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借公益管道下沉,雙師課堂爆發的突破點在哪裡?

目錄

公益嫁衣能迎來雙師新春天嗎?

雙師火苗在冒,或已燎原

星火燎原下,爆點為何遲遲不到?

導語

談到公益,很多人想到的是物資。早期的教育扶貧,公益進校,也大多採用了捐贈書籍、捐獻電子設備、建設希望小學、義務支教等形式。

而如今,撤點並校讓大多數希望小學遭到廢棄,它們有的成為了廢品回收站,有的在空曠的原野中只剩下那根瑟瑟作響的旗杆;志願者支教也在來來往往、去留自如中不斷重演著“老師好”、“老師再見”的教學斷層;電子設備沒有人會用,堆砌在儲物間裡,一台台厚重的電腦浮著灰塵卻又嶄新著,已經被這個時代淘汰……

於是,本著解決教育不均衡問題問世的雙師,似乎開始在公益領域呈現出其獨特的優勢。9月5日,在雅安市舉行的2018“授漁計劃·平安成長”精準扶貧完美助學活動上,“互聯網+教育”AI雙師課堂教室在雅安市落成。活動當天,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還在北京的新東方雙師直播間,為雅安部分高一新生上了一堂“勵志”課。直播間的俞敏洪站在綠幕前,借助AR技術的運用,與當地學生在同一時空中暢遊知識海洋,連讀單詞都成為了可以搶的紅包雨。

春秋時期,孔子就曾提出“有教無類”的觀點,一定程度上暗指教育的均衡性。而在幾千年後教育高度發達的今天,均衡性的教育又似乎與雙師相掛鉤。這一次,它瞄準得更為精準和巧妙……

披著公益外衣打管道下沉的雙師,最終會曲線救國、得以廣泛普及嗎?未來公立校和中小機構,在雙師的布局上會遊刃有余嗎?技術不斷更新的雙師,布局的困境和突破口又在哪裡?

1、公益嫁衣能迎來雙師新春天嗎?

9月5日,隨著雅安市舉行的2018“授漁計劃·平安成長”精準扶貧完美助學行動活動的落幕,公益的嫁衣開始與雙師的內殼相結合。追溯早些年的教育扶貧、公益進校,基本離不了物資二字。而雙師的模式自從興起以來,就以均衡教學資源作為其主打優勢。通過雙師課程,為三四線城市的教學提供優質課程、優質師資,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和影響力。同時,通過線下輔導老師的服務,也可以解決學和習的閉環。

因此,本著解決教育不均衡問題作為初衷的雙師,在公益這個本身就涉及教育公平的領域,越發顯現出其獨特優勢,而且在公益的外衣下,管道下沉之路走得更容易也更為通暢。有業內人士向鯨媒體透露,公益模式下的雙師,對其教學效果大可不必過多追究,甚至對於其教學內容是否剛需、教研是否合理也可不做過多要求。哪怕只是認識了解外面的世界,都足以讓這些處於貧困狀態的孩子歡喜。

據了解,雙師這一解決教育均衡問題的議題也呈現出了時代下的新特點。作為此次教育精準扶貧項目“授漁計劃·教育均衡”的技術提供方,布卡CEO張璽輝告訴鯨媒體,布卡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技術公司。布卡一直在做的其實是B2B的模式,嫁接起內容提供方和管道方的橋梁,當B(小B)端發起需求之後,去物色相配備的B端(大B)提供方,進而打通雙方需求的通道。

張璽輝舉例提到,當他們下沉三四線的時候,首先會跟當地的教育部門和校長交流,探求其目前的最大訴求,比如說急需師資培訓,那麽布卡就會去尋找師資培訓團隊;基本的課程教授存在問題,也會匹配優質的內容提供商;急需對新的走班選課、自主招生等政策了解,也會對接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用張璽輝的話來說,“我們給你一個目錄,你去選,我拿到你的訴求之後,去給你匹配最好的解決方案”。

可以說這種巧借雙師之東風的“公益”新形式,打破了傳統的線下支教、線上支教、又或是物資補給的“人走茶涼”。畢竟,所謂的教育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過程,教育扶貧自然也不該只是一刹那的微風拂過。

我們必須堅持讓這個服務常態化,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之前包括人工支教也好,老師教的東西確實是孩子需要的,但是很少有人能真的堅持下來,當來一波走一波、走一波來一波的情況頻頻發生,學校也會產生抵觸,他會覺得你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還打亂他們原有的體系。”張璽輝告訴鯨媒體,對於布卡而言,以雙師的形式去堅持公益,將會長久的持續下去。

相對於商業模式的難下沉,公益模式相對輕鬆,這是否意味著未來這將會發展成為一條可商業化的下沉模式?凹凸個性教育雙師項目負責人李鑫認為,是否是公益不要看名義,要看是否實際幫助目標對象解決了問題。如果確實是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結果是好的,形式就不重要了。

