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氣血足不足,疏肝健脾養出好氣色

氣血失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氣血充盈,百病不生。

——《黃帝內經》

中醫經典

中醫認為,人體後天的一切生命活動的源泉全在於氣血。

氣血通過經絡、血脈與五臟六腑以及其他器官相連,循行全身,人體的五臟六腑、骨骼,乃至毛髮皮膚都必須依賴氣血的推動,沒有氣血就沒有生命。氣血充足是保證身體健康的根本。

1

氣血足不足,一看就知道

夥伴問,有沒有什麼簡單的辦法判斷我的氣血足不足?其實,氣血足不足,一看就知道。

1

看眼睛:眼白髮黃有血絲

看眼睛主要看眼白部分,俗話說「人老珠花」,當眼白部分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這就表明你氣血不足了。

2

看皮膚:暗黃長皺紋

「面如桃花」「白裡透紅」,這是最理想的膚質。而皮膚粗糙,無光澤,暗黃長斑等,說明氣血不足。

3

手腳溫度:手足冰冷

氣血充足則手總是溫暖的,而如果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則都是氣血不足。

4

看指甲:色淡無光澤

中醫認為,爪為筋之華,血之餘。指甲紅潤光滑,並且有光澤,則表示氣血比較旺盛,如果指甲色淡且無光澤,身體則欠缺健康。

5

看睡眠:入睡難,易驚醒

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說明氣血足;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嚕的人,都有氣血虧虛的表現。

2

如何調理氣血不足

熬夜、過度用腦、情緒壓力大、脾虛或營養不足都可能導致氣血不足。臉色蒼白、四肢無力等都是氣血不足的癥狀表現,如何調理氣血不足呢?

中醫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黃帝內經》有「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之說,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生成的,脾有統攝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療血證必須重視調理脾胃

飲食調養可多吃南瓜、山藥、蓮子、扁豆、薏米、小米等健脾益胃食物。還可以配合清苓杞飲定期祛濕健脾,配合蕎果金健脾開胃,脾胃健運吃進去的食物才能充分吸收,氣血才旺。

02

養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調暢氣機、促進全身氣血水液運行、促進脾胃消化,因此養肝血是調氣血的根本。

養肝血離不開疏肝解鬱。中醫認為「肝鬱則脾虛」,情緒抑鬱或暴躁都會損傷肝、脾,耗傷氣血。不動怒,保持情緒平和是養肝血的前提。用玫瑰花、月季花、佛手等泡茶,氣味芳香,還能疏肝行氣,讓心情變好。

養肝血就要少熬夜。「人臥血歸肝」,科學研究發現,人在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

「久視傷血」,坐在電腦前工作時,應當特別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耗傷氣血。經常用電腦者可以用菊花枸杞泡水喝,養肝明目。

03

遠寒邪

中醫認為,「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會讓血液瘀滯,經絡不暢,氣血生化受阻,極易導致關節病變、腸胃不適或誘發咳嗽。

過食冷飲和過度使用冷氣機是導致現代人體質變虛寒的主要原因。因此,冷飲要少吃,冷氣機盡量26度以上。睡前最好溫水泡泡腳,驅驅寒氣。生薑具有昇陽發散的作用,每天早上喝一杯生薑紅棗茶,有助於氣血生髮。

04

多運動

運動是調養氣血必不可少的環節,有助脾胃將營養物質轉化為氣血,讓人吃得香、睡得好。選擇一項自己喜愛的運動,如慢跑、游泳、打球、瑜伽、太極拳等,堅持每天半小時,既能增強體質,又能促進血液循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