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用加杠杆來激活行情是飲鴆止渴

紅刊財經 胡東輝

編輯/龐丹

一周前,滬深交易所發布了修訂後的《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一方面將融資融券標的股票數量由950隻擴大至1600隻,市場融資融券標的市值佔總市值比重由約70%達到80%以上,中小板、創業板股票市值佔比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給證券公司放權,取消最低維持擔保比例不得低於130%的統一限制,由證券公司根據客戶資信、擔保品質量和公司風險承受能力,與客戶自主約定最低維持擔保比例,同時增加補充擔保物,可以是由證券公司認可的其他證券等資產。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加杠杆。

加杠杆助漲助跌

此時允許加杠杆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激活市場。一周來A股市場的走勢也表明,加杠杆的短期效應產生了,行情活躍度明顯增加,甚至對“川普缺口”也增強了抵抗能力,在周邊市場大跌的氛圍中,A股市場表現出了明顯的抗跌性。但是加杠杆也從另一個側面暗示,目前市場中的增量資金不足,必須通過加杠杆來增加增量資金。但嚴格來說,加杠杆增加的資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增量資金,體現的是存量投資者看好後市,或者想自救,但資金不足,只能通過加杠杆來獲得增量資金。真正意義上的增量資金應該來自場外投資者,他們不缺資金,但入場意願不高。場外投資者不入場,就代表增量資金沒有入場。

加杠杆有助漲助跌的兩面性,這個在2015年有過充分的演繹,猛烈的助漲和強大的助跌作用大家都已充分領教過了,所以現在大家已經比較冷靜了,不敢輕易加杠杆。加杠杆容易,只要決心一下,融資買進就是了。但去杠杆就沒那麽容易了,去杠杆基本上都是在跌勢中,漲勢中大家加杠杆還來不及呢,誰會去杠杆呢?跌勢中加了杠杆的損失也加倍擴大,這個時候去杠杆要割肉,決心就不好下了。如果下跌過快,甚至有可能失去對账戶的控制權,由證券公司來接管账戶,強製平倉,那就是掃地出門的節奏了。

2015年是市場對加杠杆的投資者的一次嚴厲懲罰,而到了2018年,這種嚴厲懲罰則落到了加杠杆的大股東身上,有很多高比例質押股權的大股東爆倉,有不少控股股東因此失去了控股權。最典型的案例是東方園林,公司實控人何巧女因為股權質押爆倉,淪為紓困對象,最後公司易主,何巧女黯然出局。何巧女曾經為此痛悔不已,稱股權質押害死人。加杠杆的時候覺得這錢來得容易,去杠杆的時候才知道這錢不好拿,但到那個時候悔之晚矣。

負債投資得不償失

證券公司是加杠杆的老司機了,130%的最低維持擔保比例是經過長期股市實踐得出的相對安全比例,不會輕易改變,在行情波動劇烈時還有可能提高最低維持擔保比例。取消最低維持擔保比例不得低於130%的統一限制對證券公司沒有什麽影響,更多的是表明監管部門的一種態度,是為了釋放對股市支持的信號。證券公司本來就是根據自身資金安全的需要來決定最低維持擔保比例的,過去曾經發生過監管部門要求證券公司對低於最低維持擔保比例的股票不要強製平倉的情況,如果是那樣的話,即便會危及自身資金安全,證券公司也只能認了。在大多數情況下,證券公司對低於最低維持擔保比例的股票會毫不手軟地強製平倉,而且都是開盤集合競價就掛跌停價賣出,不抱任何幻想。助跌就是這麽來的。

過去爆倉都是發生在融資上,融券的比例太低,所以大家都沒有見識過。今後融券的比例有可能大幅提高,這會帶來什麽後果現在還看不太清楚。如果說融資是做多,那麽融券就是做空。借來股票賣出,當然是希望股價下跌,然後再低價買回還券獲利。其實融券賣出有可能打壓了股價,具有助跌作用,不過一旦股價被強勢拉升,也有可能引發融券做空者爆倉,這個時候維持最低擔保比例的是保證金,保證金低於最低擔保比例時,證券公司也一樣會接管账戶強製買回股票還券,這個時候就會助漲。

總起來看,股市加杠杆不是什麽好事。投資股市本來就不應該投入自己的全部資金,加杠杆是反其道而行之,變本加厲負債投資。過去很多被股市掃地出門的投資者都是因為加了杠杆,沒有加杠杆的投資者都幸存下來了。加杠杆是飲鴆止渴,得不償失。

(本文已刊發於8月25日的《紅周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