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評論:汽車進口關稅降低 國內整車廠商利好被削弱

  汽車進口關稅降低,被耽擱的行動

  來源:汽車人

  此次關稅降低的思路,仍是擴大開放、刺激消費的思路。同時也給即將喪失股權保護的車企,提前安排一個“抗壓測試”。在過渡期內進一步增強產品和品牌競爭力是當務之急。

  5月22日,財政部宣布,自今年7月1日起,整車和零組件關稅下調。具體方案是將汽車整車稅率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的稅率降至15%,將汽車零組件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

汽車人傳媒計算整理汽車人傳媒計算整理

  政治因素阻礙

  在4月下旬,就有傳言稱汽車進口關稅將下調,但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現在回頭看,此言不虛。在4月份中美貿易戰劍拔弩張的時期,確實不是關稅壁壘降低的合適時機。5月3日,美國政府經濟班底七巨頭聯袂來談判,卻拋出一份無法令人保持嚴肅的要價。外媒紛紛稱,美國向中國提出2000億美元逆差削減要求,還要限期完成。再考慮到其他一些苛刻條件,嚴格說這不是要價,而是政治恐嚇。

  此時如果放出關稅減讓措施,中方這邊壓力會驟增。談判前誰都不想貿然先釋放和解資訊,以免被外界視為軟弱,用句俗話說:“真當怕了你不成?”

  現在雙方達成一系列框架協定,中興的事也基本達成共識,氣氛明顯緩和。中國采取了一系列緩和措施:諸如停止高粱的反傾銷調查,關稅減讓方案也隨之可以頒布。

  此時宣布,仍是4月份博鼇論壇上官方表態的翻版:擴大改革開放符合中國的利益。不是被某些大國強迫打開大門,而是我們自己想這樣做。這中間的區別,只有經歷了上百年屈辱重新崛起的國家,才有這樣的考慮。

  利好被削弱

  關稅降低,不能單純視為進口整車市場的利好。首先因為讓利有限。進口整車繳納費用包含關稅、消費稅和購置稅,2016年又對150萬成交價格以上的整車增加了“豪華車消費稅”(奢侈稅)。其中消費稅率與排量掛鉤。

  需要指出的是,這幾個稅種,除了關稅以外,都不是基於報關價格計算,而是采取疊加方式。車的價格越高,關稅的影響越低,反之則越高。

  此次降低關稅,加上對消費稅和購置稅的附加影響,預計將使整車價格下降8%-15%。價格越貴的整車,降稅效應越明顯。雖然進口整車整體等級較高,走量的仍是其中價格較低者。這樣一來,影響有限。

  其次,零組件關稅也在降低,力度不亞於整車。因此,在關鍵零組件商依賴域外供應鏈的車型,再考慮到附加的增值稅、購置稅效應,同樣能降低成本,整車廠商可能會下調這部分車輛價格。

  不過,因為國內整車生產的鏈條很長,零組件降稅傳導至消費終端,需要的時間遠遠長於進口車。若乾豪華品牌,譬如奔馳、雷克薩斯、捷豹和賓利,已經在當天表態要及時反饋到最終車價上來。國內整車廠商,無論合資還是自主,即便用了進口零組件,也無廠家宣布跟進。一方面因為環節眾多,可能被虧損走量的中間環節吃掉利好,另一方面國內主機廠都認為將背負更多競爭壓力,無心於此。

  如果進口零組件價格因此降低,可能促使一些整車廠將零組件改為進口。不過,世界知名的關鍵零組件供應商,大都已經在整車產能周圍建立了可靠的供應體系。進口零件成本低了,也輕易不會改變供應商。不過同一個供應商倒可以改為安排海外產能供貨,關鍵看哪種方式更有成本優勢。

  影響不宜高估

  因此預期價格戰的,恐怕也想多了。作為行銷噱頭尚可,認真你就輸了。此次進口整車降價是一步到位的,大家不存在厚此薄彼的問題。大排量車受惠更多,填平了一點競爭劣勢。但其目標消費者購買力很強,這點差異可能不能左右局面。

  此次關稅降低,將打壓平行進口汽車的價格優勢。早就視平行進口商為眼中釘的其他管道商,似乎可以掀起一波廣告戰了。但自貿區點燃的平行進口熱,當時讓4S店等管道商緊張異常,事後證明沒必要過於擔心。本次雖然利好均沾,對雙方的影響都不宜高估。

  此次降稅還有個附帶效應,那就是尚未沒有國產化品牌落地的理由,再次被削弱了。雖然發改委停止了新增燃油車產能的審批,但如果雷克薩斯方面執意國產化,豐田的兩個中國合作夥伴雖然產能都很緊張,但都願意安排雷克薩斯的產能。現在既然關稅劣勢被填補了一些,雷克薩斯更不急於國產化了。

  至於超豪品牌,完全沒有國產化可能性。關稅降低也沒有擴張其潛在用戶群,惟一的價值只為了買主們省了一點錢,聊勝於無。

  此次關稅降低的思路,仍是擴大開放、刺激消費的思路。同時也給即將喪失股權保護的車企,提前安排一個“抗壓測試”。在過渡期內進一步增強產品和品牌競爭力是當務之急。

  接下來,在幾年的周期內,我們還將看到整車關稅進一步降低。但歐盟對域外9座以下小客車進口關稅為9.8%,中國的關稅不會比歐盟更低。不過,消費稅還有降低太空。隨著電動化的普及,與排量掛鉤的消費稅影響,將越來越局限於少數昂貴的性能車和豪華車上。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