規律分析、總結如下。

治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妙在「養陰潤燥,酸甘化陰,酸收斂肌」。

據其病機,曾定倫老師在治療該類疾病時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主法,以「五味消毒飲」方加減,加入「瘡家聖葯」連翹,以及清熱解毒兼可化濕之品如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為「銀翹半白湯」,聯合「黃連解毒湯」為主方治療。

方中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辛涼輕散內鬱之火;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苦寒清熱、解毒涼血,氣血兩清在裡之熱毒。合用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清熱解毒,燥濕涼血。兩方合用,清涼辛散,解毒燥濕,涼血清熱,內徹上炎之濕毒,使濕毒清,內熱徹,故病可痊。

同時,針對口腔黏膜疾病「陰虛」的病機,曾定倫老師在上方基礎上加入「養陰潤燥,酸甘化陰,酸收斂肌」之藥物。

養陰潤燥,如生地黃、玄參;酸甘化陰,酸收斂肌,如烏梅、五味子、訶子。養陰與酸甘化陰相合,津液生而黏膜得濡潤,酸收則「瘍愈腫消」,對於這類黏膜潰瘍損傷的疾病,使用酸收的藥物有助於炎性滲出的減少和潰瘍(損傷面)的癒合。

取類比象是中醫理論的一種建構方法

該方法在探究藥物作用和療效機制的應用中認為葯以其類,同形相趨,同氣相求,故有「皮以治皮,節以治骨,核以治丸,子能明目」,以及蔓藤舒筋脈、枝條達四肢等說法。

口腔黏膜均為人體之外候,為皮膚之延伸薄弱之地,口腔黏膜炎症與皮膚疾病病機相關,故曾師在臨床治療口腔黏膜炎及潰瘍時多採用皮類中藥,如白鮮皮、地骨皮、牡丹皮、苦參等,此為其治療該病的一大特色,該類中藥均有解毒化濕、生肌止癢、斂瘡生肌之效。

好生相勸~~

減少或杜絕辛辣、滾燙飲食,

增加綠色蔬菜及水果攝入量,

保持大便通暢……

——節選《曾定倫雜病學術經驗集萃》

曾定倫,家學淵博,師從名家,

其父曾漢昌早年跟隨名醫曾雪樵學醫,

曾花費精力著《溫病條辨歌括》一書,

時人爭相傳抄,影響廣泛。

曾老師80年代創立新說治中風,

並專註內科雜病,強調辨證,

方劑運用靈活。

部分目錄

此書有大量詳盡的真實醫案的記載、總結和追訪,突出其療效顯著,見解獨到,發人深思。啟人醫緒的學術思想,臨床思路,思辨方法和臨床經驗,對廣大中醫藥院校學生和臨床中醫藥人員提高中醫素養。

(掃碼可下單哦)

購買可點擊「閱讀原文」或掃碼

END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曾定倫雜兵學術經驗集萃》,圖片源於網路,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

投稿及顧問郵箱[email protected]

覺得不錯請點贊!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