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透視|“好學生”萬科的待答難題

(文/安其拉)

在2019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針對融資收緊的問題,萬科總裁、首席執行官祝九勝說:

好學生喜歡難題目,萬科要爭當好學生,答好難題目。

船大難掉頭,需要萬科“答好難題目”的可沒有應對融資收緊的問題這麽簡單。

8月20日,萬科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呈現出來的數據很漂亮:

實現營業收入1393.2億元,同比增長31.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8.4億元,同比增長29.8%;

持有貨幣資金1438.7億元,遠高於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長期負債的總和666.5億元;

淨負債率35.04%,持續保持行業低位。

實現銷售面積2150.1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340.0億元,同比分別上升5.6%和9.6%。

在某機構發布的2019上半年房地產企業銷售額排行榜中,萬科高居第二位。這樣的成績,放在適齡兒童中,是標準的三好學生。

但把平面的成績放在時空中去看,光鮮的成績便褪去華麗的外衣,透著一絲焦慮。

增速放緩,主營業務遭遇天花板

拎出4年內營業收入、銷售金額、銷售面積等能看出未來走勢的幾組核心指標的數據來進行對比分析。

可以看到,萬科營業收入表現一直良好。但房地產行業的特殊性,有1—2年的項目結轉周期,所以今年的營業收入對應的是2017年左右的銷售業績。從銷售金額、銷售面積的同比增速來看,萬科是一直呈現下降趨勢的,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兩年,萬科營收也將受影響。

可以看出,萬科的主營業務房地產開發呈現增長疲軟的趨勢。究其原因,與大環境離不開,上半年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10.1%,增速較2018年同期減少0.7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行業集中度的提升也讓萬科增長更加乏力。根據2018年年度報告,萬科房地產業務的市佔率達到了4.05%,在今年上半年,萬科開發業務銷售金額在41個城市中,位列當地前三,市佔率或許有進一步提升。而在前面有碧桂園、恆大強勁對手,後又有保利、融創等追兵,想要進一步提升,難度不小。

再來看萬科土地儲備及新開工面積。

去年,萬科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給行業帶來些許悲涼。但從萬科前7個月的拿地動作來看,在同行中仍是銳意進取的“好學生”,以超千億的拿地金額排在第二名。如果隻與自己比較,萬科在拿地的速度上的確呈放緩的姿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新增地塊規劃面積同比下降三成。

新業務難登大堂 第三次創業道阻且長

當主營業務放緩的同時,新業務卻不能如願跟上。

2014年,萬科確定要做城市配套裝務商,在傳統的住宅業務以外,萬科計劃加大在度假物業、服務式公寓、新型商用中心、社區商業等消費體驗地產;創業產業園、物流地產等產業地產;以及物業服務、裝修與智能家居、建築產業化等地產延伸業務方面的探索力度。

當時鬱亮給出了一個目標:

我們希望在十年後,新業務能取得和住宅並駕齊驅的地位。

5年過去了,住宅遇到了增長瓶頸,而新業務被“收斂、聚焦,活下去”掩蓋。

儘管長租公寓、商業開發和運營、物流倉儲服務、產業辦公、冰雪度假等業務單獨拆開,數據不算十分難看,但相比於房地產開發業務而言,仍然是難登大堂,由於遠沒有達到財報信息披露的標準,收入被計算在主營業務裡。

尤其是在長租公寓層面。萬科在2018年8月,曾說要把租賃業務定為集團的核心業務,也就1年時間,萬科暫停了雄心勃勃的“萬村計劃”,因為遇到困難。而被認為是升遷之路,從深圳總經理走到長租公寓總經理的薛峰也辭職了。

在今年6月的股東大會上,面對小股東對多元化業務收益的詢問時,祝九勝非常坦承,用了“不盡如人意”“差強人意”來形容,“我們很慚愧,(回報)此刻還不理想。”

好學生喜歡難題目,祝九勝說:

現在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轉型是萬科的第三次創業,第三次創業的目的是繼續圍繞城市發展、圍繞客戶的需求,構築我們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現實很骨感,萬科要解答新業務難題,道阻且長。

近四成淨利潤被少數股東分掉

少數股東吃掉利潤的話題談及了很多年,在2016年由一位地產高管實名發問“作為優秀房企的萬科的利潤去哪了”達到了高潮。好幾年過去,萬科依舊沒變。

讓這位高管疑惑的是,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速比較緩慢,甚至出現下滑,與萬科的業績高速增長相背離。2015年財報的數字顯示,萬科歸母淨利潤的增速遠不及少數股東損益的增速,2015年萬科營收和淨利潤增長了35%,歸母淨利潤僅增長了15%,但少數股東損益增長了121%,整整43億元利潤被“少數股東”分走,佔了淨利潤的1/3。

以此邏輯,來看萬科近年來少數股東損益表現。不難發現,少數股東的損益增速依舊高於歸母淨利潤,從半年報中的對比可發現,少數股東損益佔比在2016年有所下降,但2017年又持續增長。

在年報中,少數股東損益佔比在2017年走到了一個低點,而在2018年又達到了近四年高點。也就是說在2018年有三成的淨利潤被少數股東拿走了,這一數字在2019年上半年接近了四成。

“少數股東”是誰?項目子公司的股東,主要包塊兩大類:一是合作方,二是萬科項目跟投員工及萬科高管。

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有小股東表達了不滿:“將近1/3的淨利潤去到少數股東那裡,這是損害了上市公司股東的利益。甚至還有投資者懷疑管理層進行利益輸送。”

祝九勝的回應把重點放在了項目合作方:

我們要源源不斷地獲取土地資源和項目資源,所以在經營者看來,一方面既要善待項目合作方,另一方面,對上市公司股東的利益也肯定不能有任何不利的情形出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