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848期)

董某,女,51歲。1964年6月26日診。下痢赤白,腹痛如絞,一夜行10餘次,裡急後重,食慾毫無,但尚能勉進飲食,口乾作苦,不渴,舌質淡紅,苔白微乾,小便黃而少,脈細,無表寒惡熱情況。初診投服鮮馬齒莧90g,廣木香9g,焦楂6g,煎服,漸進兩劑,一夜僅行4~5次,膿血均減,腹痛也顯著減輕。

原方再服,至27日晚,病情忽有反覆,下利便膿血及裡急後重都又如故。換服加味香連丸每日3次,每次9g,至29日無效,口乾不渴,舌質瘦,舌紅,尖有細微芒刺,苔薄白略乾,脈象沉細而緩,食慾仍無,腹痛裡急,膿血雜下,日行30餘次。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桃花湯(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王某,女,52歲。素有慢性腸炎病史,大便溏薄,腹痛綿綿,今因食油膩下利不止,服土霉素、氯黴素、痢特靈等葯瀉利稍減,但仍日10餘次,白色膿粘狀。兼見小便不利,腹部冷痛,四肢發涼,面色青黃,精神萎靡,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辨證:脾陽虛衰,下元失固

治則:補脾回陽,溫中固澀

方葯:桃花湯

赤石脂30g,粳米60g,乾薑15g,煎服6劑,腹痛消失,大便已轉正常。 (唐祖宣,等.桃花湯的辨證應用,浙江中醫雜誌,1982,8: 378)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306條: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傷寒論》第307條: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各家論述

《註解傷寒論》:澀可去脫,赤石脂之澀以固腸胃;辛以散之,乾薑之辛以散裡寒;粳米之甘以補正氣。

《醫方考》:此方用赤石脂,以其性寒而澀,寒可以濟熱,澀可以固脫;用乾薑者,假其熱以從治,猶之白通東加人尿、豬膽,乾薑黃連黃芩人蔘湯用芩、連,彼假其寒,此假其熱,均之假以從治耳;用粳米者,恐石脂性寒損胃,故用粳米以和之。向使少陰有寒,則乾薑1兩,豈足以溫?而石脂1斤之多,適足以濟寒而殺人矣!豈仲景之方乎?

《古方選注》:桃花湯,非名其色也,腎臟陽虛用之,一若寒谷有陽和之致,故名。石脂入手陽明經,乾薑、粳米入足陽明經,不及於少陰者,少陰下利便血,是感君火熱化太過,閉藏失職,關閘盡撤,緩則亡陰矣。故取石脂一半,同乾薑、粳米留戀中宮,載住陽明經氣,不使其陷下;再納石脂末方寸匕,留葯以沾大腸,截其路線,庶幾利血無源而自止,其腎臟亦安矣。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