但他同樣強調,長期來看,還是產品為王,好的課程、好的師資、好的互動是雙師課程的三大核心,脫離了這三個要點都是偽命題。公益的方式是比較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所以以這種方式進行前期拓展。但是長期還是要看內容。

鸚鵡螺董事長胡宇東卻認為二者不可混為一談。“公益是公益,賺錢是賺錢,要涇渭分明。”

2、雙師火苗在冒,或已燎原

2006年時,主打IT培訓的達內開始用“遠程直播、雙師模式”授課,這種O2O遠程教學模式其實可以算是業內最早布局雙師課堂的機構。

9年之後的2015年,學而思南京分校在暑期推行了雙師課堂的教學模式,開始小範圍試水。2015年下半年,作為校外輔導培訓領域相伴相生的競隊新東方,也開始探索雙師課堂的應用。

2016年暑假,北京學而思加快雙師推進,重點是小升初課程,甚至停開了一些名師線下班。2018年4月,好未來總裁白雲峰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表示:“去年下半年,我們發現在學生學習閉環的數據上已經接近面授的標準,今年將大面積推廣雙師的模式。”就在該發言1個月後,好未來宣布成立好未來教育雲事業部,並推出Magic School(未來魔法校)項目。

在兩大頭之外,高思、精銳教育、凹凸教育、鸚鵡螺、明師教育、智趣互聯、優讀書院、51Talk、巨人學校、溢米輔導等大中小機構紛紛入局雙師課堂。

目前,雙師課堂的滲透已經覆蓋到了K12學科輔導、素質教育、早幼教、IT培訓等多領域。

作為最早入局的一批玩家,其模式基本可以涵蓋所有雙師打法。

新東方是典型的以自建校作為雙師擴張的途徑。此前,雙師東方負責人曾表示,相對於共建、收購等方式,需要花費時間在管理、運營方面磨合,自建推進的速度或許更快。

從新東方2018財年Q1財報中也可以發現,新東方已在37所城市推廣雙師課堂,學生保留率保持在50%到60%,並於中山市推出了一所雙師模範學校。而Q2財報顯示,新東方現有19個城市內合計淨增加了34個學習中心,並正式進入銀川、紹興和湖州,在新建的三家學校和三個學習中心推出雙師模範課堂。財報還透露,新東方計劃將雙師示範校推廣到5到10所中小城市。由此可見新東方在雙師方面的布局力度。

而教育培訓領域的另一巨頭好未來,最初也採用了自建、共建這種自給自足的模式,但經過4年的摸爬滾打,好未來似乎開始將商業模式向B端傾斜。今年上半年,好未來推出的未來魔法校定位的就是面向教培行業的To B服務產品。還有觀點透露,在此後,未來學而思進入新的城市時,將隻採用雙師模式。

鯨媒體了解到,未來魔法校依托“雙師”教學模式及“魔鏡系統”(表情識別技術)大數據分析,利用好未來內容研發和技術研發團隊的4000人、每年產生的100余個專利的技術資源,為中小型教育機構打造基於系統、數據和內容的教育生態,向教育機構輸出從前端的教學服務、學科招生方法到後端的教研、師資、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

自建雙師校區的成本相對較高,而To B的合作模式比較輕,便於快速拓展。因此,與教育機構合作,做To B輸出的模式,似乎成為眾多機構的普遍選擇。此外,眾多中小機構缺的也並非是校區,反而對優質內容和師資有龐大需求。一個需要管道下沉願意供給,一個需要發展壯大亟待補給,剛好打通了雙方需求缺口。

其中,高思教育通過旗下愛學習平台專門發力雙師課堂項目;凹凸個性教育旗下的麻辣老師雙師課堂,於2017年開始全面發力雙師課堂;To B外教提供機構飛博教育在其五周年媒體溝通會上,也宣布自己將會推出雙師模式,進軍幼兒英語項目計劃,採用與幼稚園合作推進雙師、由飛博來輸出師資的方式……基本採用的是合作機構提供線下助教,教育機構則提供名師資源和課程內容的形式。

高思教育董事長須佶成在2015年旗下愛學習品牌推出時,曾對某媒體發聲表示,新東方、好未來已經通過各地開分校的方式得以擴張,在這種情況下,高思已經不佔優勢;與此同時,培訓機構切入一個新市場,即使做三年、五年也不一定比當地老大做得好。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反而將成為最具優勢的一點。在須佶成看來,高思在內容研發、教師培訓方面有優勢,那不如就將這部分優質資源進行輸出。而當地機構也可以憑借其在當地的影響力,實現雙贏。

在高思最近能查到的2017半年度財報中也可以看出,報告期內,愛學習在收入方面已趕超愛提分,成為僅次於小班培優業務的第二大業務收入支撐。

3、星火燎原下,爆點為何遲遲不到?

