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男生與女生的大學專業選擇,如何影響初次就業?

?圖源:Pixabay.com

撰文 | 賀光燁 周穆之

責編 | 李汪洋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導言

理工男和文科女似乎成為了時下勞動力就業乃至日常生活中被熱議的標簽。這也反映出影響勞動力市場性別差異的一個解釋機制:專業選擇的性別差異。在中國這樣一個深受傳統性別文化影響的社會,兩性在專業上的分布差異多大程度上可以轉化為畢業後初次就業的性別差異,便成為了我們寫這篇文章的最初動機。

●●●

在高等教育擴張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女性,獲得了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按照以往對教育和職業關係的研究,教育資本的性別差異往往對應著在勞動力就業市場上的差異。男性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優勢可能來源於在教育資本累積過程中的優勢。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儘管女性的教育劣勢越來越小,甚至呈現出了在教育水準和學業表現上的優勢,勞動力市場上男性的優勢仍然穩固顯然,縱向上的受教育程度並不足以解釋勞動力市場上的性別差異。我們的研究從大學專業選擇這一橫向維度出發,討論了兩性從專業到職業的分化過程(本研究的總體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圖 1. 文章分析框架

從性別文化看專業選擇

大學階段的專業選擇更大程度上反映了性別的角色期待。

我們往往在新聞上看到某某高校或某某專業男女比例失調,乃至演化成一個個博人一笑的段子。理工男和文科女似乎成為了專業性別分布的共識,而這種共識反映出了我們內心對專業的性別標簽是習以為常的。事實上,在選擇專業的階段,每個人不僅僅考慮的是專業的就業優勢,也會考慮到這個專業是不是符合自己乃至別人的性別期待。理工科成為了男生展示邏輯能力的戰場,而人文藝術專業成為女生展現語言和創造力的舞台。

實際上,個體在進行專業選擇時已在內心模糊地勾畫出了其對未來自身職業能力的認知與向往。男性多偏好於技術能力要求高的職業,而女性則更可能偏好人文和管理類的職業。在受教育程度之外,這種專業選擇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職業的定向選擇。也就是說,在就業期待上,專業的性別差異也體現出性別文化的滲透。

從專業到職業

我們的研究正是從實證層面分析專業選擇(i.e., 文史藝、法學、管理類、經濟學、理科、工科)的性別差異在多大程度上解釋了職業的性別差異。基於“首都大學生成長追蹤調查”數據,這個研究從大學專業隔離的角度,分析了大學生初職的性別差異。

最主要的研究發現是:

(1)首都高校存在明顯的專業性別隔離,即女性更多地集中在文史藝等專業,而男性更多地集中在理工科類專業。

(2)大學專業類型對畢業後個體能否進入男性主導職業(比如,專業技術人員)具有顯著影響。相較於男性,女性進入男性主導職業的概率更低,而在控制了大學專業的影響後,女性的弱勢顯著減少,也就是說,女性之所以未能進入男性主導行業一定程度上受限於專業,職業的性別隔離可以追溯到專業的性別隔離。

不可否認,男女性在專業選擇、職業選擇等方面的差異在相當程度上同時受到經濟、文化和社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不論是高等教育還是職業,巨集觀層面的性別隔離現象都是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綜合作用的結果。由於社會在觀念、規範甚至制度層面上對男女的定位和期望不同,通過長期的性別社會化過程令男女在偏好、興趣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產生差異。性別社會化的過程貫穿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之中,每一個個體既是性別社會化的對象也是性別社會化的實踐者。就本研究而言,不論個體是專業選擇還是職業選擇,即便是自願的,其本質也是受社會結構和性別規範所塑造的。

專業真的重要嗎?

至此,我們的探討實則基於假設:專業選擇與職業獲得是存在對應關係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能見到畢業於某個專業的個體從事和自己所學專業完全無關的職業。尤其當某些專業缺乏對口職業,或是對口職業已經飽和的時候,個體的就業選擇便很難通過專業預測出來。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專業的選擇僅僅解釋了一部分的職業性別差異。這種專業的影響僅僅適用於男性主導的專業,即專業和技術類職業。而對於管理類和銷售類職業,專業的影響並不明顯。這也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專業在什麽職業類別上更為重要?

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是技術類職業對專業的要求更為嚴苛,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解釋了為何男性主導的職業和理工類專業的對應關係更為明顯。

除此以外,我們還發現個體的性別觀念也對其初職類型具有顯著的調和作用,這點對女生尤甚。儘管女性從事管理類職業相較男性存在明顯劣勢,但該劣勢會隨著平等性別觀念(尤其是對“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強”的認同方面)的加強而不斷弱化。基於種種限制,目前的研究還沒有很好地在中國語境下提供系統的驗證。值得提及的是,近年來,有關勞動力市場的研究逐漸將注意力從職業地位(occupational status)轉移到職業任務(occupational task)(即從事某一個職業通常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務以及完成這些任務所需的能力和專業技能)來解釋社會經濟地位的獲得過程。對應於專業和職業之間的關係,我們有理由相信將職業任務納入其中有助於深入理解兩性從專業到職業的分化過程背後的機制。

結    語

理工男和文科女背後蘊含著不僅僅是大眾文化的旨趣,也為理解社會不平等和職業隔離提供了一個文化的視角。如果說每個人都將專業的性別分化視為一個理所應當的現實現象,那麽對於學者和大眾而言,我們更有必要理解這種分化所帶來的社會和觀念演變。借用《貧窮的本質》中的一句話,“錯位的期望、必要信仰的缺乏、表面上的一些小障礙,都有可能對這一過程造成一定破壞。把持住正確的杠杆至關重要,但正確的杠杆往往很難找到。而且,單憑一個杠杆顯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在這裡,我們開始查問和審視差異的來源。儘管微小,它卻無疑將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推進了一步。

也許我們的發現並非代表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故事,而是集中在了北京這座城市。作為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為集中的地區,北京為理解從專業到職業的過程提供了一個更為典型的例子。我們期待未來的研究可以延伸到其他地區乃至全國來討論這個解釋邏輯。

參考文獻:

He, Guangye, and Muzhi Zhou. 2018. “Gender Difference in Early Occupational Attainment: The Role of Study Field, Gender Norms, and Gender Attitude.”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forthcoming.

製版編輯:黃玉瑩 |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email protected]

商務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