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除濕正當時,隨處可見的「艾草」,三種用法去濕氣

夏季除濕正當時,隨處可見的「艾草」,三種用法去濕氣。

夏天來了,這個季節的特點,就是氣溫較高,空氣濕度也高,因此形成一種「濕熱」的環境。中醫理論裡,長夏乃是「濕當令」。也就是說,「濕」是夏天最主要的一種「氣」。一不小心,就會被濕所傷,輕者身體發沉,頭昏倦怠,再重一些,那些夏天常見的腹瀉嘔吐,其實大多都和「濕」有關。

現在,我們大多數人都對「濕氣」比較重視。因為我們生活習慣的變化,飲食厚味的普及,在加上夏天外界環境的「濕」當令,所以,很多人在夏天,更容易有濕氣重的感覺。於是便需要「去濕氣」。

一般來說,去濕氣這個詞我們都不陌生,大家身邊也廣泛流傳著很多去濕氣的法子。比如紅豆薏米粥、綠豆山藥粥等等,都是去濕氣的葯膳。或者說,還有其它如按摩、熏蒸、針灸等去濕氣的方法。雖然法子多,但都比較麻煩,這一點對講究效率和性價比的現代人來說,就是嚴重的硬傷。那麼,有什麼既簡單又方便、還花銷很少的去濕方法嗎?

答案當然是有的。在幾千年的中醫傳承裡,我們的前人早就總結了很多去濕良方。但要說到簡單易行、又花銷最小、最有性價比的祛濕方法,那就必須得說到我們身邊常見的一種草——艾草。

艾草,中藥名叫做蘄艾,或者艾葉,幾乎大部分地區都是隨手可得的一種植物。而且,剛好是夏天成熟便於採集。最主要的是,艾葉很好儲存,幾乎不受多少蟲害。以前的鄉下,人們採集回來的新鮮艾草,直接放在太陽下曝曬,曬乾後用繩子紮起來懸掛在房樑上、或者灶頭。能保存很多年。怎麼樣,是不是很簡單?

艾葉的性味功用,據《本草綱目》的記載:「苦溫辛香,能入肝脾腎三經,可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其中祛濕止癢主要是外用,這就很適合我們現代人選擇了。

選擇艾葉祛濕氣,大致有如下三種用法:

1、艾湯浴:

也就是用艾葉熬水,去渣後用來洗澡。因為艾葉本來就有一種比較特殊的芳香,它煮出來的湯水洗澡,不但能去濕氣,還能在身體留下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提神醒腦,真是祛濕養生的良方。用來熬煮的艾葉,可以新鮮的,也可以是陳的,並且有一個特點,陳艾葉比新鮮艾葉的效果要好,也更芳香。頻率的話也不必每天使用,大概每周一次即可。

2、艾葉泡腳:

泡腳,說的文雅點就是「足浴」。這是大家用得較多的一種方法,畢竟,艾湯浴的話,需要消耗的艾葉原料較多,煮水也多,相對來說需要準備的物件也麻煩一些。而泡腳的話,也就那麼幾升水左右,隨時可有做。

方法也很簡單,一般選比較陳年的老艾葉,用開水密閉浸泡半個小時就能泡腳了。泡過的艾葉,至少可以用兩次以上,如果再加幾粒花椒,三兩片生薑,祛濕的效果就更好了。艾葉泡腳,每晚都可以做,不是很麻煩,尤其對生理期的女性朋友更合適。

3、艾葉貼臍:

這個方法,應該是最簡便的一個。肚臍在中醫裡叫做「神闕穴」,是一個養生大穴,中醫歷來就有「臍療」的方法。請注意,這裡說的「艾葉貼臍」,並不是在肚臍眼上敷上幾片艾葉。而是將艾葉杵爛成「艾絨」,然後敷貼在肚臍上,會感覺到小腹溫暖發熱。

不但能祛除全身濕氣,還能溫中和胃,對寒濕內傷也很不錯。女性朋友還可以當做一種比較長期的養生方法使用。用於貼臍的艾葉,建議選用陳艾,盡量不選用新鮮的。每次可以貼上一天,是不是很簡單?

需要提出的是:中醫認為,艾葉以「陳艾」效果為佳,新鮮的反而次之。這一點,有點類似於中醫「六陳葯」的理論。

總之,夏季養生,祛濕、養心是兩個主要的方面。祛濕的方面,方法很多,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確實是一個比較「頭痛」的問題。在我看來,便宜、易得的艾葉,應該是性價比較高、最簡單易行的一種了。而且不僅僅是去濕氣,還能調養全身氣血,這一點,對女性朋友最合適不過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