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當九勢太極拳(上)

太極拳根據陰陽之理,納丹道之功,綜合了歷代各家拳法、古代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了古典哲學和傳統中醫理論,而形成了以「道」理為理論基礎,以修身、養身、防身、追求長生久視為目的,以內功外拳為形式的一種內外兼煉,性命雙修的柔和、緩慢、輕靈的拳術。它以棚、捋、擠、按,對應坎、離、震、兌為四正方,以采、捌、肘、靠對應乾、坤、艮、巽為四斜角,合為八卦,以進、退、顧、盼、定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為基本技法,故名十三勢。

太極拳歷經千百年歷史演變形成了多種傳統流派,蘊含著豐富的傳統哲學思想,它依「八卦五行」的具體功理,落實到「八法五步」的拳法總則中去,內煉精氣神,外練形氣質,是集養生、技擊、悟道於一身的內家拳法。它柔而不軟、剛而不硬、虛實相兼、剛柔並用、動靜結合、內外合一、非困不發、後發先至,合易理,符醫理,切兵義,心為法,形為用,無過不及,不偏不倚,呼吸順拳,一氣貫穿,它與道義相合,充分體現了三豐大道思想。

武當九勢太極拳是依據「武當三豐原式太極拳」、「武當老架太極拳」、「武當太乙五行拳」等武當名拳拳架為技術依據,以道家學說,張三豐丹經修鍊思想為理論依據,編著而成。本拳全套演練時間為3分鐘.長期習練,可真切體悟到「太極八法」在長功中養生,在養生中長功之效用。久而久之可達到暢舒活血、柔肢潤脈、增康延壽的效果,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兼養生、技擊、悟道為一體太極拳法。本拳的創編推廣也期望能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預備式

1、並步,松靜站立,頭正,雙目垂簾,兩臂垂於大腿兩側,兩手心向內。

2、左腳向左提起,平移落步,與肩同寬;同時,兩手在腹前相合,左手在外,右手在內,兩虎口自然成弧形,大拇指相接,右手指疊於左手指之上,呈圓形(小太極),自然站立。(圖1,2)

要點:立身中正,體松凝神,虛領頂勁。

一、起勢(引氣歸元)

1、兩手臂側平舉,掌心向下,舉至與肩高,兩手相合於胸前,虎口相對。(圖3,4)

2、身體微下蹲;同時,兩手下按至腹前時翻掌,由身體兩側向後向前劃弧於腹前虎口相對,如此三次。(圖5,6)

要點:斂臀沉胯,形圓氣斂,氣沉丹田。

一、懷抱陰陽

1、接上式,身體下降成馬步,兩手按至腹前,左手下,右手上,兩掌心相對成抱球狀,繼而身體重心移至左腿,身體左轉90度,右腿伸直,兩腳不動;兩肘下沉,兩手抱球,胯隨身體向左轉旋轉,呈左手上右手下的抱球狀,置於體前,兩腿馬步換成左弓步。(圖7)

2、身體重心後移至右腿,上體後坐,成左虛步,上體抱球,姿勢不變。(圖8)

3、身體重心不變,上體隨胯右旋90度,呈右弓步的同時,兩肘下沉,兩手抱球,胯隨身體向右轉旋轉成右上,左手下的抱球狀,置於體前。(圖9)

要點:胯旋陰陽,手抱太極,如環無端。

三、野馬分鬃

1、接上式,身體重心後移至左腿,上體後坐,呈右虛步,兩手抱球狀不變。(圖10)

2、重心移至右腿,兩腿屈膝下蹲,左腳隨之收到右腳內側,腳尖點地;兩手劃弧交換成右手上左手下,掌心相對,呈右抱拳狀,眼看右手。(圖11)

3、上體左轉,左腳向左前方邁出,右腳跟後蹬成左弓步。同時左右手慢慢分別向左上右下分開。左手高與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圖12)

要點:以腰為軸,兩手弧形,要圓撐。

四、攬雀尾

1、接上式,右手前推,重心後移,身體後坐:兩手劃弧交換成左手上、右手下,掌心相對呈左抱球狀。兩腿屈膝下蹲,重心再移至左腿,右腳隨之收到左腳內側。腳尖點地,眼看左手。 (圖13)

2、右腳向右邁出,身體下蹲。兩臂在胸前相抱呈弧形,高不過口,右臂在上,左臂在下,兩手心向裡,前臂由下向上,向外張架,圓滿有張力,勁力渾圓向外。左腳上半步在後,腳尖點地,眼看右手。(圖14)

要點:圓轉靈活,保持弧形,兩臂圓撐。

3、捋,左腳後退半步,身體重心後移至左腿,微向左轉,左掌心向上,右掌心向下,兩手隨身體中軸旋轉後移,由前向下向左劃弧下捋,直至兩手平屈於胸前,高不過肩,眼看右手。 (圖14,15,16)

要點:不可直抽,分清虛實,捋在掌中。

4、擠,接上式,身體微向右轉,右臂屈肘收回,左手附於右手腕裡側,雙手同時向前慢慢擠出,左手心向下,右手心向上,右前臂保持半圓,身體重心前移成右弓步,眼看右腕部。(圖17)

要點:手臂圓環,身形如弓,擠在手背。

5、按,接上式,右手心向上,向右微微平圓劃弧,高不過頭;重心後移,繼而右手翻掌下按至腰部,手腕微塌。重心再移至右腿,身體下蹲,整體下沉,勁走下盤,左手置於右手腕處,掌心向下,左腳尖在右腿後點地,眼看右手。(圖18)

要點:上下隨應,整體下沉,按在腰攻。

五、葉底摘桃(采)

1、接上式,左腳向前與右腳並步,身體直立:兩手向上舉,與肩同寬,兩手握拳(圖19) 。

2、兩手抱拳,兩手臂內旋,直中求曲,曲臂墜肘,由上向下,左拳於右肘處,兩拳心向上,如水銀瀉地,隨曲就伸,以順為主,後撤左步成四六步(半馬步),眼看右手(圖20)。

要點:由上向下,直中求曲,在十指。

(待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