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確診為抑鬱症的女兒:遠離你們,我的病才會好

文:王璽

走進諮詢室,他和她都心事重重,面帶慍色。

兩個人都已人到中年,詢問他們的關係,女人不無怨恨地看看男人:我們已經離婚了。他都快要再婚了。

所為何來?

聽到這個問題,倆人不約而同身體前傾:為我們女兒。

他們說,在國外留學的女兒已經兩個月沒有跟他們聯繫了,他們只能通過其他認識的人了解一些女兒的近況。來諮詢的目的,是想看哪裡出了問題,讓一向乖巧懂事的女兒變成這個樣子,怎樣才能恢復從前的關係。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女兒長達兩個月不聯繫父母。

她恨恨地說:我懷疑女兒知道我們離婚了。之前為了她在國外安心求學,我們隱瞞了離婚的事情,瞞了有大半年吧。但是突然兩個月前,我們都收到女兒發來的郵件。大致內容是她得了抑鬱症,希望我們不要打擾她,她不想再跟我們聯繫了。

他掏出手機,給我念郵件的內容:

我病了,被診斷為抑鬱症,已嚴重影響到學習和生活,目前在服用藥物加心理治療。我抑鬱的原因,想必你們也不會驚訝,跟你們有很大關係,我已經忍你們很久了,再也不想見到你們。從小到大,你們口口聲聲忙工作掙大錢,誰真的關心過我?你們動不動就吵架打架,還打罵我,誰考慮過我的感受?除了給我錢,你們什麼都給不了我,在你們眼裡我什麼都不是。每次回國你們的表現都讓我很失望,讓我噁心。你們自己做了什麼自己心裡清楚,我討厭你們,別再要求我孝順你們,什麼都聽你們的。你們如果還有一點點在乎我,就請離我遠一點,不要打擾我,也許只有這樣我的病才會好。我已經很崩潰了,只想安安靜靜一個人呆著。

他念完後,她哽咽了:女兒的話太讓我傷心了。以前她多懂事多聽話啊,恨不得每天都要跟我視頻聊天,經常給我買各種各樣的東西,怎麼突然就變了呢?最開始她不理我們,我還以為是賭氣,沒想到這都兩個月了,她真的一句話也沒有,我們發給她的信息都被拒收了,她竟然把我和她爸的微信也拉黑了。

當爹的頻頻點頭,露出同仇敵愾的表情:我也很難過,很痛心。說實在的,雖然我們當父母的是有很多問題,但對她還是很疼愛的,為了她留學,多少錢都捨得花,她怎麼能說出這樣無情無義的話呢?我覺得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

她突然沖他發難:別扯上我,要有問題那也是你的問題。跟你結婚20多年,你幾乎沒管過家,孩子從小都是我一個人帶,別人還以為她沒爸爸,以為她是單親家庭呢。

他有些惱怒:你也反省反省自己。我是為了這個家,為了你和孩子過上好日子,才在外面打拚的,不是我想兩地分居。我在外面有多累你知道嗎,你捫心自問,你關心過我嗎,這些年你除了問我要錢,跟我吵架,你還會乾嘛?

她瞪圓眼:我不問你要錢,你的錢都給狐狸精了。我還後悔要少了呢,就不該便宜你把婚離了,成全了你和那個狐狸精。

男人差點跳起來:你憑什麼指責我,你以為我不知道你一直在外面有人,我只是睜隻眼閉隻眼裝傻罷了。

你一言,我一語,倆人開始互相攻擊,話說得越來越難聽。

情急之下,女人抄起茶几上的小鬧鐘,作勢要砸向男人。

男人立刻閉嘴,對我說:王老師,您都看到了吧,這樣的女人,我能跟她過下去嗎?

女人對我說:嫁給他算是我瞎了眼。當初我媽就說過,我跟他門不當戶不對,從外表、家庭條件、教育程度、脾氣性格,哪哪兒都不一樣。

我說:有一點是一樣的。

倆人齊齊望向我。

我說:女兒抑鬱了,你們的反應都一樣。不是去擔心她的抑鬱,去思考她為什麼要對你們說那些話,而是一致指責她不懂事不聽話。

當爹的嘆氣,當媽的開始掉眼淚:作為父母,我們的確不合格。其實我們今天來,主要是想問問,怎麼做才能讓女兒原諒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理我們。我想好了,一定要彌補以往的過失,只要能幫到孩子,哪怕我辭職去陪她都行。

第一次諮詢後,這個父親又來過一次,媽媽則堅持每周來諮詢,諮詢過程中她有了很多反省與思考,開始去理解過往家庭教育模式對女兒的傷害。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她給女兒寫了很多言辭懇切的信,發到女兒的郵箱,並告訴女兒自己在做心理諮詢,希望女兒知道當媽的正在努力去理解她。

