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性格溫順的孩子,就一定會受欺負嗎?別給孩子心理暗示

1、

因為工作的關係,經常會有一些家長把他們在育兒過程中的困惑私信給我。最近問題問得最多的,是關於孩子性格內向,擔心被欺負的問題。

比如,一個媽媽說,

他們家4歲半的小男孩,特別溫柔善良,聽不得結局不好的故事。總要讓你把故事的結局改得非常完美才行。


比如給他講狐狸和烏鴉的故事,如果說正常的結局,狐狸把烏鴉的肉騙到了嘴裡,他就很不喜歡,非要把結局改了。要改成「狐狸覺得這樣欺騙烏鴉很不好,自己出去找吃的,也找到了一塊肉,送給了烏鴉。」

所以,這位媽媽擔心孩子的性格太「軟」,到了幼兒園、小學會被別人欺負。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全職媽媽,說她家2歲多的孩子,在家活潑淘氣,可是一到外面,無論是在小區樓下還是在遊樂場,他就變的彬彬有禮,靦腆可愛,甚至是有些軟弱無能。

別的小朋友推他,哪怕把他推倒他都不哭不生氣,他手裡的玩具被搶了也無所謂,自己又重新找別的去玩兒。

孩子這種不爭不搶的性格,開始媽媽覺得挺好,但又擔心孩子上幼兒園了,會被小朋友欺負。更擔心,孩子被欺負了也不懂反抗。

2、

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很感慨。

感慨現在不僅是家長不容易做,孩子也不容易做。

淘氣一點,爸爸媽媽擔心我變成惹人討厭的熊孩子。乖一點,爸爸媽媽又擔心我性格軟弱,在外會受欺負。

當然保證孩子健康安全地成長,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而且看得出,以上兩位媽媽都是責任心很強,並對孩子非常耐心有愛的好媽媽。

因為從她們孩子的身上就能夠看到,媽媽們都把孩子教得很好,很善良。他們情感細膩、富有愛心、還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

在4歲半孩子的眼睛裡,世界還是很純真善良美好的,所以孩子既願意相信烏鴉看到肚子餓的咕咕叫的狐狸,會同情它,把肉給它吃。也會相信,狐狸騙來了烏鴉的肉,想起它窩裡還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烏鴉時,會良心發現,把肉還給烏鴉。

這是4歲半孩子在認知發展過程中應該有的反應,相反如果孩子認為狐狸騙了烏鴉的肉,應該拿槍把烏鴉打死,可能就要多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了。

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父母可以慢慢告訴孩子,生活也會有陰暗面,烏鴉被狐狸騙走了到嘴的晚餐,心裡很是後悔,但它也學到了寶貴的一課,就是不要隨便相信那些動機不良的人。

對於那些準備或正在傷害自己的人,要勇敢地說「不」,並積極地尋找解決辦法。特別是當孩子在學校遭遇欺凌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讓老師和家長知道。

3、

父母越是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就越會在心理上有意無意地給孩子一種暗示。

這種暗示無非造成兩個結果,一是鼓勵孩子不要等別人欺負自己,要先動手欺負別人。二是不要主動去結交朋友,因為你不知道他會不會欺負你。很顯然這兩種結果都不算好。

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先天和後天兩個因素。所以性格不存在好壞,無論內向還是外向,每一種性格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像上文的第二個媽媽說的,她家孩子不爭不搶的性格彷彿天生,父母要做的就是不必過分擔心。

孩子不爭不搶的性格和被欺負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相反這還會成為孩子的一種保護色。

人類作為高等生物,經過幾千幾萬年的進化才有了「恐懼」這種情緒,這種情緒看似消極,實則卻可以保護人類遠離那些足以致命的傷害。

在家活潑在外溫順,一來說明孩子有分寸感,懂得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二來,不主動惹麻煩的他到了幼兒園,也會受到老師的喜歡。一般而言,被老師喜歡,有老師撐腰的孩子,是幼兒園最少被欺負的孩子。

再退一步講,就算老師沒有特別關注到這樣的孩子,以他的性格也能避免被欺負的可能性,孩子些容易受欺負,多半是那些蠻橫的小朋友覺得欺侮他有樂趣,才會不斷地撩對方。

最後,如果爸爸媽媽實在擔心孩子被欺負,可以教寶寶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比如,用語言尋求大人幫助,告訴寶寶每個人的身體界限,帶寶寶多鍛煉身體,因為身體強壯的寶寶,欺負他們所付出的代價就會更大。


PS:這是2019年發布的第56篇原創推送,

作者介紹:陳妍,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電影愛好者,專註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兒童心理。新書《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全網同步上市中。微信公眾號:陳妍媽媽(ID:chenyanmama0514)歡迎關注,討論育兒話題!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