不少做雙師的機構,談及之所以選擇切入雙師模式,不外乎想要解決幾個問題:加盟學校優質師資不足;地方機構普遍不具備教研能力;提升課堂教學品質等方面。歸結為一點,就是解決教學資源不均衡的問題。當然其背後也有快速進行管道下沉,進而搶佔二三線乃至三四線甚至再往下地區的教學資源的野心和抱負。

在德勤發布的最新調研報告《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中顯示,2018年中國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2.68兆元。由此可見,中國教育市場的規模之大,而一線城市,已然已經不是下一個時代交鋒的戰場。

看似星火燎原的雙師戰場,無論是在輸出合作、教學教員管理培訓、市場推廣、物資設備建設等方面都是巨大的投入,但很少有機構會主動披露雙師項目營收。有業內人士向鯨媒體透露,即使是教育行業的大頭,在雙師方面也尚未有可觀的盈利,甚至依舊是投入遠大於產出的狀態;又或者是體系不夠精細、效率不高的障礙仍然存在。這樣看來,雙師是火了,但是爆點卻遲遲未到,其原因歸於何處?

·主講老師與輔導老師角色的偏差

相關人士向鯨媒體透露,雙師這一模式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問題在於雙師的用戶體驗在線下輔導老師身上,而線下輔導老師品質普遍不高。因此就會產生續報率低、學生家長體驗感差這一問題。

李鑫告訴鯨媒體,在雙師課堂的教學中,應該劃分明確的角色分工:助教的主要工作應包含課前準備、課中教學輔助、學生溝通、家長反饋、課堂氛圍管理、學員答疑、作業批改與輔導等服務性工作。“可以說,主講教師側重於課程內容輸出,而輔導教師偏重於服務。”李鑫說,“若輔導教師對自己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就不能按照規定的內容提供相應的服務;而機構普遍使用現有的代課老師充當輔導老師,這又會導致這些代課教師的角色不能夠快速地進行切換。”

而明師教育直播雙師部副總監符立斌則補充說道:“目前市面部分雙師機構輔導老師是大學生兼職,他們一來講解、溝通水準有限,二來工作經驗不足,容易出現品質參差不齊的情況。”

當主講老師和輔導老師之間有明確的角色分工之後,倘若師資的品質存在缺陷,亦或是彼此認知存在偏差,同樣會造成雙師課堂的較差體驗。

“如果從成長規劃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學習管理師的專業角度去打造相對標準化的崗位,路線會清晰很多。”胡宇東說道。

除了明晰職業發展規劃之外,李鑫還提到了另外兩點:“一是建立合理的績效管理機制,激勵輔導教師工作,如續班、評價等,與輔導老師的薪資直接掛鉤;二是從選拔開始把控,依據輔導老師的任職能力模型進行選拔。”

·雙師之間配合存在缺位、錯位現象

想要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僅僅明晰自己的工作職責顯然不足以實現,尤其是涉及一個課程類別可能採用一個主講老師+多個輔導老師輪流的形式,若輔導老師對於課程理解產生偏差,很容易影響教學進展。因此二者之間如何巧妙、無縫隙的配合,反而越發重要。

符立斌告訴鯨媒體,明師教育通過3年的雙師項目經驗,已經打造了一套針對雙師的教研體系,簡單可以歸納為“一課三磨”:一磨授課老師備課、設計教學環節;二磨授課老師與輔導老師溝通課堂細節;三磨授課老師與輔導老師上機磨課(即按照實際授課情境,提前預演雙師課堂,包括上課、互動等),確保把最好的體驗帶給學生。

除了教研方面的磨合之外,符立斌還提到他們在技術層面的努力:通過答題器,授課老師與輔導老師都能馬上接收到學生的做題情況數據分析;學生端統一收音的吸頂麥克風,實現課堂即問即答,避免輔導老師傳遞麥克風期間出現的冷場。

“授課老師在學生練習時可以離開螢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授課老師與輔導老師會通過微信群交流,包括學生的學習狀態、掌握情況、主觀題完成情況等等,以便授課老師及時調整教學。”

·技術層面有待繼續改進

對於一種新事物的出現,大眾普遍會表現出觀望態度。不然也不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雙師就會產生一個壁壘,即家長認可度與口碑還未形成。

“課外輔導行業有一個很重要的生源來自於轉介紹。而對於家長來說,雙師課堂有很多全新的東西,不確定補習的效果:比如授課老師是否如宣傳說的那麽優秀,對著螢幕上課眼睛會不會累,隔著螢幕授課老師是否會關注到孩子的學習情況,課堂互動提問怎麽進行,輔導老師資質如何等等,讓家長對雙師報讀產生顧慮。”符立斌分析說道。

