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趙桂麗:關節痛?小心甲狀腺疾病在作怪!

一說起關節痛,大家最先想到去哪個科室就診?風濕科?骨科?反正不會想到和甲狀腺扯上什麼關係。但是,在風濕科門診,但凡遇到有關節痛、肌肉痛、肌無力的病人,醫生都會建議進行甲狀腺檢查。

許多甲減患者(約30%~80%)在病程中都可能會出現神經肌肉和關節骨骼癥狀,如關節和肌肉疼痛、僵硬、無力等,癥狀取決於甲減的嚴重程度。隨著甲減的控制,這些癥狀也會逐漸好轉。

此外,15%~30%的患者可能出現「腕管綜合征」

註:腕管綜合征就是指控制大拇指、食指、中指和部分無名指的「正中神經」,在穿過手腕處的腕管結構時遭受到壓迫,會導致手指麻木、疼痛等癥狀。

早期手指會時不時出現麻木刺痛感,夜間比較明顯;早期則會出現持續性的疼痛麻木,扣扣子、拿杯子等細微動作出現障礙,麻木、疼痛還可能會延伸至手肘或肩膀;後期會出現大拇指肌肉萎縮、伸展困難,手部感覺喪失。

還有一些較為少見的情況,甲減患者會合併發生甲減性肌病,表現為近端肌無力(近端肌肉主要指大腿及上臂的肌肉)伴肌酶升高(肌酶水準可以通過抽血化驗)。

甲亢與關節、肌肉疾病

甲亢可以導致骨質疏鬆,並容易發生骨折,這是甲亢病人出現肢體疼痛的一個常見原因。骨質疏鬆在「醫源性甲亢」中尤為常見。

註:「醫源性甲亢」是指某些藥物或檢查導致的甲亢,比如治療心律失常的胺碘酮、增強CT中使用的含碘造影劑,都有可能引起甲亢。

同甲減一樣,甲亢也會造成近端肌無力,較甲減患者常見。不過,肌無力癥狀可以在甲亢糾正後迅速緩解。

甲亢患者還易出現粘連性肩關節炎,常以肩關節無法活動為首發表現。

甲亢藥物與關節、肌肉疾病

治療甲狀腺疾病的藥物也可能引起關節肌肉的癥狀。

如治療甲亢常用的丙硫氧嘧啶,可誘導產生「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主要表現為發熱、肌肉關節疼痛,還可能導致肺和腎臟損害。該葯還可能引起肌肉損傷,表現為四肢的肌肉酸痛,伴隨肌酶升高。

另一種治療甲亢的藥物甲巰咪啶,也可能引起關節痛,通常是暫時性的,不需要停葯也能夠好轉。但如果在服藥期間出現關節肌肉疼痛伴發熱、血尿、咯血等,就需要及時就診了。

結語

人體是一套複雜的系統,很多疾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如果出現了關節和肌肉的酸痛、無力,除了考慮一般的風濕科疾病,還要警惕是不是因為甲狀腺疾病引起的,要多留個心眼查一查甲狀腺功能。

如果甲亢、甲減病人出現了關節、肌肉酸痛,也要警惕是不是合併發生了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要及早找風濕科醫生瞧一瞧。

趙桂麗:主治醫師

醫生簡介:北京首大頭頸甲狀腺多學科(MDT)會診主任,從事甲狀腺疾病工作三十餘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在頸部腫瘤、甲狀腺腫瘤、甲狀腺功能的治療以及甲狀腺疑難病、術後複發等甲狀腺疾病的基礎研究領域具有獨到建樹,深受到患者的好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