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用淡竹茹湯治療一例癌症患者易汗多汗的經驗介紹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淡竹茹湯最初出自《千金方》,是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甘麥大棗湯的一張衍生方,後經宋代陳言再次發展,遂成為一張治療婦人臟躁,產後抑鬱的經典名方。

淡竹茹湯具有養心安神,清心除煩之功效。主治心虛煩悶,頭疼短氣,內熱不解,心中悶亂,及產後心虛驚悸,煩悶欲絕。臟躁,悲傷不止。

甘麥大棗湯僅三味葯:甘草3兩,小麥1升,大棗10個(掰碎),此方本為治療婦女臟躁,悲傷欲哭的一張方子,是中醫安神劑中的一張名方。湯頭歌訣中是這樣說的:「《金匱》甘麥大棗湯,婦人臟躁喜悲傷,精神恍惚常欲哭,養心安神效力彰。」

甘麥大棗湯具有養心安神,和中緩急之功效。主治臟躁。症見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甚則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淡紅苔少,脈細微數。現代臨床常用於治療癔病、更年期綜合征、神經衰弱、小兒夜啼等屬心陰不足,肝氣失和者。

淡竹茹湯是在甘麥大棗湯的基礎上加味竹茹和麥冬而成,陳言的淡竹茹湯則更在此基礎上加味了法半夏。中醫婦科名著《經效產寶》中,則是將甘麥大棗湯去大棗,加乾葛、麥冬、淡竹茹、生石膏等。用於治療婦女產後虛煩、頭痛、氣短欲死,心亂不解等。

本方在歷史上主要是用來治療婦女產後抑鬱的,筆者此前也曾撰文介紹過。但是最近筆者用本方加味浮小麥治療一例三陰乳腺癌患者的汗出無度,也有很好的療效。

該患者無其他明顯癥狀,就是很容易出汗,一出就是一身汗。情緒一緊張即汗出不止,後來甚至到了只要一想起要出汗,就立即會出一身大汗的程度。筆者之前試過多種治療出汗的常用方,無效。

後來有一次聽該患者說,她只要一想到要出汗,就馬上一身汗。筆者感到該患者的治療,還是應該以安神為主,止汗為輔,所以給她開出了淡竹茹東加有止汗作用的浮小麥。方如下:

麥冬15g,小麥30g,浮小麥30g,炙甘草10g,黨參15g,茯苓15g,法半夏10g,淡竹茹10g,生薑7片。

因為該患者正好要外出旅遊,煎藥不方便,所以囑該患者當天立即拿葯,煎了服用。另囑該患者外出旅遊時,帶點甘草、小麥和大棗在身上,用沸騰的開水燜泡後當茶飲。

該患者當天即買葯服用,一劑下去,立即見效,二劑下去,止汗成功。這個小經驗供大家參考一下。

按照中醫的理論,淡竹茹湯的主要治證為臟陰不足,心虛不養,神不守舍所致,該證治宜養心安神。

本方中小麥味甘寒,養心益腎,除煩止渴安神,麥冬甘寒以養津增液,兩者相合,可清心除煩。再以甘草和中緩急,補益心氣,人蔘、茯苓補心氣、養心陰,竹茹清虛熱、除心煩,兼有滌痰之功。心陰虛,心火旺,易煉津為痰而閉竅,故恐竹茹滌痰支力不足,加半夏化痰,生薑散飲。使用大棗補氣調中。諸葯合用,可共奏清心養心,安神定驚之效。

不僅產後抑鬱症患者有臟躁現象,部分癌症患者,或者更年期婦女,也有類似的臟躁癥狀,患者多心神不安,心煩燥熱,故汗出難治,所以用此方也有良效。筆者治療這類患者時,在辯證論治的基礎上,又加了有止汗作用的浮小麥,所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用方也不宜拘泥成方,還是要隨患者具體的癥狀變通使用的。

特別提示,方中的小麥,是普通的麥子,一般中藥店中沒有,超市也沒有,但是可以在淘寶等網站上網購到,也可以從農村種麥子的農民那裡買到。浮小麥是未成熟的麥子,中藥店裡有售。小麥和浮小麥功效並不一致。小麥有健脾安神的功效,而浮小麥的主要功效則為止汗。

我是中醫老劉,個人微信:docfatt,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