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732期)

姬某,女,50歲。曾病陰虛血崩,經余治癒。今尿頻、尿急月余。稍有尿意即須臨廁,遲則失禁也。無尿痛、尿灼。腰不痛,納後化遲,大便一日一行。舌淡紅,苔白微膩,脈弦細弱。腹診:腹皮薄弱,無壓痛,惟腹肌緊張耳。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烏梅丸(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胡某,女。泄瀉19年,由產後著涼而起,日瀉一二行,無膿無血,天冷、觸冷、食冷則四五行,劇時大便失禁,服氟呱酸可暫止。40歲檢測有糖尿病,日服二甲雙胍6片,血糖在5.1~8.5mmol/L間。胃納佳,飢則心悸汗出,肢體顫抖。口苦、口乾思飲。足心熱,夜尤甚,置被內則煩熱不寐。望其面色微紅,體形腴胖,舌尖紅,苔薄白。診得脈象弦滑,腹壁厚,鬆軟,當臍悸動。

觀其脈症,雜亂紛繁,無序無端,梳理之可分為三。其一,著涼即瀉廿年,可謂久寒矣;飢則身顫乏力,心悸自汗,口渴思飲,虛怯之候,此其二也;口苦,足熱,舌紅,心煩,火熱證,三也。進而辨識,此肝熱脾寒,氣陰兩虛證也。若只看局部,不兼及其他,必治寒礙熱,治熱礙寒。甘溫補氣,火熱益盛;甘寒益陰,其渾難停;而寒熱無忌、二方兼數能者,唯烏梅丸也。擬:

烏梅30g 黨參15g 黃連6g 川椒10g 附子10g 桂枝10g 當歸10g 赤石脂30g 三劑

二診:大便日一行,呈溏便,口苦減,足仍熱,守方續服。

三診:上方已進七劑,大便成形,口苦止。口乾,足熱皆輕。原方去赤石脂,七劑。

四診:諸症減輕或消失,唯口乾思飲不止,改理中湯善後之。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338條: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臟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各家論述

《註解傷寒論》: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烏梅之酸以收肺氣;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人蔘之甘以緩脾氣;寒淫於內,以辛潤之,當歸、桂、椒、細辛之辛以潤內寒;寒淫所勝,平以辛熱,薑、附之辛熱以勝寒;蛔得甘則動,得苦則安,黃連、黃柏之苦以安蛔。

《金鏡內台方議》:蛔為陰蟲,故知陽微而陰勝,故用烏梅為君,其味酸,能勝蛔;以川椒、細辛為臣,辛以殺蟲;以乾薑、桂枝、附子為佐,以勝寒氣而溫其中;以黃連、黃柏之苦以安蛔,以人蔘、當歸之甘而補緩其中,各為使。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