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鴻恩|孕婦慎用藥」如何用之得當?肉桂、乾薑、附子保胎案例三則

文中肉桂、乾薑、附子保胎案例三則,結合作者蒲志孝、蒲永文先生的用藥體會,相信對你臨床治療此類疾病有諸多啟發

肉桂、乾薑、附子保胎舉隅

肉桂、乾薑、附子習慣被列為孕婦慎用藥。但在臨床中,用之得當,不但不傷胎,不引起流產,反而起到安胎、助長胎兒發育的作用。茲舉數例如下:

—1—

陽虛中寒、逐寒安胎

劉某,女,28歲。1971年春,因患腎炎來診。自述浮腫,腹脹嘔吐,身倦怠、不思食已10餘日,診其脈微弱欲絕,望其面色蒼白微浮,舌苔白滑、舌質淡白,一派中虛寒盛之象。

又因其停經40餘日,雖無脈象可憑,但亦不應將妊娠排除於外。先用香砂六君子湯溫中止嘔,服後竟無寸效。由此考慮到中陽式微,非離照當空,豈能驅除陰霾,用加味附子理中湯:

處方

附子6克 乾薑6克

黨參10克 茯苓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焦三仙各30克

1劑後,嘔吐減大半,自覺精神略有好轉,從病者反應似乎病重葯輕,乃加大乾薑、附子至各10克,又加入肉桂10克。服藥後病人嘔吐全止,腫脹消除大半,精神轉佳。

服2劑後病人停葯3天,上述諸症複發,又服上方,前後1個月,服10餘劑,諸症俱除,面色紅潤,脈現滑象,而腹中亦似有動感。前後服乾薑、附片均超過300克。不但不傷胎,病者自己感覺服藥後胎動似乎較不服藥更活躍一些。

—2—

葯誤傷陽、回陽保胎

魏某,女,27歲,1976年3月來診。孕已7個月,1個月前發寒熱,

某醫以荊防柴芩發之,寒熱間歇1日,葯停即發。又以上述葯發之,寒熱反加。

改求他醫,以為春溫,改用金銀花、連翹、黃芩、僵蠶、香豉等葯辛涼發表亦不效,有雲營衛不和以桂枝湯治,有雲中氣不足以小建中湯治,前後更醫四人,延時20餘天,而寒熱加劇,反增大便秘結,遂用脾約丸潤而下之,葯後病者寒熱更增,寒時面色、口唇皆青黑,雖重被不暖;

熱時如在蒸籠之中,渾身大汗,滿臉通紅,每日發作3次,且大便頻頻欲解,至圊則無,每天至圊10餘次。

診時病者發熱剛過,自訴每次先寒後熱,寒冷時如在冰雪之中,甚則牙關、全身皆顫抖不能自持,前後10餘分鐘或20分鐘,寒過則發熱,如在蒸籠之中,轟然發熱,隨之虛汗全身,衣被盡濕,已4天。

自覺倦怠至極,挪動手足皆覺吃力。腰及小腹墜脹,無力起坐,只想平臥,又惡風。覺風寒徹骨,每日雖發熱,而兩足始終冰冷。

診其脈象沉而小,幸尺部尚有,望其臉色嫩紅,舌苔白而厚膩,舌尖略紅,小便頻而少,有時僅數點而已。顯系過用苦寒發散、清下時近1月,其陽受損有虛脫之勢,考慮陰液、真陽兩傷,又懷孕已8個月,擬用氣陰兩固,並加附子以固將脫之陽氣。

藥用:

處方

黃芪30克 黨參30克

五味15克 麥冬15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熟附子5克 肉蓯蓉15克

黃芩5克 菟絲子15克

二診:寒熱稍減,思食但量極少,精神轉佳,但兩腳仍冷如冰,汗仍多。上方減黃芩,熟附子增至10克,葯後寒熱每日發作僅1次,較以前輕微,時間亦縮短,腳仍冷,舌苔轉微黃。

繼服上方至第3劑,寒熱止,虛汗收,兩腳轉暖亦不畏風,飲食大增,膩苔退至舌根部。上方將熟附子減至5克又服2劑,自覺康復,調養半月後參加工作,1976年4月下旬順產一男嬰。

—3—

氣虛夾濕、祛濕安胎

彭某,女,27歲。1990年6月來診。自述懷孕已6個月,近幾天下午胃中燒灼作痛,小腹墜脹,晚上不敢進食,進食則脹滿不能入睡,大便秘結,兩腿酸軟無力。

診其脈象虛大,重按即無,舌中心白而厚膩,診為氣虛下墜,濕阻下焦。用補中益氣湯升舉,使氣機一暢則胃中燒灼、小腹墜脹自然一齊消退。

藥用:

處方

升麻10克 黨參25克

黃芪25克 當歸10克

白芍15克 白朮15克

茯苓10克 焦三仙各30克

陳皮10克

連進2劑,葯後病者謂上午腹部脹痛輕微好轉,下午脹痛如故。見其舌苔厚膩有增加趨勢,看來僅用升舉不能化小腹之寒濕,非用辛熱之薑、桂、附方可收功。

在上方中加肉桂5克,乾薑5克,附子5克,慮及盛夏酷暑又恐化熱太過,少佐黃連5克以製其燥,連進2劑,病人謂服藥後,燒痛、下墜好轉十分之八九,大便轉暢。但停葯2天后又有反覆,遂將肉桂、乾薑、附子、黃連皆減至3克,連服20餘劑,病情基本穩定。

—4—

體會

上述三種情況,是我們用薑、桂、附保胎的典型病例。至於在某一階段偶用一兩次薑、桂、附則因不典型,故不在此列。我們的體會是:

1、凡屬陽虛寒盛而危及胎元者,用薑、桂、附不但不傷胎而且有助於胎兒的發育,如久雨之天,陰霾過盛,則草木不長,一旦離照當空則萬物欣欣向榮。

2、孕期過用苦寒損及胎元者,用參芪雖然補氣助胎,如用春日之陽,欲化嚴冬之冰,但畢竟病重葯輕,非用大辛大熱之薑、桂、附不足以逐其寒,回其陽。

3、在盛夏酷暑用薑、桂、附時,宜稍用黃芩、黃連兼製其性,這是因時製宜。

在臨床中,我們使用薑、桂、附助胎、保胎的病例不少,無一例僨事者。可見妊娠期間只要薑、桂、附用之得當,無傷胎之弊。薑、桂、附實為救實寒傷胎之要葯。

早在《金匱要略》的婦女妊娠病脈證並治篇中有:「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

又有「婦人妊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藏」;

再有「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蔘半夏丸主之」等條文。

而後人將其引為禁用藥或慎用藥,殊屬欠妥,我們認為應該糾正這種偏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