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患上房顫,比冠心病還要影響生活質量,至少提前十年預防!


1.

認識房顫

房顫是心房顫動的簡稱,是臨床最常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其本質是心房內的一種電學異常。心房各部位呈現出一種快速紊亂的電活動,此時心房肌表現為不規則的顫動,從而使心房喪失了正常的收縮與舒張功能。幸運的是由於房室結的過濾作用,這些高達數百次的心房激動並不能全部傳導至心室。房顫時,心跳不能受竇房結指揮,心房出現很多造反者,心跳可達到100-160次/分,可使心跳變的極為紊亂。

點擊了解【竇性心律、竇性心律不齊】

2.

房顫的危害

一旦患上房顫就意味著生活質量的下降,因為心率快和節律不齊可使病人感到心悸、胸悶、出汗、乏力、頭暈、甚至昏倒,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而且病人會產生恐懼心理,時刻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房顫本身即可增加死亡率,在心律失常的死因中佔第二位,僅次於室顫)。研究表明,房顫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低於冠心病患者。

房顫患者病發時氣短和呼吸困難,或發生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

房顫最嚴重的的危害是形成血栓與栓塞!房顫時由於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內瘀滯而液流動至全身各處,其中90%的情況導致腦栓塞(中風、偏癱),其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一定的死亡率,而且現階段尚缺乏特效的治療。另外10%則導致肢體動脈栓塞(劇烈疼痛、無脈、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或內臟動脈栓塞(導致劇烈腹痛、血便及血尿等)。房顫患者發生血栓栓塞的幾率為正常人的5—17倍!

3.

預防與治療

房顫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與房顫相關的疾病或因素包括:

高血壓、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臟外科手術、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肌病、肺動脈栓塞;

酗酒或嗜酒、長期精神緊張、電解質或代謝失衡等。

如無心臟病史,糖尿病等疾病,需要避免過量吸煙和酗酒,熬夜等透支健康的習慣,控制體重,但是避免劇烈運動。飲食方面建議避免高糖高油,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如茶,咖啡,可樂。

舉鐵、網球等運動均需慎重

養成規律測量心電圖的習慣也可以儘早發現心電異常,及時就醫治療。使用家用心電圖機即可隨時測量心電圖。

目前房顫的主要治療方式是進行經導管射頻消融術,術後根據醫囑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抗凝治療。(抗凝治療的內容下期會單獨科普)

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是指,通過周圍靜脈將直徑與普通原子筆芯直徑類似的導管送入心房,在左心房與肺靜脈相連接的部位發放高頻電波,組織通過溫度升高使蛋白變性壞死。沿靜脈開口消融一周,使異常激動限制在肺靜脈內,不能傳入心房,從而達到根治房顫的目的。

房顫的導管消融治療需要住院治療,術前需進行這些檢查:

  • 闡明既往病史
  • 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
  • 進行血尿便常規檢查,肝腎功能及甲狀腺功能,免疫學方面的檢查
  • 進行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檢查,經胸和經食道超聲心電圖的檢查。(確認有無血栓,在沒有血栓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手術)
  • 進行心臟的核磁或CT檢查

術後通常需要平臥,雙下肢製動8-12小時,8-12小時後即可下床活動。術前檢查加上術後觀察,一般需要住院一周,出院後兩周內避免劇烈運動和負重的活動。

因已成為一種臨床常規的房顫治療方法,經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房顫總體上是安全的,嚴重併發症發生率通常<1%,但畢竟是有創性操作,也是存在一定風險的。醫生會盡自己最大責任心,將風險降到最低。

單次消融後3個月約70%的陣發性房顫和60%的持續性房顫可恢復正常竇性心律,經第二次或第三次消融後陣發性房顫消融的成功率可達90%,持續性房顫亦可達80%。(此種成功指的是在無需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情況下,患者能夠維持穩定的竇性心律,或房顫發作的頻率減少,或通過藥物維持不發作狀態。)

術後需要按照醫囑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切勿自行調整藥量,並且要注意藥物副作用。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心電圖檢測,即使無不適反應也要規律測量!根據服用的藥物不同,按照醫囑定期檢查其他項目。

術後除了藥物治療,一定要規律測量心電圖,注意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心伴醫生便攜心電檢測設備可隨身攜帶,雙手測量,30s完成心電圖測量,醫生在線讀圖,守護心臟健康。

更多健康服務,在心伴醫生微信服務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