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鳩尾穴——消除疲勞,緩解暈車、暈船;緩解治療胸痛、咳嗽氣喘、腹脹、心痛、心悸、嘔吐、胃痛等

【鳩尾穴的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七寸,當胸骨劍突下凹陷處。

【功能作用】收引水濕。

【鳩尾穴位的作用功效】

1、消除疲勞、治療暈車暈船、矯正焦躁性格等;

2、緩解癲狂癇、咳嗽氣喘、驚狂等;

3、治療胸痛、呃逆、腹脹、心痛、心悸、心煩、胸中滿痛、嘔吐、呃逆、反胃、胃痛等。

【作用功效】清神,寧心,利膈。安心寧神、寬胸定喘

【古代記述】心痛,驚癇,心腹脹滿,胸中滿痛,腹皮痛,咳逆數噫,喘息,喉痹咽壅,水漿不下,癲,狂,癇,瘙癢。近人報導:胃炎。

【現代常用於】消除疲勞、治療暈車暈船、可以緩解焦躁性格等。

【鳩尾穴位配伍】鳩尾穴配梁門穴、足三裡穴治胃痛;鳩尾穴配足三裡穴治嘔吐;鳩尾穴配湧泉穴,有化痰寧心的作用,主治癲癇,嘔痰沫; 鳩尾穴配中脘穴、少商穴,有和胃化積,行氣清熱的作用,主治食癇,胃脘脹滿,不得眠。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灸療法】向下斜刺鳩尾穴0.3~0.5寸,不可過深。

【艾灸療法】艾炷灸鳩尾穴3~5壯,艾條溫灸鳩尾穴15~20分鐘。

【按摩療法】用兩個大拇指按壓鳩尾穴,作圈狀按摩,左右各60次。

【特別注意】鳩尾穴擊中後,衝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