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設計了雪梨歌劇院,為何到去世都沒能再去看看?

約恩·烏松設計的雪梨歌劇院

1957年1月29日,被宣布為“雪梨便利朗角國家歌劇院國際比賽”的獲勝者時,建築大師約恩·烏松並沒有獲得太多的關注;劇院落成時,他也沒有受邀出席;該建築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時,他也沒有出現;甚至直到去世,他也沒有見到雪梨歌劇院的落成。

「學習與遊歷」

“陽光直到它從這座建築物表面反射出來後,才知道它的光有多麽美麗。” (路易斯·卡恩,美國著名建築師)伴隨著雪梨歌劇院的設計與建造,產生了太多的故事。而這一偉大劇院的光環之後,我們也許不應忘記一個名字——約恩·烏松(J?rn Utzon)。

建築大師約恩·烏松

約恩·烏松1918年出生於哥本哈根。那時,一戰剛剛結束,整個世界都處於百廢待興和巨大的社會變革中,傳統和現代的對抗與交織在他的童年時便開始了。

約恩·烏松設計的科威特國民議會大廈

12歲時,約恩·烏松跟隨父母參加了1930年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展覽會,受到新思想影響的父母回家後,竟然把整個家都翻新設計了。

約恩·烏松設計的Can Feliz

而後從丹麥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後,約恩·烏松進入了阿爾瓦爾·阿爾托(Alvar Aalto)的事務所工作。在這期間,他接觸到了現代主義的建築思想與方法,並不斷改進自己的建築設計。

約恩·烏松設計的科威特國民議會大廈

上世紀40年代末,約恩·烏松獲得旅行獎學金後遊歷了美洲。這趟旅行使他結識了美國最偉大的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埃羅·沙裡寧(Eero Saarinen)等,後者也是後來雪梨歌劇院設計競賽的評委之一。

約恩·烏松設計的Can Feliz

約恩·烏松坦言自己深受現代斯堪的納維亞建築之父古納·阿斯普倫(Gunnar Asplund)及四大現代建築大師之一的賴特的影響。他尤其欣賞阿斯普倫建築中所具有的“美妙的幸福感”,約恩·烏松認為他的建築是超越功能性的,“每座建築物都具有獨特的個性”。

約恩·烏松設計的The Utzon Building

「雪梨歌劇院設計」

眾所周知,約恩·烏松的雪梨歌劇院形象設計是幾個相互連接的風帆。風帆的形象構思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在南美洲遊歷時看到的風景。阿茲特克和瑪雅遺址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約恩·烏松喜歡將自然,特別是雲層和天空看作是一種超然的連接,並希望自己設計的建築也能具備這樣的靈性。

雪梨歌劇院設計

在參加競賽前,他還專門研究了雪梨海灣的航海地圖。其實,約恩·烏松在赫勒貝克(Hellebaek)的家附近也有一座位於海灣的建築——克倫堡城堡(Kronborg Castle),這座文藝複興時期的城堡位於丹麥和瑞典之間的海峽邊角上,他經常通過這裡來遙想世界另一頭的海灣與建築應該是怎樣的。

Kronborg Castle

約恩·烏松設計方案的獨特之處在於:歌劇院的貝殼狀屋頂仿佛是立於雪梨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盡頭的風帆。這一點也被視為是對競賽主旨與這一優越港口位置的回應。

歷史上的便利朗角圖景

今天的便利朗角風景

約恩·烏松融合了工藝傳統、古代建築和現代主義思想精神的設計方案,原本獲得了新南威爾士州總理約瑟夫卡·希爾的強烈支持。然而,1965年上任的新總理年羅賓·阿斯金卻與前任總理有著不同的文化興趣,進而反對並從中阻礙烏松的建築施工。

雪梨歌劇院的貝殼狀屋頂

另一方面,施工周期的不斷延長及與日俱增的成本,也使得政府不堪重負。1966年,約恩·烏松無奈辭職,返回丹麥後的他發誓永遠不會再來澳大利亞。

雪梨歌劇院設計

後來,由當時澳大利亞頗負盛名的年輕建築設計師彼得·霍爾(Peter Hall)接手了這一項目,他基本上按照約恩·烏松的設計完成了該工程。

彼得·霍爾與玻璃模型

雪梨歌劇院

1973年10月20日,該項目一完工便成為了澳大利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裡程碑,甚至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出席了開幕式,但約恩·烏松卻並沒有受到邀請。2007年,雪梨歌劇院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烏松也成為了全球歷史上第二位於在世期間便獲此殊榮的建築師。

雪梨歌劇院設計

「其它設計」

從雪梨返回丹麥後,約恩·烏松完成的第一個重要設計是哥本哈根的貝格斯瓦爾德教堂(Bagsvaerd Church)——今天也已成為了丹麥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築之一。該教堂最大的亮點在於如雲彩翻滾般的室內結構,預計藏在其中的簷縫天窗散漫地透出太陽光線,製造出的一種無比的神聖感。

貝格斯瓦爾德教堂結構

貝格斯瓦爾德教堂

約恩·烏松設計的建築幾乎每一個都是經典,金戈居住區(Kingo Houses)經常因其簡約性和創造性的完美結合而受到稱讚。

金戈居住區

弗萊登斯堡住宅區(Fredensborg Houses)則參考了北京故宮的構造,布局通達。

弗萊登斯堡住宅區

實際上,金戈與弗萊登斯堡住宅區均是約恩·烏松遊歷了中國後設計建造的。在這兩座建築的基礎上,他還提出了“添加性建築”(additveaarchi-tecture)的設計方法,一時在建築界影響巨大。此外,烏松還曾拜訪《營造法式》研究的第一人、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可以說與中國有很深的淵源。

約恩·烏松設計的paustian House

上世紀70年代初,約恩·烏松搬到了西班牙的馬略卡島,與妻子一起住進了自己設計的房子Can Feliz中。

約恩·烏松設計的Can Feliz

“他總是領先於他的時代,當之無愧地成為將過去的這個世紀和永恆不朽的建築物塑造在一起的少數幾個現代主義者之一。”普利茲克獎對他如是評價道。

約恩·烏松設計的Can Feliz

“約恩·烏松一生的輝煌只有一次,但這一次已是傳奇。”這一偉大的建築設計師最終於2008年安詳去世,但他在每一個看過他建築的人心中,已活過了千百萬次。

[編輯、文/我的殼兒]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