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聊室】「零異塵餘生」治療心律失常

3月14日,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電生理團隊採用Carto3三維標測技術成功完成4例房顫射頻消融術和2例陣發性室上速射頻消融術,標誌著濱醫附院在心律失常電生理治療領域進入了「三維綠色」新時代。

為了讓更多的心律失常患者能夠及時就診和治療,濱醫附院對心律失常及射頻消融術做一下科普。

1.什麼是心律失常

正常情況下,心臟以每分鐘60-100次的頻率規律跳動,稱之為 「正常竇性心律」。心臟的「司令部」位於「竇房結」,竇房結會自動地、有節律地產生電流,電流沿心臟傳導系統順序傳送到心臟的各個部位,從而引起心肌規律性收縮和舒張。當心臟內「電流」的發生或傳導不正常時,會使心臟跳動的頻率、節律異常,即發生了醫學上所稱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種類繁多,常見的包括陣發性室上速、房速、房撲、房顫、室性早搏、室速等。患者會有心跳加速、胸痛、呼吸困難、體力下降、頭暈眼花、暈厥等表現。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

心臟傳導系統簡圖

2. 心律失常有哪些治療手段?

(1)藥物治療:需長期服用、副作用明顯、成功率低。

(2)外科手術治療:創傷大、恢復時間長、患者耐受差。

(3)射頻消融術:無需開刀、創傷小,年老體弱也能耐受,成功率高,併發症少,複發率低。

3.什麼是射頻消融術?

射頻消融術是一種微創導管治療技術,通過穿刺患者大腿根部或者頸部血管,將普通原子筆芯粗細的導管沿著血管送入到心臟內,利用射頻能量的方式,消滅導致心律失常的異常組織,以達到治療目的。

射頻消融術示意圖

4. 射頻消融術的變遷

(1)傳統射頻消融術:是指在X線透視引導下操作,通過多根電極導管接觸心肌逐點進行標測消融,是根治某些類型心律失常的首選方法,如陣發性室上速、典型房撲、特發性室速等,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具有成功率高、併發症少,複發率低等優點,但是也有其局限性。

①因為必須在X線引導下操作,對患者和參加手術的醫護人員造成放射損害,對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婦等存在一定風險。

②X線透視顯示的是二維平面,不能清晰展示心臟空間解剖結構,導致靶點定位精確度低,病人和術者X射線曝光時間長且影響成功率等。

③對於一些特殊類型心律失常無法進行標測和治療。

(2) 「綠色」射頻消融術:又稱三維標測系統引導下射頻消融術。與傳統射頻消融術相比,三維標測系統引導下射頻消融術具有不可比擬的優點。

①通過三維標測系統的應用,在計算機上建立心臟三維模型,更好地顯示心腔和血管三維結構,實現「不在X射線透視下看著心臟做手術」。手術全程,患者「零異塵餘生」或異塵餘生量極低,對於妊娠期孕婦、未成年兒童以及已經接受高劑量放射線患者都可以選擇此類手術。

②能夠將心電信息與三維解剖信息結合,揭示心律失常機制,精確定位靶點,規避心臟重要結構,指導導管消融,顯著提高射頻消融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並縮短手術時間。

③不但能夠開展陣發性室上速、典型房撲、特發性室速的射頻消融,對於複雜心律失常包括房顫、房速、非典型房撲、頻發室性早搏、器質性室速均能進行射頻消融。

5. 房顫的射頻消融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中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其最常見的併發症為心房栓子脫落導致的腦栓塞(卒中),致死率及致殘率非常高。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房顫的有效性低(22.4%),且副作用大;當前射頻消融術已成為房顫指南推薦的重要治療方法。房顫的射頻消融是將消融導管通過靜脈送入心房,利用射頻能量對雙側肺靜脈實行電隔離來治療房顫。隨著壓力導管的應用、技術的進步,能夠智慧地實現對肺靜脈前庭的精準、連續、透壁消融,使房顫射頻消融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顯著提高。最近研究報導的陣發性房顫的成功率可達90%以上。

房顫消融術中,三維構建的左房模型及環肺靜脈前庭消融點標記

術者在Carto3指導下行房顫射頻消融術,僅左房造影需X線暴露,射線量極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程艷麗 蔣芳芳 記者 張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