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三大官府菜之隨園菜,色香味俱全

上一次,小編為大家介紹了《中國三大官府菜之孔府菜》,今日上盤隨園菜。

《紅樓夢》裡有這樣一段情節,劉姥姥進大觀園,吃到一道美味的小菜,很是稀罕,便向鳳姐詢問這菜的做法——

王熙鳳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刮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隻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像是茄子。”

這道菜叫茄鯗(xiǎng),雖說原料並非山珍海味,但其製作方法之複雜,卻足以令尋常人家怎舌。也只有官府之家,才有實力將“吃”上升到這樣講究的程度。

同在金陵,能和“賈府菜”相提並論的,恐怕只有中國三大官府菜之一的隨園菜了。

隨 園 菜

乾隆七年(1742年),因父親亡故,袁枚辭官養母,在南京買下一處曹雪芹祖輩遺留下來的破敗花園,奉親之餘,築山房,娶美女,品佳肴,並親力親為種上了白花椰菜蔬果,當上了詩情畫意的農場主。

袁枚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又與大學士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朝野共仰,慕名來訪者,重金請其撰墓志之類文章者,不計其數。

而他又善理財,不言其他,我們知道他為營建隨園花光了七年為官的積蓄,到去世時卻有兩萬多兩銀子留下,也就可想見他日子過得相當闊綽。

更重要的是,他是美食家,一部《隨園食單》,奠定了他在江浙菜系裡的教主地位。

袁枚愛吃,會吃,每到朋友家吃到美味,回來後就派家廚去人家家裡拜師學藝。

隨園菜便得名於袁枚所著的《隨園食單》。這是一部記錄各種美食,但又不是菜單的著作。

▲圖為清代畫家羅聘(傳)繪《隨園圖》(來源《揚州晚報》)。

隨園何在?隨園今已無存,其前身據說是《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

不要小看這份“食單”。

袁枚小時候跟著父親和叔父出入各種官場宴席青年時期高中進士後,又在京城頻繁參加各種雅集,中年回到南京以詩文和美食為人生至樂,所以他愛吃、會吃、有錢吃、講究吃。

他對飲食的理解,既有詩人的輕靈逍遙,更不乏對食材、烹飪、飲食規矩等的全面掌握和精準傳遞。

一部《隨園食單》,有著海納百川的野心,可以說,就是袁枚一輩子飲食精髓的提煉,已近乎飲食之“道”的地步。

《隨園食單》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目錄、點心單、飯粥單、茶酒單14個部分。

須知單中提出了全面而嚴格的20個操作要求,多為選料做菜的君臣文武之道,既有下裡巴人的實踐經驗,又有陽春白雪的理論升華。

戒單中則提出了14個注意要點,所述多非人之共識,而是針對當時的飲食風氣,袁枚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

整部食單,記錄了14世紀至18世紀400年間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真是味兼南北,香滿四座。

美食要從原料開始。

袁枚的隨園,既是花園,又是烹飪原料基地,據說是“除鮮肉、豆腐須外出購買外,其他則無一不備”。

其實人同此心,今天的人們,雖然沒有袁枚這麽高要求,但人人都知道吃蟲的雞比吃飼料的雞好吃很多,如果有條件自然會選擇後者。

所以選料嚴格講究是官府菜一大特點。

隨園菜上至山珍海味,下至一粥一飯,選料嚴格按要求。如選用什麽肉好吃,雞用什麽雞,竹筍要什麽樣的,好火腿買誰家的,都有要求,絕不湊合。

原料之後就是加工了,官府菜的講究不在於原料的名貴和稀罕。

不要以為官府菜吃的一定是魚翅熊掌,那些東西即便是官府人家,也不會老吃,畢竟都是人,五穀雜糧最養人。

隻不過同樣的原料,製作方法和程度上的差別可就大了,這也是講究。咱老百姓吃的,官府人家也吃,比如茶葉蛋。

因為《隨園食單》不是菜單,所以雖然《隨園食單》留傳下來了,但隨園菜卻曾經失傳近二百年。

20世紀80年代初,人稱“金陵廚王”的薛文龍在嘗試恢復隨園菜時,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茶葉蛋究竟要煮多長時間?

如果按普通人家的吃法,茶葉蛋煮10分鐘足矣,至多了煮它半個小時,吃起來已經是有滋有味了。

而《隨園食單》怎麽說?

“有愈煮愈嫩者:如腰子、雞蛋之類是也。”並說煮茶葉蛋的時間應當為“兩柱線香”。何為“兩柱線香”?古時寺廟以敬香為時,一天12個時辰,每個時辰敬香一柱。

按此推算,“兩柱線香”約4個小時。於是,他反覆試驗,用32個雞蛋來煮茶葉蛋,每隔1小時撈出4個分別盛放,一直煮了8小時。

然後,剝開來仔細比較,最後發現果然煮 4個小時的茶葉蛋效果最好,鹵汁滲透蛋黃,美味異常。

▲“楊公團”色香味形和食器的搭配近乎完美。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的“楊公團”的味覺感官和咀嚼感受:“楊明府作肉圓大如茶杯,細膩絕倫,湯尤鮮潔,入口如酥。”由此可見他對菜品色香味形的品鑒真切到位、細致入微。

烹飪手法上,隨園菜講究中庸調和,不激不厲,以“味要濃厚,不可油膩;味要清鮮,不可淡薄”為境界。

袁枚說過,善製菜者須多設鍋、灶、盂、缽之類,使一物各獻一牲,一碗各成一味,使品嚐者的舌頭應接不暇,從而感到心花怒放。

今天的人們周末攜家帶口去吃農家菜,其實圖的就是這個,春天的嫩芽、秋天的肥鴨,各有其味,哪怕如農家那樣簡單的烹製,也令人向往。

官府菜是文人雅菜,是文化菜

必須用家庭式的環境氣氛來襯托

遙憶當年袁枚在小倉山隨園

樓台水榭、花香鳥語、茂林修竹

吃的是味,品的是情

從環境到餐具

不求豪華名貴,但求有品位

一間客廳,三間餐室

家具皆古色古香

盆景玲瓏,室雅花香

所用器皿,細膩雅致

都是頂上古瓷

一人一份,和而不同

這是官府菜的味道。

下期,我們將推出中國

三大官府菜最後一期——譚 家 菜

親愛的朋友們,記得關注哦。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