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一種品格,所有孩子天生都有,卻被無數爸媽弄丟了

一張破舊五毛錢紙幣上了熱榜。

兩位小男孩在廣場玩耍時,撿了一張五毛錢紙幣,爸爸媽媽老師經常教育他們,要做好事和拾金不昧呢。兩孩子在家長的鼓勵下,興奮地把那張破舊的五毛錢紙幣交給了警察叔叔。善良的警察叔叔看到小朋友興奮的小臉蛋,按照嚴肅的流程進行了登記,一旁的家長看了很是感激。這是對小朋友做好事行為最棒的鼓勵!

其實,無數小朋友天生都有向善的心理驅動,但有沒有成為良好品格的好孩子,常常取決於身邊是否有人鼓勵。

?所有孩子天生都有的品格

善良。哈佛行為科學家David Rand曾經做過一項行為實驗,結果發現,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善意的,非善意的自私行為,一般是經過瞬間思考或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後。

在年幼孩子身上,善意的第一反應更為頻繁和常見。例如,一個小嬰兒如果被媽媽抱在路上,看見一個老人摔斷腿在號哭,寶寶很快也開始哭鬧,這反映了小嬰兒天生的憐憫反應。義大利科學家曾經在猴子身上發現了相似的情況,當猴子看見身旁有人扶起了摔倒的人,它們大腦模擬屬性的神經元會被激活,它們在腦海裡已經開始了模仿行為。


我想起了兒子1歲多時,有一次我帶他到公園玩。這時有一對年輕人從我們身邊走過,隨手就把手上擦過鼻涕的紙巾丟在了地上。兒子看見了,大聲咿咿呀呀地朝路過的那對哥哥姐姐大叫,我知道他是想讓別人停下來。看到哥哥姐姐頭也沒回,他徑直朝那團紙巾跑過去,把紙巾撿了起來。我下意識地想張嘴大叫,讓他停下來,因為擦過鼻涕的紙巾很臟,但孩子的本意值得讚揚。因為我平時總教他,「路上的小花小草很美,不能隨便丟垃圾弄髒它們」。最後我忍住了,沒阻止。抓著紙巾,孩子接著走向了不遠處的垃圾桶。

我帶他到附近的洗手間洗手時,一邊洗一邊對他說:「你真是一個善良的好孩子,別人紙巾亂丟,你幫忙撿起來了。下次,你可以套一個塑膠袋再撿。因為做好事,也要保護好自己……」

有人說,小朋友的心靈純潔如白紙,他們對身旁的人的行為模仿,繼而形成自己的行為,也因此在原本潔白無暇的腦海中留下一些或美好或自私的行為。所以,每天陪伴孩子們的家長的行為與做法很重要。

?父母如何做,才不會把孩子的善良弄丟了?

從小鼓勵孩子的善良行為,並且從行為上努力支持孩子。


有一位5歲的小女孩,名字叫Katherine Commale。有一天,她在家裡看電視,知道非洲很多小朋友因為沒有蚊帳,被蚊子叮咬感染傳染病而失去生命。一頂普通的蚊帳很便宜啊,非洲的小朋友竟然支付不起。她想,「如果我不吃甜點,就能幫助很多非洲那些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小朋友,讓他們遠離傷害。」第二天,老師打電話給孩子的媽媽,說小女孩沒有交學校的甜點費用,媽媽才知道了女兒的決定。這位媽媽乾脆領著女兒去買了一頂蚊帳,通過慈善組織寄到了非洲……因為媽媽的鼓勵,小女孩甚至發動了更多的小朋友與自己一起捐蚊帳。

相反,當父母選擇漠視孩子的善良行為,甚至質疑或不經意地不支持,孩子心靈中如金子般的善良,就會慢慢消磨殆盡,剩下的只有人性的自私。


有一條魚,從農民自行車上的水桶裡跳了出來。為了活命,魚拚命地在乾旱的路上跳,跳了很久,也沒找到有水的地方,它跳躍的步伐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了下來。有一位小男孩,不知什麼時候注意到了這條努力跳躍的魚,他從書包裡掏出錢,跑進路邊的小店裡買了兩瓶礦泉水和一個塑膠袋,然後把塑膠袋掛在一棵小樹上,接著把兩瓶礦泉水倒了進去,最後奮力地朝那條魚跑過去。當他把那條魚抓住放進了水裡,他舒了一口氣,就像拯救了一個大生命般神聖。他小心翼翼地拎著塑膠袋和在裡面快樂吐泡的魚帶回家,一進門就放進了水盆裡,接著興奮地跟爸爸說:「我要把這條魚養大。」


爸爸皺了皺眉頭,說「你太蠢,哪有人養草魚的?」小男孩很困惑。做飯時,爸爸順便把魚煮了,做成紅燒魚。看到爸爸煮魚時,小男孩雖然還有困惑,可是他卻不知道困惑在哪裡。吃著魚的時候,孩子的困惑沒了,因為魚很好吃,瞬間覺得自己養魚的想法太愚蠢。「或許爸爸是對的。」孩子這樣想著,他內心某些東西熄滅了……

兒童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經說過,一個人一生的人格,是在幼兒期形成的。身邊有善良的人,孩子的人格容易向善;身邊有自私的人,孩子的人格容易向惡。父母們從孩子年幼時,除了一步步地幫孩子建立正確的道德規範,例如偷、騙、惡、毒……是一定要遠離的,誠實、善良、正直等好品格要成為孩子內心的道德旗幟。

就像竹子的生長一樣,竹筍初生的前4年,才長了幾厘米,4年後,竹筍以每天30cm瘋狂拔高。孩子的品格培養也是同樣的道理,小時候努力地做好行為、做好事,可能看不到明顯的好處,但時間長了,你會驚訝他們不僅已經成長為一個品格良好的孩子,他們內心的幸福感也如竹筍般,越年長,幸福感越大。

所以說,孩子幼年時,善良是一種本性;長大後,善良是一種選擇;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把善良變成一種習慣。

關鍵字:品格培養、行為引導、親子育兒、幼兒心理、早期教育


幼兒說,(親子)心理顧問師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有趣、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