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炎反覆發作,怎麼辦?


最近小胖遇見了煩心事,來找大聖訴苦:


小胖這種情況確實不少見,很多人有反覆的上腹痛、上腹脹、餐後飽脹、胃灼熱、反酸、噯氣等等癥狀,到醫院檢查說是慢性胃炎。

回家葯也遵醫囑吃了,但怎麼都不見好,要不就是吃藥期間癥狀好轉或消失,但停葯之後毛病又犯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大聖膠囊內鏡為您整理一份詳細指南!

引起胃病的病因未除

比如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熬夜、進食不規律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長期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等都可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亂,表現為「胃」不舒服。如果這些負性的影響不去除,只想著吃藥徹底治好胃病,無異於「揚湯止沸」了。

幽門螺桿菌未清除

幽門螺桿菌專門生長於胃粘膜中,並引起多種胃病,包括「慢性胃炎」。因為它是引起「胃炎」的元兇,不徹底清除之,只服用一般的胃藥(如抑製胃酸葯、保護胃粘膜葯)等,就只能見效於一時。停葯後不久,細菌又再度引發炎症,癥狀複發。

所以建議:首先根除HP;根除後複查以確認根除。

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很多「胃病」病人並不是「胃炎」惹的禍,他們患的是一種名叫「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

「消化不良」是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來自於上腹部的疼痛或燒灼感,或飽脹感,或食慾欠佳、噯氣、打呃、餐後嘔吐等癥狀。這些癥狀通常長期存在,時輕時重,或有時緩解、有時發作。


胃痛

這種病很拖人,患者會多次就診,但各種檢查都做了卻沒沒有明顯問題(也可能胃鏡診斷為「慢性胃炎」)。此外,這種疾病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各種藥物似乎都沒有太好療效,服藥時也許緩解一些,但停葯後很容易複發。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

那麼,這個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近些年來,醫學人員不斷對它進行研究,但是現在還沒有完全弄清楚它的發病原因。只是揭示了一些相關的因素:

1. 胃腸運動功能障礙:胃腸道在正常情況下是按照一定節奏蠕動的,以推動食物向遠端移動。如果這個節奏混亂了,這會感到各種不舒服。

2. 胃腸敏感性增高:這是進食後胃腸道對容積擴張過度敏感,產生脹滿、飽脹等感覺。

3. 胃酸分泌增加:這是產生上腹部疼痛或燒灼感的主要原因。

4. 幽門螺桿菌感染:大量資料表明,消化不良患者中 Hp 感染率較高, Hp 感染可能是通過影響患者胃腸動力、內臟感覺異常、胃酸分泌增多及神經內分泌異常等途徑參與了消化不良的發生發展。 Hp 陽性的消化不良患者行 Hp 根除治療可能對其癥狀改善有利。

5. 心理異常:可別忽視這個問題。其實很多患者就是因為心理異常而出現腹部不適,而自己卻不知道!

胃神經官能症

多次治療無效,癥狀反覆遷延,各項胃腸道檢查又未見明顯器質性改變,很可能是胃神經官能症。

它常見的臨床類型有: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噯氣(吞氣症)、神經性厭食等。

這些癥狀,普通治療胃病的藥物無效或者效果不理想,病程反覆遷延不愈。典型特徵是伴隨精神癥狀。

經過心理測試存在心理異常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焦慮、抗抑鬱的藥物,也可能很好地控制「胃病」。

療程不夠

慢性胃炎在臨床中採用清除幽門螺桿菌、促進胃動力和保護胃粘膜等治療,有時也不能完全解除癥狀和根治本病,這是因為慢性胃炎的病因非常複雜。

另外,慢性胃炎病程較長、纏綿難愈,現代研究證明,胃粘膜的再生、重建以及恢復機能約需3~5個月,治療期最少3個月。大多數病人不但無法按時吃藥、嚴格遵守療程,而且未知而複雜的病因又再次傷害胃粘膜,導致疾病尚未治癒又再次受損。


誤診、漏診

有許多疾病都有胃病相似的癥狀,比如:肝炎,膽囊疾病,胰腺疾病,消化道、腹部腫瘤等。在此,大聖提醒您:長期消化道癥狀治療無效,要考慮進一步檢查,以免貽誤病情。。並且,選擇大聖膠囊內鏡將享受更加舒適、科技、智能的檢查服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