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火鍋燒烤加辣椒,口腔黏膜好不了——此時該清熱化濕、斂陰潤燥了!

悅讀中醫

隻做中醫精品閱讀

小編

導讀

口腔黏膜疾病如「複發性口腔潰瘍、灼口綜合征、口腔扁平苔蘚」等,是一大類病因不明,治療困難,易反覆發作、纏綿難愈的疑難雜症。據小編觀察,此類疾病在生活中著實為數不少,而且嗜食辛辣、熱燙的火鍋、燒烤人群更為高發。

本文作者跟重慶名醫曾定倫老師臨證抄方時發現,許多罹患口腔疾病而輾轉求醫的患者在老師的診治下病情好轉,癥狀改善,甚至痊癒。在今天的文章裡,作者就將曾定倫老師治療口腔黏膜疾病的診治經驗和用藥規律分析、總結如下——

《難經》中有消化道「七沖門」之說,而口腔佔其三,「口唇為扉門,牙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辛辣入口,化火傷陰,燙物入喉,如火炭內灼。飲食入口,胃腸如市,辛辣飲食損傷腸胃功能,脾失運化,胃失傳輸,腸道受盛化物之功失常,導致濕熱內生。濕熱化火,火毒內灼,耗散陰津,黏膜失於濡養且受濕熱內火之熏灼而成本病,特別是對於病情遷延、長期反覆發作的患者,病程日久,濕熱內盛,難免不傷津耗液,故曾老師在治療口腔黏膜炎性疾病時據其病因,多以「陰虛濕熱」立論。

濕性黏滯,濕與熱合,如油入面,纏綿難愈,且清熱燥濕、辛香化濕、淡滲利濕之品均有更加耗散陰津之慮,滋養陰精之藥物又性味獃滯,有助濕礙胃之嫌,故治療本病有易反覆且療效緩慢的特點。

據其病機,曾定倫老師在治療該類疾病時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主法,以「五味消毒飲」方加減,加入「瘡家聖葯」連翹,以及清熱解毒兼可化濕之品如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為「銀翹半白湯」,聯合「黃連解毒湯」為主方治療。方中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辛涼輕散內鬱之火;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苦寒清熱、解毒涼血,氣血兩清在裡之熱毒。合用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清熱解毒,燥濕涼血。兩方合用,清涼辛散,解毒燥濕,涼血清熱,內徹上炎之濕毒,使濕毒清,內熱徹,故病可痊。

同時,針對口腔黏膜疾病「陰虛」的病機,曾定倫老師在上方基礎上加入「養陰潤燥,酸甘化陰,酸收斂肌」之藥物。養陰潤燥,如生地黃、玄參;酸甘化陰,酸收斂肌,如烏梅、五味子、訶子。養陰與酸甘化陰相合,津液生而黏膜得濡潤,酸收則「瘍愈腫消」,對於這類黏膜潰瘍損傷的疾病,使用酸收的藥物有助於炎性滲出的減少和潰瘍(損傷面)的癒合。

驗案例析

周某,男,43歲,2012年8月31日初診。患者平素大量抽煙飲酒,熬夜或進食火鍋後則發生口腔灼痛,甚則潰瘍,疼痛難忍,反覆發作,痛苦不堪。刻下因4天前聚餐吃火鍋後口腔灼痛,口頰黏膜見米粒大小潰瘍數枚,周邊黏膜紅腫,表面附有黃白苔,眠差夢多,二便調,舌紅,苔黃白相兼,脈滑。

辨證:濕熱內蘊,火毒內盛。

治法:清熱化濕,解毒瀉火。

方葯:金銀花15g,連翹20g,蒲公英30g,野菊花15g,黃連6g,黃芩12g,牡丹皮15g,梔子6g,玄參20g,生地黃15g,麥冬15g,赤芍20g,苦參20g,白鮮皮20g,土茯苓20g,土貝母15g,烏梅10g,薏苡仁30g,白茅根30g,半枝蓮20g,白花蛇舌草20g。4劑,水煎服,每日l劑。

並告之煙酒、辛辣飲食為其病反覆發作之根源,叮囑其戒煙限酒,清淡飲食,按時服藥,可得病痊,防止複發。

二診,服藥1劑後大便先稀溏,繼續服用大便正常,4劑服完,口腔灼痛明顯緩解,潰瘍基本癒合,口乾稍苦,舌紅少苔,脈弦。

按:服藥便溏,為濕熱之邪從大便而出,《溫熱論》雲:「濕溫病,大便溏為邪未盡,必大便硬,糞燥為無濕耶。」故葯後則大便正常。4劑服完,口腔灼痛明顯緩解,潰瘍基本癒合,為內蘊之濕熱火毒內清外徹之象,口乾稍苦,舌紅少苔,為餘熱未盡,濕去熱孤,陰津內傷之徵象。予上方去黃連解毒湯諸葯之苦寒,加入玉女煎,繼續清熱解毒,佐以養陰,而獲全效。

治法:清熱解毒,瀉火養陰。

方葯:金銀花15g,連翹20g,蒲公英30g,野菊花15g,半枝蓮20g,白花蛇舌草20g,玄參20g,生地黃15g,麥冬15g,川牛膝30g,赤芍20g,苦參20g,白鮮皮20g,土茯苓20g,桑白皮15g,烏梅10g,薏苡仁30g,白茅根30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後漢書·郭玉傳》雲:「醫之為言,意也。」《舊唐書·許胤宗傳》也載:「醫者意也,在人思慮。」強調行醫治病,貴在思考,而傳承名醫思想,總結老師經驗又何嘗不是如此。曾老師看似平凡的方劑中蘊含有對疾病紛繁複雜病機的深刻認識和精妙、靈動的診療用藥思想,仔細研讀,分析之,對提高中醫素養與臨床療效是大有裨益的。

溫馨提示

該病根本病因為辛辣、滾燙飲食及不規律的生活習慣,所以,除藥物調理之外,還應減少或杜絕辛辣、滾燙飲食,增加綠色蔬菜及水果攝入量,保持大便通暢,調整生活習慣及節律。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