李鑫告訴鯨媒體,凹凸也曾嘗試過直播技術的研發,但是成本偏高,性價比較低,而市場上有很多相對成熟的影片直播技術供應商,借助他們的技術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思路。

鸚鵡螺則將技術分為三類,胡宇東向鯨媒體表示,鸚鵡螺的互動教學系統是集成的,學習管理系統是自研的,而運營管理系統則由第三方提供。而明師則在大語文的學習中,引入了AR技術。

在雙師隊伍不斷壯大的同時,雙師項目的建立推廣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內容本身。相反在技術層面,各家也開始有了各式各樣的探索。畢竟,為了分割更大的市場份額,增強用戶的體驗感,就需要不斷去突出自己的技術優勢。

布卡的市場部負責人向鯨媒體總結了布卡的技術特點:1080p高清影片,畫質清晰;軟硬鍵結合,上課流暢不卡頓;開課一鍵呼入,學生自動進課堂;操作簡單,上課免登錄。“完全模擬真實互動課堂場景,學生與老師沒有距離感。”

除此之外,布卡也在不斷研發新技術的應用,比如他們通過AI技術的應用,以背景重塑的形式讓學生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人臉識別技術則可以系統地掌控學生上課情況及聽課狀態;調動性互動遊戲的設定,如英語課常用的通過出聲讀單詞的搶紅包遊戲,也在打破傳統學習的枯燥狀態。

·中小機構壓力加大,恐難買账

對於中小機構而言,雙師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其師資缺口及行銷問題,同時眾多設備、名師、新教學方式方法的配合,也使得中小機構線下授課效果提升、學生體驗感加強。

但是,雙師背後暴露出來的運營成本,卻讓中小機構叫苦連連。石家莊某小學事業部負責人表示,每間雙師的教室裝修除去後期的硬體維護費用,基本在10萬以上;同時,對於線下機構來說,每年付給加盟主的費用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金錢方面的壓力之外,中小機構還面臨著教師管理難度頻頻加大的問題。原來傳統機構對線下教師的管理,也就轉化成了對線下輔導教師的管理以及與雙師輸出方如何配合的管理。

該負責人表示“對於雙師的線下輔導教師而言,在與家長溝通服務的層面,因為缺少了授課這個環節,也就失去了授課教師的權威性,在服務層面,要達到擴科、續費、轉介紹等目標的難度更大。”

·進公校困難重重

不能否認,中小機構在雙師引進過程中,存在其自身能否承接運營、家長是否滿意買單、學生體驗感是否得到滿足等種種困難。如果說這是中小機構在引進之後該考慮或者解決的問題,那麽想要推進公立校,則在推之前就遇到了柵欄。

在公立體制下,由於教學大綱由教育部門統一牽頭研發,對於這批自己做教研的課後輔導機構,在基礎性學科進公立校推進方面,顯然就難度重重。鷸蚌相爭既然不可能存活,相得益彰就可能成為另辟蹊徑之路。

探討在課程設計上與公立校正課形成互補、切入素質類學科(公立校普遍薄弱缺乏的環節),並通過雙師課堂自身的特色,真正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讓教育部門點頭、校長滿意、老師讚成,雙師這一省時省力的新教學方式,想要進公立校,似乎也沒有那麽難。更何況,一旦學校買單了,也無需考慮中小機構困窘的報班、續課、成本等問題。

符立斌提到雙師進公立校的可行性辦法時表示:“素質類課程是比較可行的一個管道,如大語文、外教等,因為這類課程不會影響公立校老師班級教學安排;而且教學內容會與學校學習內容錯開,公立校老師在雙師課堂中充當輔導老師會讓學生覺得公立校老師和雙師授課老師各有優勢,一個學科內容講得好,一個課外內容講得好,不會影響公立校老師日常授課。”

而這恰恰就是張璽輝所表示的進公立校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張璽輝表示,雙師推進公立校的過程中,相對於根據提供方的想法,明白被提供方的訴求顯得至關重要。“當你提供的恰恰是人家所缺的,就不會存在所謂的抵觸、排斥等情況。”

結語:

從最早的O2O遠程教學的萌芽,雙師的摸索已經走過了10余年的歲月。在這10余年的探索中,即使是教育行業的大頭,也始終是處於投入遠大於產出的狀態。雙師是火了嗎,從如此廣泛布局中,似乎可以這樣定義。但雙師爆了嗎,雙師在推中小機構、推公立校其背後存在的種種問題、營收的尚不可觀,又好像不能這樣定義。

如今,披到公益嫁衣下的雙師,似乎找到了曲線救國的新路徑,屢屢劍指教育均衡性和教育公平的突破。但若想在商業模式下尋求新突破和新發展,雙師似乎還有待摸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