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成語典故《半面之交》,與一面之交又有什麽區別?

《後漢書》記載:“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

應奉,字世叔,汝南南頓(今屬河南項城南頓鎮)人,家世顯赫,生卒年不詳。

應奉自幼聰慧過人,記憶力超強,從小到大所經歷之事,均牢記於心,讀書可以一目五行。

應奉最初擔任郡中的決曹史(掌管審判罪犯),奉命巡查郡內四十二縣監獄囚犯的情況,涉及案犯數百千人。

應奉返歸官府的時候,太守詢問各地情況,他對答如流,罪犯姓名、所犯罪行輕重、犯罪證據等細節張口就來,毫不遺漏,時人對他的非凡記憶力感到異常驚詫。

《後漢書》引述《謝承書》的記載:“奉少為上計吏,許訓為計掾,俱到京師……”

應奉擔任上計吏的時候,許訓擔任計掾,兩人一起進京辦事。

一路上,許訓暗暗記錄了“所見長吏、賓客、亭長、吏卒、奴仆”等人的姓名。

返回郡中,許訓把記錄的文書給應奉看,想試探應奉的記憶力,應奉看過之後,立刻發現許訓少記了一個人。

應奉對許訓說:“有一次我們在潁川綸氏都亭用餐,那個亭長胡奴名祿,送給咱豆漿喝,你怎把他給忘了呢?”

當時在座的人都大為驚訝,這位的記性超強啊!

“奉年二十時,嘗詣彭城相袁賀,賀時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奉,奉即委去。後數十年於路見車匠,識而呼之……”

應奉二十歲的時候,曾前往彭城,拜訪彭城國相袁賀。

袁賀當時沒在家,相府關著門,聽到應奉的腳步聲,門內的修車匠打開門,露出半張臉看應奉,應奉寒暄幾句就告退了。

數十年後,應奉在路上遇到了當年只看過半張臉的修車匠,竟然認出他來,和他打了聲招呼,那的修車匠感到莫名其妙,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這就是“半面之識”、“半面不忘”、“半面曾記”、“半面之交”等典故的由來。

半面之交用來形容交情淺的時候,比一面之交,語氣來得更加強烈。

大將軍梁冀認為應奉有才乾,就推薦他為茂才。

漢桓帝永興元年(公元153年),應奉升任武陵太守,任內“興學校,舉仄陋”,頗有政績。

應奉曾兩度出任朝廷特使,跟隨軍騎將軍馮緄等征服武陵蠻人。

因勸諫漢桓帝立竇氏為皇后,引發“黨錮事件”,應奉引咎辭職在家中潛心創作。

後病逝於家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