女兒不回復,她還是堅持寫,終於有一天,女兒又把她加回微信好友,她開心得不得了。母女間又恢復了交流,但彼此都有些小心翼翼。

有一次她來諮詢,神情很是沮喪,原來女兒跟她講在國外做諮詢時的領悟,說儘管從小是媽媽在陪伴、照顧她,但其實真正的自己是不被看到,不被了解的,意思是媽媽的陪伴質量不高,聊勝於無。

她聽了很委屈,很生氣,沒敢在女兒面前發作,只好跟我訴苦。

和丈夫結婚以後,丈夫便在外工作,夫妻倆多年兩地分居。有孩子後,幾乎由她獨自把女兒帶大。她很要強,工作積極上進,不甘人後,陪伴女兒的時間其實很有限。

上幼兒園的時候,早晚請阿姨接送女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女兒脖子上就掛著家裡鑰匙,獨自上學、放學回家,而別的孩子都有父母家人接送。

她經常加班,每逢這時候,她就讓女兒去爺爺奶奶家,或者親戚朋友家,或者讓女兒自己在外面吃點東西,她承認女兒的成長環境很動蕩,很不穩定,但她認為自己也是為了這個家打拚:我已經儘力了,為了陪孩子,我有時都把工作帶回家。

我請她具體談談和女兒在一起時是如何陪伴的。

她努力在記憶裡搜索:我想想哈......她小的時候,我一般在做家務或者忙工作,她在一邊寫作業,或者自己玩。記得有一次,我在寫發言稿,女兒在一旁不停地跟我說話,我沒理她,女兒突然哇哇大哭,我問她為什麼哭,她說你一晚上就沒看過我一眼,你心裡只有你的工作。

那件事當時讓她有所觸動,意識到自己面對女兒很不耐煩,但很快又恢復如常。事業正處於上升期的她極其焦慮、暴躁,一旦遇上工作中的壓力,或者和老公吵架,就會把火撒到女兒身上,女兒稍有不聽話或者行動慢一點,她就會罵她打她。

我問她怎麼打,她說:有時扇她耳光,有時使勁掐她。我想著孩子小,應該沒事的,沒想到她都記著呢。

現在怎麼看待當初的舉動?

她搖搖頭:說真的我也沒什麼內疚,因為我從小也經常被我爸媽打。我覺得他們打我,是為我好,不然我現在不會這麼成功。打是親罵是愛,還是有道理的。

她的情感如此淡漠隔離,難怪無法理解女兒的痛苦和憤怒。

春節前跟一位閨蜜通電話,她感冒多日都沒好,我很擔心。

通話時發現她情緒低落,詢問原因,原來她和她媽媽因一件很小的事情發生了爭執,她媽很生氣,不肯原諒她,對她的百般示好不理不睬,弄得閨蜜很鬧心,感覺年都過不好了。

恰好這期間閨蜜生日到了,她想著這下子母女關係總該緩和些了吧。結果生日當天,她的確收到了母親大人發來的簡訊,簡訊內容是這樣的:我身上掉下來的那坨肉,生日快樂。

我被驚到爆笑不止。

閨蜜一邊咳嗽一邊笑罵:你還笑,你不知道我心裡有多難過。

趕緊跟她道歉,共情一下她。

她說:親愛的,請你告訴我,在我媽媽心裡,我到底是一個人,還是一坨肉?

我認真想了想:沒準在你媽媽心裡,你真的只是一坨肉,還不是一個獨立的人。

曾經親耳聽到一個長期暴打孩子的父親對我說:我自己的孩子,我把他打殘、打死也不犯法。他的命都是我給的。

如此無知而愚蠢的自信,到底是誰給的?

你是我生的,你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想怎麼對待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都是可以的。

有很多父母,無法把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看不到孩子的存在,看不到孩子的需求,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打著各種「為你好」的旗號去安排孩子的人生。

多少人終其一生,未曾被父母真正看到過?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一位母親先和孩子熱情互動,孩子非常開心,積極響應、配合。

然後母親換成沒有表情的臉,無論孩子怎麼做,母親一直都面無表情。

孩子仍持續嘗試吸引母親的注意,但終因沒有被母親理睬而崩潰大哭。

這個實驗表明,0到6歲的孩子會以父母作為自己的鏡像,喜怒哀樂、心理狀態都與他們密切相關。童年時期,尤其是人格成長之前,父母或養育者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和決定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態。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有愛他(她)並能及時回應他(她)各種情感需求的父母或養育者,這個孩子往往會比較陽光,內心充滿自信和安全感;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得不到父母的回應和關注,和父母缺少親密互動,無法從父母的眼中確認自己的存在,則很容易自卑和缺乏安全感。

  • 我是存在的嗎?

  • 我是被愛的嗎?

  • 我是被接受的嗎?

對孩子來講,這是建立一生安全感與價值感的重要來源。

前幾天,有位媽媽很好奇地問我:為什麼我和女兒都在家裡,她在另一個房間的時候,有時會突然叫一聲媽媽,問她有什麼事嗎,她又說沒什麼事。

我對她說:女兒叫你,可能只是想確認媽媽是在的。你在,她就有安全感。她叫你一聲,你回應了她,對孩子來講,這就足夠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