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行走丨千古悠悠養心亭

位於重慶北部的合川,有一個嘉陵江、渠江、涪江交匯而成的半島,因屬於合川城區的北、南、東三大板塊之一的東部板塊(未開發),故稱東城半島,又因釣魚城佇立在它的東部,亦稱釣魚城半島。

嘉陵江下遊草街航電樞紐大壩建成後,三江由江變湖,釣魚城半島顯得更有氣勢了,從北城望去,很有一些廈門鼓浪嶼的感覺。

半島南端,隆起一座蒼翠的山丘,相對高度150米左右。山上,草木豐盛,煙雲繚繞,山下,平湖環縈,帆影點點。此山雅號學士山,山名已有千多年歷史,相傳為唐高宗時期翰林學士曲瑞晚年讀書休養之地,現在仍有其「讀書台」遺跡可尋。

就是合川人,大多也不知道山名,但說起「八角亭」,卻是沒有人不知道的。它是山頂上的一座精緻小亭。小亭通高18米,座基周長30多米。因亭身呈八邊形,有三層飛簷,層層上收,每層八隻翹角,上下錯落有致,所以合川人一般都不叫山名,直接叫它「八角亭」。亭內中空,有木梯盤旋而上。每層八面有窗,登亭觀景,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據明、清《合州志》記載,該亭建於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那年理學鼻祖周敦頤40歲,他升任太子中舍簽書(太子屬官)後,署合州判官,至十一月抵達合州。

合州城三江環繞,群山環抱。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像周敦頤這樣的大儒,當然是大仁大智者,初見合州,便深深地愛上了這裡。

向東遙望,青山迭翠,亭台掩映,好一派風景那邊獨好!恨不得生出雙翼,飛過嘉陵,暢快逍遙一遊。

有本地人告訴他,那是合州鄉紳張宗范的私家園林。

那時,合州雖然已有一萬多戶人家,卻沒有一所全州學府,讀書人不多。周敦頤決定把州學辦起來,改變合州文化落後的狀況。地點選在哪裡呢?他覺得學士山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閑來無事,便雇一葉小舟,東渡嘉陵,考察學士山。

據史料記載,當年周敦頤登頂學士,環顧四周林木茂盛,曲徑通幽,俯瞰山下江水悠悠,白帆點點,以為真是個讀書的好去處。於是造訪張府,與張宗范共商州學之事。張宗範本是士子,他十分崇敬周敦頤的學識人品,爽快地把整座園林無償捐獻了出來,並拜他為師、聽其講學。

為此,周敦頤很喜歡張宗范,除了讓他參加集體聽講外,還經常為他開小灶。

有一天,師徒倆在園林裡邊走邊說,不知不覺又來到亭子邊。周敦頤圍繞亭子轉了一圈,直誇這座小亭子建得好,背山面水,實乃讀書養心之佳地。

聽到周敦頤的讚揚,張宗范想起亭子還未取名,便趁機請周敦頤為亭子命名。

於是,周敦頤就把這個亭子命名為「養心亭」,還寫下了一篇傳世名文《養心亭記》:「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多欲,雖有存焉者亦寡矣。予講養心,不止於寡而存耳。蓋寡焉以至於無,則誠立明通。誠立賢也,明通聖也。是聖賢非性生,必養心而至之。養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張子宗范有行有文,背山面水,山之麓構亭甚清凈。余偶坐而愛之,因題曰『養心』,既對頤求說,故書以記之。」

這篇文章雖然只有139字,但它提出了通過修養心性,寡慾至無欲,達到賢人高度和聖人境界的觀點。所以,這裡所說的欲,並不是一般意義上人的慾望,而是指私心雜念、利慾薰心、損人利己等,與其後來的《愛蓮說》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敬登學士山,攬先賢勝跡,弔古人之情懷,思「人貴在養心」之銘訓,猶如做一次靈魂的洗禮。而登頂養心亭,觀三江兩岸勝景,則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關聯閱讀

旅途上的故事,請告訴我們;

有喜歡的文字,請分享到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