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生系列之穴位篇22: 足三裡、上巨虛、下巨虛、條口之說

昨天中秋小編也休息一天,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穴位乾貨。

足三裡: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主治:

胃痛,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咳嗽氣喘,心悸氣短,乳癰。失眠,癲狂,頭暈。虛勞贏瘦,水腫。膝痛,下肢痿痹,腳氣。

艾灸:

艾柱灸3~7壯,或者艾條灸10~15分鐘。

按摩:

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

功效:

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

日常生活保健指導:

足三裡是基本每個人都知道的養生保健穴位,經常艾灸足三裡可以增強體力,解除疲勞,強壯神經,預防衰老,對結核病、傷風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肺心病、腦溢血及其他病症都有防治作用。古就有長灸足三裡能夠祛病延年之說,所以把足三裡叫長壽穴。喜歡保健養生的朋友,一定要記得這個穴位。

上巨虛穴:在小腿前外側,在犢鼻穴下6寸,足三裡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

腸鳴、腹痛、腹瀉、便秘、腸癰等腸胃疾患。下肢痿痹。

艾灸:

艾柱灸5~9壯,或者艾條灸10~20分鐘。

按摩:

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按法、點揉法。

功效:

調和腸胃,通經活絡。

日常生活保健指導:

對於經常腹瀉者,可採取按摩此穴位。方法:

取坐位或者仰臥位,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側上巨虛穴上,其餘四指併攏托住小腿肚,按而揉之,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併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並蹠屈踝關節,以加強指壓的感覺,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如此反覆操作數次。每次每穴按揉5~10分鐘。

下巨虛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

腹瀉、痢疾、小腹痛,下肢痿痹,乳癰等。

艾灸:

艾柱灸5~9壯,或者艾條灸10~20分鐘。

按摩:

點按法、揉法、指推法。

功效:

調腸胃,通經絡,安神志。

日常生活保健指導:

艾灸下巨虛穴,不僅可以為小腸經補充氣血能量,而且還有調和氣血、舒筋活血的作用。經常艾灸這個穴位,對於肩周炎、肩扭傷、挫傷等原因引起的肩痛有顯著的止痛效果。

條口穴:

定位: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8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主治:

下肢痿痹、轉筋,跗腫,肩臂痛,脘腹疼痛。

艾灸:

艾柱灸3~7壯,或者艾條灸5~15分鐘。

按摩:

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

功效: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理氣和中。

日常生活保健指導:

按摩條口穴保健方法:將患肢放在健肢膝上,用健側大拇指指腹適當用力按揉1分鐘左右。這樣做具有疏通經絡、緩痙止痛等保健養生功效。

希望今天的有關養生保健穴位小常識,可以給更多人帶去安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